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河南旅游资讯>正文

保护大遗址,保护中国人的“文化之根”

2009-09-0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958 68 0
【导读】目前,在位于洛阳市区定鼎路与中州路交叉口附近的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遗址上,热火朝天的旧房拆迁和科学缜密的考古发掘正同时进行。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开工建设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考古遗址公园。公园建成后,不仅...
    目前,在位于洛阳市区定鼎路与中州路交叉口附近的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遗址上,热火朝天的旧房拆迁和科学缜密的考古发掘正同时进行。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开工建设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考古遗址公园。公园建成后,不仅能够成为中外游客凭吊历史、感受盛唐恢宏气象的场所,也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这一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主要得益于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

  何谓大遗址

  据洛阳市大遗址保护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所谓的“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在我国已公布的6批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500余处是大遗址,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史的主体和典型代表,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世界展示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大遗址所在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就拿洛阳市的汉魏故城来说,从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周时期城址开始,到唐贞观年间彻底废弃为止,整个城市沿革史长达约1600年。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相继以此为都,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城之一。在长达1600年历史长河里,周召营城、光武复汉、白马“释源”、孝文帝迁都与改革、班超出使西域等许多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刘秀、蔡伦、许慎、张衡、华佗、张仲景、曹操、关羽、曹植、郦道元、竹林七贤等众多帝王将相、名人巨子在这里生活,留下了马革裹尸、投笔从戎、才高八斗、洛阳纸贵、乐不思蜀等流传千古的逸闻趣事。一座都城遗址,体现和浓缩了上千年的历史风云。

  保护大遗址,保护中国人的“文化之根”

  我国历来重视大遗址保护,一直将其放在文物保护重中之重的地位,但过去的保护方法主要是“画地为牢”的封闭式保护,由各级政府及文物部门划定遗址保护范围、建立档案、竖立标志、建立组织或委托专人看护,轻易不进行开发。

  这种保护方法尽管在大遗址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的大规模进行以及遗址区周围群众改善生活条件愿望的日益迫切,这种保护方法越来越显得滞后,由此造成的城市发展、农民生产和生活、工业发展与遗址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风雨侵蚀加上城乡建设和发展对大遗址的蚕食和破坏、基本建设尤其是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遗址的占用和影响以及不法分子对文物的盗掘、劫掠等,许多大遗址面临着“灭顶之灾”。

  就拿洛阳市东周王城遗址来说,因为地处市区,遗址的绝大部分被现代建筑物所覆盖,至今没有被评上国家级文物保单位,自然落选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让人深感惋惜。

  再比如,偃师商城遗址紧邻偃师市区。近十多年来,尽管偃师市非常重师商城遗址的保护,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保护,但因市区规模的迅速扩张,新建的民宅正从南、西、北三面向偃师商城宫城遗址逼近,已形成包围之势,有的民居已经建在宫城墙外十几米的地方,还有一家企业已经侵入宫城保护范围。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一位文物专家深有感触地说:大遗址古代文化集中体现的地方,保护大遗址,就是保护一座城市的“文化之根”,它对延续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彰显城市个性、提升文化品位、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遗址保护的途径:建立考古遗址公园

  鉴于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5年,国家相关部门编制了《“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正式启动了“十一五”期间的大遗址保护工程。

  按照这一规划,“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拿出25亿元的专项保护资金,重点保护全国100处重要大遗址。这100个大遗址中,河南占14处,数量在各省、市、自治区中最多。其中洛阳占5处,分别是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遗址和邙山陵墓群。

  为总结各地的保护经验、探索保护的最佳途径,2008年10月和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相继在陕西西安和浙江杭州召开了首次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和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

  在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发表了题为《让大遗址如公园般美丽》的主旨报告,提出建设大遗址考古遗址公园是加强遗址保护、深化遗址展示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论坛结束时形成的《关于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良渚共识》认为:考古遗址公园立足于遗址及其背景环境的保护、展示与利用,兼顾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一方面为遗址保护与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空间,能够促进考古研究、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借助系统化、人性化的展示设计,为公众提供了开放和直观的考古教材,引导公众走近遗址、热爱遗址,有助于大遗址保护成果的全民共享。同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能够有效缓解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扩展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相对于有限的资金来说,更重要的是大遗址保护理念的变化。”国内遗址保护专家普遍认为,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到主动的规划性保护,从‘打补丁式’的局部保护到着眼于遗址规模和格局的全面保护,从单纯的本体保护到涵盖遗址环境的综合性保护,从‘画地为牢式’的封闭保护到引领参观的开放式保护,从专一的文物保护工程到推动城市发展、改善民生的文化工程。这五大保护理念的转变,必将把我国的大遗址保护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推荐阅读
河南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