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湖北旅游资讯>正文

聚焦“万里长江第一隧”·揭秘

2008-12-18 来源:欣欣旅游网
1292 54 0
【导读】●1979年将长江隧道列入《人防工程规划》 ●长江隧道第一笔经费:6万元 ●隧道原拟分两层,能走汽车和地铁 ●2533片“盔甲”保护隧道不漏水 隧道工程即将完成,工人忙着装修。 12日,武汉长江隧道路面&ldq...

●1979年将长江隧道列入《人防工程规划》   ●长江隧道第一笔经费:6万元

  ●隧道原拟分两层,能走汽车和地铁      ●2533片“盔甲”保护隧道不漏水

隧道工程即将完成,工人忙着装修。

  12日,武汉长江隧道路面“刷黑”进入第二天,进展顺利。这意味着,工程已到收尾阶段,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隧道交付使用指日可待。

  武汉长江隧道,是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隧道。无前例可循,无现成经验可用。记者追访发现,设计方案曾几经改变,专家们争论激烈。

  中山最早提出长江隧道构想

  “在京汉铁路线,于长江边第一转弯处,应穿一隧道过江底,以联结两岸。更于汉水口以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市。至将来此市扩大,则更有数点可以建桥,或穿隧道……”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首次提出在武汉建过江隧道的愿景。

  1979年,武汉市编制《武汉市人防工程规划图》,在建国后首次提出长江隧道设想,认为隧道结构的耐久性、承受超载能力、抗拒自然灾害、抵抗战争破坏的能力,要高于桥梁。

  建桥还是挖隧道?专家激烈讨论

  1988年夏天的一天,铁四院桥隧处设计专家兴高采烈地回到办公室,他们刚刚得到好消息:在武汉长江大桥与拟建的长江二桥之间,要修建一条过江通道,打算修建的地铁,要经该通道过江。

  过江通道在哪里建?武汉长江隧道设计师肖明清回忆:当时画了一张草图,构想了3个方案:粤汉码头——徐家棚、青岛路——三层楼、江汉路——三层楼。

  这条过江通道到底是建大桥还是开挖隧道?

  专家们争议激烈。赞成建桥的人认为,我国架桥经验成熟,架桥比建隧道花钱少。

  反对者认为:如果在长江大桥和二桥之间再架一座桥,必须采用大跨度桥梁,否则会影响水运;但大跨度桥梁造价高,桥两端需大面积拆迁,成本变大。建隧道的好处显而易见:占地少,在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里,都可全天候通行;而且隧道技术也日趋成熟,1971年6月,我国第一条过江隧道——黄浦江隧道就通车了。

  长江隧道首笔经费:6万元

  1995年,市科委组织“武汉地铁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研究”,最后敲定由铁四院主持,与市经济研究所、武汉交通规划研究所一起,将武汉长江隧道作为单独课题研究。

  铁四院教授级高工吴维成为武汉长江隧道设计项目前期研究总体负责人,设计组当时有20多人。

  “那时,市里给我们拨了6万元启动资金,这是对长江隧道第一笔费用!”吴维说。

  经初步勘探,大家一致认为,长江隧道选址三层楼——青岛路比较好,它是长江大桥和二桥的中间点,可快速连通武昌、汉口老城区,又能大大减少老城区的拆迁量。

  最初设计:上面走汽车,底下是地铁

  1999年1月11日,市长办公会正式决策,开展武汉长江隧道项目前期工作。

  当年,铁四院中标隧道设计,吴维因年龄原因退休,设计棒交给30多岁的肖明清、焦齐柱等年轻人。肖、焦二人后来成为武汉长江隧道项目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

  焦齐柱说,最初的设计方案是,隧道有两层,上面走汽车,下面走地铁,这在国内独此一家。后来,设计方案出现重大改变,不走地铁了。

  焦齐柱说,水底隧道通行的建设方式有两种:一是沉管法,就是把已预制好的管段,沉放到江中事先开挖好的沟槽中,再一段一段拼装。二是盾构法,就是采用盾构机,在江底挖出一条通道。

  详细勘测后,大家发现一个大难题,如果隧道分公路、地铁两层,不能采用盾构法施工,必须采用沉管法,但这种方法施工难度大,且要破坏长江大堤,风险很大。相对来说,盾构法技术成熟,对防汛没影响,拆迁量较小,工程风险小,工期短,也不影响长江航运。

  综合考虑后,铁四院认为,武汉长江隧道是我国在长江上兴建的第一条过江隧道,没有现成的经验,建设不宜冒太大风险,首先要确保安全。他们建议,采用盾构方案,地铁不走长江隧道了。

  当时,有人提出隧道内设双向六车道。但焦齐柱说,隧道的汉口出口处,多是老城区,六车道会加重交通压力,还是双向四车道为好。

  2004年初,市政府最后拍板:采用上述建议。

  从70栋建筑下穿越

  2006年12月28日,长江隧道成功穿越武汉理工大学六层高的电教大楼。从隧道顶部到大楼,仅有7米。

  肖明清说,武汉长江隧道上方,累计有70多栋建筑,要想不“惊动”,难上加难。例如有116年历史的汉口鲁兹故居,位于江北隧道竖井南侧20米处,其本身变形能力差,受到竖井和盾构掘进双重扰动,保护难度极大。

  铁四院与施工单位一起想办法,在鲁兹故居所在地段,将明挖改为盾构,隧道的盾构段加长了约30米,并对楼房实施加固,挨个打下钢筋桩,再浇注混凝土,确保建筑完好。

  全国采纳“武汉经验”

  成功设计万里长江第一隧,年轻的设计者们名声大噪。

  肖明清自豪地说:“武汉长江隧道的设计经验,已经广泛运用到全国主要江底隧道。”

  现在,肖明清、焦齐柱身兼数职:担任了南京长江隧道、广州-深圳-香港狮子洋铁路隧道、浏阳河铁路隧道、浙江舟山沈家门港海底隧道等国内大型水下隧道的设计师。

  肖明清说,在设计武汉长江隧道的过程中,铁四院完成了9项科研项目,并申请国家专利。这些赫赫成果,让别人非常看重。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江面到隧道底部有60米,水越深水压越大,隧道越容易变形。另外,江底地质软硬不均,部分是粉细砂,透水系数极高,一旦透水,后果不堪设想。防渗水、防变形是大难题,但被成功攻克了。这样一来,在长江上再修其他隧道,难题基本可迎刃而解。

  他举例说,武汉长江隧道的内壁,铺满了“盔甲”——特制管片,隧道总共安装了2533片。这种管片是国内首次采用,用钢筋加钢纤维混凝土制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隧道开裂风险,防止渗漏水。这项技术目前已用在南京长江隧道上,工程进展大大加快。

推荐阅读
湖北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