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安徽旅游资讯>正文

旅游富民 黄山的发展更和谐

2009-07-20 来源:安徽省旅游信息中心
1097 58 0
【导读】如果说小平同志“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重要指示为黄山旅游业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那么,让黄山百姓富起来才是他的最终心愿。 在有资料可查、不足2000字的“谈话”要点中,...

    如果说小平同志“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重要指示为黄山旅游业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那么,让黄山百姓富起来才是他的最终心愿。

  在有资料可查、不足2000字的“谈话”要点中,几乎整篇内容都是用来指示黄山如何“发展经济”、“发财致富”的,许多时候更是直接点题。如:“黄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文房四宝要包装得很好,可以多卖一、两倍价钱”,“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有时花钱少了还不满意”,“九亿人口的收入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总是有的地区先富起来,一个地方总是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很多外国人特别是华侨批评我们不会赚钱,他们说到处都是钱,就是我们不会赚。你们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广开门路,增加收入”,“群众收入多了,要考虑怎样把钱投入再生产”,“让群众逐步多吃肉”……谆谆嘱咐、情真意切,一代伟人思国强、渴民富的胸怀跃然而出。

  资料显示,2008年,黄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60元,而1979年时仅为88.6元,增长了58.2倍。市长陈强不久前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强调,旅游经济是黄山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旅游业更要勇挑重担,积极作为,为保增长添动力,为扩内需强支撑,为调结构增后劲,为惠民生作贡献。

  以旅兴农,14万农民成了旅游人

  对于黄山市来说,旅游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上发挥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这个产业的本身。

  黄山市是一座典型的山区城市,截至2008年,全市人口147万,其中农业人口118.4万,80%的人口在农村;全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二处,其中一处是徽州古村落;全市列入统计的景区景点有52处,其中39处在农村,75%的景点在农村;全市有14万农民从事旅游或相关产业。由此可见,旅游业在带动黄山农民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不同凡响的使命。黄山市各级领导一直致力于乡村旅游发展,为了让黄山旅游惠及更多的农民,黄山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程迎峰,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许继伟近年来多次深入周边乡村,和当地政府领导共商协作发展大计。黄山市的农民一直积极投身于乡村旅游发展,在全市9807平方公里的山间田头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旅游发展战役,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振奋人心的胜利,打造了一个又一个致富的典型。

  ——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与黄山市其他乡村发展旅游不同,它引进了中坤集团开发乡村旅游。2008年接待游客82.8万人次,门票收入达4036.41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旅游收入6100元,是1979年的30倍,旅游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70%。

  ——山岔村。全村有13个村民组,是黄山市最先发展旅游和通过旅游致富的村庄。继成功开发翡翠谷景区后,又先后开发了九龙瀑景区、香河景区、凤凰源景区等。自1986年后旅游业便成了这个村的支柱产业,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993元。农民收入的70%来自旅游业,全村70%的劳动力从事旅游业。

  ——黟县竹海人家。经营户符林森一家,依托木坑竹海景区,发展农家乐和农副产品加工,2008年家庭总收入达到23万元。

  ——黄山区太平渔村。这是一个移民安置新村,以前全村人以打鱼为生,重建时当地政府决定帮助其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将村庄定位为以“茶文化和渔家乐”为特色的旅游新村,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身参与采茶、捕鱼和烧烤等活动。2008年4月正式营业以来,接待游客已达9000多人次,经营收入140多万元,人均旅游收入达5385元,是以前打鱼收入的3倍。

  在黄山乡村,旅游致富的案例不胜枚举。据黄山市旅委主任刘英旺介绍,目前全市乡村旅游呈迅猛发展和加速升级之势,与法国合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也正在进行中。近3年来,汤口镇翡翠新村、木坑竹海等9处景点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30个乡镇被评为全省最佳、优秀旅游乡镇,全市有127户星级农家乐,有105个行政村从事乡村旅游接待。形成了环黄山乡村旅游圈、沿新安江乡村旅游带、古徽州乡村旅游片3个功能板块的乡村旅游区和景观依托型、农事参与型、文化体验型、休闲度假型4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2008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20万人次,占接待总量的56.62%;乡村旅游总收入41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29.09%。

