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县域经济的“脊梁”
挺起县域经济的“脊梁”
-省乡镇企业局唱响跨越发展主旋律
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治”。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广大乡村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区域性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和重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实现历史性跨越,必须统筹解决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把搞好搞活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载体”。实践证明,发展县域经济成为我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
破解“县域困局”
宽敞洁净的厂房内,机器轰鸣,身着统一服装的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厂区外,等着提货的车辆排成了长队。从车间装配完毕的各种产品还来不及进库房就被装上了发往省内外各地的货车。
12月初,走进位于遵义龙泉工业园区的遵义火焰山电器有限公司,火热的场景,让记者完全忘却了时下初冬的寒意。
“今年,公司可实现产值4000万元,提供税收100多万元。同时,公司还解决了当地200多人的就业,工人月收入近2000元。产品远销四川、湖南、山东、湖北、重庆、广西等省市区。明年,公司还将投资700多万元扩大生产规模,预计可增加产值3000多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人。”公司总经理邓正超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这只是遵义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动事例。
遵义县乡企局局长徐仲权介绍,今年1至11月,遵义县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24.56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增加值31.03亿元,同比增长19.04%。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突破10万人,同比增长10%。乡镇企业已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诗乡绥阳,红色、白色、青色成了广大农民追捧的色彩。红彤彤的绥阳朝天椒、白如雪细如丝的空心面和漫山的青色山银花,不仅作为名特优产品为绥阳增色,更因鼓了当地人腰包而成为广大农民津津乐道的特色产业。去年绥阳县完成农业总产值近19亿元,三项特色产业的产值就占总产值的近20%。依靠发展特色产业,绥阳县为农民铺就了一条独特的致富路。
“绥阳县情与我省省情相似,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农业大县,长期处于‘温饱经济’。近年来,绥阳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企业化,重点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走‘龙头加农户’的产业化道路。对农民增收带动力强的辣椒、空心面和山银花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优先发展,仅全县的10家辣椒加工企业,年产值就近亿元。通过大力扶持发展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乡镇企业,达到了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产业化经营,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无限活力的良好效果。”绥阳县县长覃儒方说。
在绿洲红城的习水县,一场依托统筹规划,板块经济,联盟发展,非均衡推进,从而实现解脱“县域之困”的突围之战正紧锣密鼓拉开序幕。“既要‘青山绿水’,还要将之真正变为‘金山银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习水摆脱目前经济危机导致县域经济困局的突破方向,同时也是兼顾富民与强县的主要途径。”习水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曾瑜一语道出自己的观点。
在湄潭、凤冈县的山岗、苗圃,随处可见整地种茶、施肥育苗的农民。从蓬勃发展的基地建设,到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的崛起……到处感受到茶产业加快发展的急促脚步,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突破口。
初冬的黔北大地,处处涌动着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抓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春潮。
改革开放30年来,乡镇企业在我省各县(市、特区)得到了长足发展。2007年,全省县域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498.39亿元,占县域地方生产值的25.5%,占县域非农产业增加值的33.3%。乡镇企业从“异军突起”已成长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与东部地区和全国相比,由于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县域之困”仍然成为制约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瓶颈”。
从全国来看,城乡收入比由2000年的2.79:1扩大到2007年3.33: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达到9646元。从我省看,城乡收入差距比全国更为明显,2000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374.2元,与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3.73:1,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4.5: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达到8304.4元。
“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依托我省日趋改善的交通等条件,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从根本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农民增收难、农业增效难、农村发展慢难题,真正破解我省‘县域之困’,助推跨越发展。”省乡企局局长叶韬直言。
实践“科学发展”
“我省乡镇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就是要牢牢把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书记石宗源关于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八个方面重大关系的精神以及省长林树森有关加快发展我省县域经济的精神,着力增强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真正在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上开创新气象。”叶韬如是诠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省乡企局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求,从发展思路、路径选择、工作重点等方面,作出了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从根本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农民增收难、农业增效难、农村发展慢问题的积极探索。
目前,“三农”工作是我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新阶段扶贫开发又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但能够带动资源、产业、项目、要素向农村流动,而且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从区域层面上实现由“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的转变,实现富民与强县的统一,实现扶贫攻坚与建设强县的统一,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因此,抓住县域经济就抓住了区域经济板块发展的核心,抓住了县域经济就抓住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为此,在实践中,省乡企局围绕“壮大县域经济”,积极推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推进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充分利用气候和生物等资源优势,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企业化,重点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
推进城镇型工业发展。充分发挥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组合优势,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工业,积极引导优势特色产业合理集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推进我省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进而向经济优势转化。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发展优势特色传统产业,推动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各地的区域特色优势、比较优势和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储藏保鲜、交通运输、商品流通、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等服务业,建设各类农贸市场,逐步形成服务农村的社会化体系,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用产业带动全民创业。同时,围绕“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增长方式向生态环保转变,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向自主创新转变。
深圳参团去到贵州旅游 贵州荔波小七孔跟团旅游五天四晚
石家庄去贵州的高铁旅游团 石家庄去贵州双高六日游
石家庄到贵州旅游团 石家庄到贵州黄果树瀑布、小七孔双飞6日游
淄博去贵州贵阳黄果树瀑布、西江苗寨、青岩古镇双飞5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