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旅行社资讯资讯>安徽旅游资讯>正文

“梨都”砀山唱响生态旅游大戏 推出三条生态旅游线路

2009-04-23 来源:安徽省旅游信息中心
723 29 0
【导读】四月初走进“梨都”砀山,万倾连片、一望无际的梨花犹如冬雪漫天飞舞,蔚为壮观。如诗如画的黄河故道携一泓清流,蜿蜒东去,岸边赏花踏青,水中伐舟垂钓,庄园饮酒欢歌,民俗斗鸡斗羊等生态旅游文化吸引了...

    四月初走进“梨都”砀山,万倾连片、一望无际的梨花犹如冬雪漫天飞舞,蔚为壮观。如诗如画的黄河故道携一泓清流,蜿蜒东去,岸边赏花踏青,水中伐舟垂钓,庄园饮酒欢歌,民俗斗鸡斗羊等生态旅游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被这里的生态环境深深吸引,流连忘返。据砀山县旅游局局长党月英介绍,今年梨花节期间,该县已接待游客3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2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旅游产品的销售比往年增长很多,目前已超650万元,农民自己开发的梨膏、果脯和特色酥梨是游人购买的首选,旅游经济让农民得到实惠,心里乐开了花。

    据了解,砀山县今年主要深入挖掘全县旅游资源的内涵、特色,以“和谐、生态、文化”为主要特色,以黄河故道沿线为主体,积极构建乡村旅游骨干框架,将分散的景区景点“串珠成线”,呈现出“全县有重点、各镇有特点、各村有亮点”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已聘请专家系统设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形成了三条旅游主线:东部以“梨树王”景区为核心,突出游园观赏功能;中部以“农家乐”体验为载体,展示乡村土菜美食;西部以“民俗风情”为主,演绎浓厚民俗文化。让游客充分感受“中国梨都”的魅力风光和浓郁的民俗文化。

    几年前提起旅游经济,砀山百姓甚至领导干部感到很陌生。很难相信位于皖北的平原县,几年下来竟把旅游文章做大做强了,生态旅游搞得如此红红火火。有此疑问也不无道理,了解砀山的人知道,“面缸一层沙,张嘴沙打牙”这一谚语,真实的反映了以前砀山风沙肆虐的天气危害,还有黄河故道河床上贫瘠的盐碱地,风沙盐碱使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为了改变这种生态环境,砀山历代人民与风沙、盐碱展开了长期、艰苦的斗争。必须植树造林才能防风固沙,保墒压碱,砀山人民选择了抗风沙,适盐碱,耐旱涝的梨树这一生命力强的树种,大面积的种植起来。目前砀山县森林化程度达到89%,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达到71%,有效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净化了空气,改良了土壤。近些年,砀山县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后又成为全国经济林先进县、全国水果百强县和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并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昔日大片不毛之地的荒沙滩,如今变成了果海绿洲,春天是花的世界,秋天是果的海洋。可见砀山酥梨是砀山人民与风沙、盐碱和洪水斗争的结晶,这一难得的生态树种和经济资源,为现在的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据砀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贾爱玲介绍,除了人工植被外,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各种野生动植物、鱼类、鸟类多了起来,砀山现有野生草本植物有46科,273种;野生动物36种;鱼类有6科34种;鸟类多达97种,其中省二级以上保护鸟类20余种,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近10种。目前建立了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此举为砀山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梨花观赏已成为生态旅游文化的精粹,位于砀山良梨乡的“乌龙披雪”和黄河故道的“鳌头观海”是游客向往的最佳观赏点。花开季节,确实是陶冶性情、调节身心的绝好去处。官庄坝镇的突山风景区的民俗表演,使游人感到精深的砀山民俗文化魅力。同时生态农业的开发和旅游经济紧密结合,被命名为“安徽省十佳生态村”的葛集镇白腊园村,吸引海内外宾朋前来观摩考察。红火的“农家游”吸引了的众多城市人,走出家门,到乡村品农家饭,听民间戏曲,体验农田耕作之乐。据悉,砀山旅游部门正在重点开发3A级古黄驿站风景区,景区预计今年10月竣工。

    据砀山县委书记张祥根介绍,2009年,砀山县将唱响生态旅游大戏,围绕酥梨种质资源和黄河故道湿地资源,突出以梨文化为主线,以黄河文化、汉文化为两翼,开发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强力打造黄河故道旅游观光带,建成具有皖北特色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推荐阅读
安徽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