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福建旅游资讯>正文

宁德:屏南海西生态旅游县振翅驰翔(图)

2009-06-16 来源:宁德网
920 29 0
【导读】鸳鸯溪景区管理中心 园林县城 万安桥 如今,谈屏南的发展,首先得谈旅游,这个曾经被当地人“不经意间忽视”的产业,在几年里蓬勃崛起,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她的发展,绝非神话传说,而是实实在...

鸳鸯溪景区管理中心

园林县城

万安桥

  如今,谈屏南的发展,首先得谈旅游,这个曾经被当地人“不经意间忽视”的产业,在几年里蓬勃崛起,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她的发展,绝非神话传说,而是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只是她的步子迈得有点大,站位立得比较高。因为“白水洋效应”或者说生态旅游效应,随之带来的是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与繁荣。尽管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县域发展综合实力还处于“弱势”,然而,以纵向衡量,那已是质的飞跃。

  

  2008年,以白水洋、鸳鸯溪为主体的屏南旅游接待游客量突破60万人次,比上一年翻一番,是2003年的20倍,实现旅游收入逾4亿元。

  数字表明,屏南旅游的“井喷效应”缘自这样的催生力:近年来,奇特景观白水洋、鸳鸯溪先后跻身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十大旅游品牌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列,县里以此为契机,一方面投入巨资修通宁屏二级公路、建设山水园林县城,并累计投入旅游建设资金3.2亿元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北上南下大张旗鼓宣传促销,广拓客源市场,使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品牌影响力强势波及本省各地、浙南毗邻地区及长三角大中城市,“白水洋·鸳鸯溪亲水之旅”声名鹊起,备受青睐。

  在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屏南县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到景区开发力保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尽显精品意识,软件配套寓含人文关怀。县里规划先行,投入数百万元完成一系列涉及旅游业发展的总规、详规,就连景区内标识、绿化、卫生排污系统、沿线生态景观区建设等也做出专项规划。在白水洋景区游客中心工程建设中,旅游管理部门调研发现原设计方案中的附属三星级酒店建设将挤占游客休闲空间,便邀请权威设计专家进行重新设计,果断腾出这个有180个床位的酒店建筑空间。上年7月,随着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出现游客“井喷”现象,两景区也暴露出观景台拥挤、景区运力紧张、一线导游素质参差不齐、洪汛期间沿溪游览存在安全隐患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屏南县反观自身、着眼长远,再次果断决定:封闭施工半年时间,练实练细旅游内功,确保旅游品牌名副其实。自去年10月以来,全县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逐一建设改造观景台、生态观光电梯、防汛木栈道和游步道、停车场等项目,添置观光车、冲浪和救生等设备,以及大规模举办全县性的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导游集训和选拔赛等。

  白水洋、鸳鸯溪景区以其良好的旅游接待质量赢得全省和温州等长三角主要客源地游客的一致好评。目前,白水洋、太姥山和白云山联合,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为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品牌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单纯和片面地追逐经济利益,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两相兼顾,屏南经济发展的美丽转身,是从2003年开始的。从此,沿着这条路开始小步快跑,呼应和落实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

  屏南确立“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建设生态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并紧紧抓住生态旅游开发这把“金钥匙”,开启了通往科学发展的阳光之门。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25.9亿元,增长16%,增幅为全市第一。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4.2∶34.4∶41.4,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即使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下,许多县份政财收入等多项指标都出现负增长,而屏南却小有进步。这就是对科学发展的最好注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经济学界有一个名言:没有工业就没有现代化。是的,屏南的工业相对于发达地区,显得有些“短腿”,但它是以符合自己县情的方式进行着“拉力赛”,并不断出现“加速度”。去年,工业增加值8.91亿元,增长20.3%,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年增加,已达51家,水电、食品和竹木加工等在工业经济中唱主角。值得一提的是,在关注环境、关注生态的背景下,宝石晶体、再生胶、双氧水、竹炭等循环经济项目不断引进,非法木材加工、皮革生产等项目被关闭淘汰,上千万甚至10多亿元产值的污染项目在洽谈中吃了“闭门羹”,这样的工业发展让人看到这里虽然需要钱,但不要那种需要付出长远代价的“投怀送抱”。一种理性的执政思想,一种长远的发展方向,一种科学的行为方式,在取舍之间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这恰恰说明,不要杀鸡取卵,不要缘木求鱼,不要竭泽而渔也一样能发展,而且能更好,更快,更加久远地发展。

  再说第三产业发展。早些年,屏南的第三产业小得几乎可以忽略,可就是这个被“撇开”了的产业,现在迅速壮大,令人刮目相看了。去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0.72亿元,增长18.1%,拉动经济增长7.9个百分点,超过了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短短几年,它靠什么成长起来?靠的是生态旅游的带动,是发展战略的推动,确切说是靠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大指针的指引。

   

  近几年,屏南在大兴旅游业,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过程中,逐步将不利于生态保护的农村经济项目从中剔除,转而发展绿色农业,打出非木生食用菌、反季节蔬菜和竹林开发这三张牌,取得了生态保护有保证和农民收入有保障的“双赢”效果。