  她小时候曾捡拾西瓜皮,如今已是女富翁

  在黄山市采访期间,记者提出要采访一个当地农村靠旅游发家致富的典型。黄山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说,这样的典型在黄山很多,你们就去采访海洲国际大酒店总经理程虹吧。

  对于这家酒店记者早有耳闻。海洲国际大酒店是黄山市第一旅游重镇汤口镇上规模最大的一家民营酒店。总经理程虹今年36岁,是土生土长的黄山人,父辈是以种田为生的农民。目前她和她的两个哥哥经营着一个二星、一个三星和一个四星级酒店,还有一家旅行社,家族固定资产近2亿元,属于典型的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在汤口镇闹市中心,记者一行找到了海洲国际大酒店。总经理程虹把我们让进酒店古色古香、散发着徽文化气息的茶吧。

  和记者接触过的众多酒店老总相比,程虹少了些“严肃”,多了些自然;少了些“绅士”,多了些亲切。当大家夸她这个年龄就事业有成时,她扬起脸笑着看着大家:“还不是托旅游的福,我们要感谢小平同志啊。”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了她成功背后的辛酸。

  上世纪80年代初,程虹家还十分贫穷,一家人靠有限的田地生活。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很少能吃到大米,肉就更不用说了。玉米等粗粮是一家人一日三餐的主食。她记得那时候,他们家养的猪都没东西喂。暑假里,上小学的她天天和哥哥一起往返十几公里去黄山温泉捡拾客人丢弃的西瓜皮喂猪,小小年纪的她要背着三四十斤重的西瓜皮顶着烈日在山路上走一二个小时。

  “自从我们家搞旅游就不一样了!每天就有活钱了。”1985年前后,黄山风景区的旅游已经热了起来,由于当时山上的接待能力十分有限,蜂拥而至的游客只好自己找地方住。幸运的是,他们家住在路边,游客经常主动找上门要求借宿。最初住一晚五六元钱,搭一顿伙二元钱。“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从事家庭旅馆的生意。后来,我们建起了‘二星’。‘二星’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我们又建起了‘三星’……直到走到今天。每走一步,都是旅游市场、都是游客的需求在推着我们走。若不是发展旅游业,我们哪有今天。”

  高深的企业经营理论,从她的嘴里说出来是那么简洁、朴实。因为她是从旅游市场最前沿、最基层一路打拼过来的,她证明了“黄山是发财的地方”。

  不发展旅游,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果世界上还有人不相信旅游能够致富的话,那么请他到这儿来看看!”去年3月,到黄山参加“世界遗产地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副秘书长塔勒布•瑞法站在黄山翡翠新村老年公寓里发出这样的感慨。

  从黄山南大门驱车几分钟,记者一行便来到了一片青山环抱的别墅群,这些粉墙黛瓦的徽派别墅在层层林海的映衬下充满诗意。这就是早在2002年就打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旗号的汤口镇翡翠新村。30年前,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山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受黄山风景区发展旅游的影响,1986年,全村农民自发签字入股,靠3000元贷款开发了翡翠谷景区,电影《卧虎藏龙》的许多镜头就取自这里。之后他们又在镇政府的强力引导和指导下,拆除旧房,在山坡上盖起了这片由48幢别墅组成的新居。他们当时可能没想到,这些别墅日后成了他们经营农家乐的天堂,一个“景区+农户+公司”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就这样诞生了。如今,这里已成了黄山市最富的乡村,成了黄山乡村旅游的一面旗帜。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7万元,是1979年的130多倍。

  富裕起来后,村里开始加大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村里学生可以享受义务教育,村里每个人都办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人人到年底都参加分红。而让许多外人羡慕不已的则是这栋三层的“翡翠公寓”。村里规定,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免费住进这里,吃住费用都由村里统一支出,还配有专门厨师。公寓里二人一房,实行酒店式管理,家具、电器应有尽有。

  76岁的老人张意忠和老伴都到了享受老年公寓的年龄,老两口正好一间房。一番交谈后,记者问:“您知道邓小平吗?”

  张意忠对我提这样的问题颇为恼火,好像是我小看了他,很激动地抬高了嗓音:“我怎么不知道,如果不是邓小平叫黄山发展旅游,我们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邓小平好!改革开放好!”

推荐阅读
安徽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