  以夏香菇生产闻名省内外的屏南县,采取了一抑一扬政策,控制香菇生产,减少对阔叶林的消耗;扶持非木生食用菌生产,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加。该县发布生香生产禁令及时间表,整顿食用菌原料加工点207个,彻底拆除以阔叶林为主料的食用菌加工点80多个,规范非木生菌加工点128家,同时,加大非木生食用菌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和技术传播力度,许多乡镇还采取非木生菌厂棚搭建补助、贷款倾斜的办法,扶持银耳、草菇、杏鲍菇等8大非木生菌品种生产。去年,非木生菌鲜产量5万多吨,产值2亿多元,木生菌与非木生菌比例调整到1.5∶8.5。非木生菌总产值大大超过原有香菇种植业的产值,食用菌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近30%。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条件好,是屏南发展反季节蔬菜先天优势。因此,县里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高山淡季蔬菜。成立了反季节蔬菜研究中心,专门负责引进、实验、示范种植蔬菜新品种和技术培训推广、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花椰菜等蔬菜品种种植上规模后,又颁布禁用与倡用农药名录,组建农残检测中心,引导农民打绿色牌,使这一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去年,全县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产值过亿,反季节蔬菜品种达20多个,形成多样化生产格局。

  开发一向被农村忽视的竹业,是屏南在生态建设与促进农民增收路上打出的第三张牌。屏南竹林面积有26万亩,其中毛竹16.8万亩,毛竹立竹量2400万根。2005年,该县成立竹业开发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竹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对原有砍伐审批、办证难等体制性问题,大胆进行改革创新,简化竹政管理,实行一村一证或多户一证,对竹材运输实行绿色通道,提高竹农积极性;引进笋竹加工企业30多家,解决销路问题,并鼓励企业,办示范基地,提高基地示范带动力;实施竹业开发补助,建立毛竹丰产示范片2.8万亩,促进竹林管护技术传播。目前,每百公斤竹子价格已从过去的16元左右提高到50多元;示范片平均亩产值也从开发前的不足百元提高到800元以上 ,笋竹已成为农民收入的另一增长点。

  

  如果你是故地重游的客人,如果你是离家多年的游子,你肯定会在屏南城区找到旧貌换新颜的感觉。是的,这里的低矮砖瓦房已换作林立的高楼大厦;这里狭窄不平的巷道已改成宽阔平坦的商业街;这里的冷冷清清、稀稀拉拉已变得熙熙攘攘、人流涌动,一切都变了。特别是近几年,屏南县城建设沿着改造——扩容——宜居这条主线,逐步走向了亮化、绿化、美化和人性化。

  还记得佳垅吗?现在是佳洋社区了。这个社区成立于2002年12月,辖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7500多,1600户居民中半数以上是从农村搬来的农民。过去,这里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很差,区域内主干道及80多条弄巷尽是坑坑洼洼的沙土路,风吹尘土飞,雨落泥浆扬,典型的“城中村”。 2005年,由县里投资130多万元,县领导亲自督阵,省道202线过境公路水泥路硬化工程开始在这里启动,短短3个月,一条长1200米,宽9米的水泥路呈现在居民眼前,一改北大门形象。佳洋社区又发动群众集资投劳,完成多条弄巷水泥路、花带等建设。宁屏二级路开通后,这里成为“桥头堡”,县委、政府采取多项鼓励优惠措施,激活民间资本,使社区主干道两旁一座座崭新的民房拔地而起,终于和主城区合上了拍。

  其实,佳垅的变迁,正是屏南城区面貌日新月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县委、政府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市政重点项目建设中,安排县处级领导直接参与指挥,县财政优先安排城建资金,每年注入数千万元,改旧城,拓新城,建路网,并完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实施城区绿化工程,动工建设污水处理场和城区调水工程,城市环境质量和宜居度不断提高。

  当前,屏南正努力将县城打造成“省级园林县城”。在城市结构空间布局上,采用一城三组团的模式。一城就是现在的建成区,三组团分别是际头组团、上洋头组团和溪坪组团。在路网上采取四纵四横一环的结构模式。四纵就是翠屏路、西环路、环城路和东环路;四横就是长汾路、文化路、慈溪路和屏城大道,其中西环路和东环路合并成一个封闭式的一个环。同时,委托设计单位对我们县城的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其中天坪山郊野公园、芝山公园和古山公园规划设计正在进行当中。县里还建立管理机制,加大环境维护投入,实施城区保洁工程,让县城变得更加卫生清洁。总而言之,通过建设,就是要真正做到城市在森林里,社区在公园里,家庭在花园里,使之与优秀旅游县建设相配套。

  

  重视投资环境,完善投资软硬环境,吸引众多企业落户,是屏南决策层一贯坚持的。正可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经多年努力,屏南城区规划面积已从1995年的3.2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特别是近年白水洋景区开发带动了旅游县城建设,融资6亿多元拆旧建新,一个城在林中、城中有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旅游观光县城已初具规模。

  县里着力打造投资载体和项目落户平台。屏南工业园区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被列为省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控制用地1万亩,目前已建成富洋工业小区、溪坪工业小区,并引进20多家企业落户小区,新规划的际头工业区,一期开发500亩,已有部分企业入驻。当前,屏宁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与10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对接,到宁德只要1.5小时,到福州也仅3个小时。宁武高速公路屏南连接线通过国家审批,现已在征地拆迁,不日即可正式动工建设;京台高速公路屏古连接线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屏南交通不畅问题的彻底解决指日可待。

  给投资者构建一个“绿色通道”是屏南打破审批权限“瓶颈”,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投资软环境的一大举措。县里制定出一系列亲商、富商、安商、扶商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兴建道路、桥梁、水电、旅游业以及农、林、牧、种、养业等一律予以特殊优惠。

  此外,屏南还强化对招商工作的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招商引资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经济部门,做到目标、任务、措施落实“三到位”。对于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县领导挂钩责任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新的在谈项目,指定领导挂钩、跟踪、落实,一抓到底,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履约率和成功率,促成项目早日报批,落户生根,健康发展。

 

推荐阅读
福建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