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山东旅游资讯>正文

菏泽:更新思路 创新模式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2007-12-04 来源:山东省旅游信息中心
639 29 0
【导读】2007年以来,穆李村乘借新农村建设东风,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根据市场需求,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成功探索出一条发展“三农”经济的新路子。 一、穆李村基本情况 穆李村位于菏泽...
  2007年以来,穆李村乘借新农村建设东风,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根据市场需求,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成功探索出一条发展“三农”经济的新路子。
  一、穆李村基本情况
  穆李村位于菏泽城区西南部约6公里处,属牡丹区马岭岗镇。全村共400多户,1676口人,耕地面积1896亩。穆李村于明初洪武年间建立,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穆李村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拥有丰富的特色资源。传统经济以高品质、绿色无公害林果业为主,人均果林面积0.81亩。面塑艺术源远流长,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菏泽面塑的起源地,被誉为“中国面塑第一村”,全村从事面塑制作的艺人达400多人,李俊兴、李芳清、穆绪建等面塑艺人名满中外,李芳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术大师”荣誉称号。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武术名家辈出:炮拳名师常启云曾任清咸丰皇帝的御用教师;梅花拳十二世传人李永松曾带领杨土文、吴体盼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国术比赛,获得一等奖,被授予银盾、银牌。大平调剧团经常举办群众性演出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经过几届村委会的不懈努力,村庄面貌景象一新:街巷宽阔平整、村舍整齐有序,村树——柿树排列成行,每到金秋,绿叶、红柿、黄墙,景色优美。群众安居乐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邻里和睦,呈现出恬淡和谐的田园风光。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穆李村依托良好的基础,不断发展,家家用上沼气、生态厕所,村民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村民人均收入大大提高,2006年,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户均收入25000多元。在新的形势下,今年以来,村两委班子以创新的思维,着眼于本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市场需求,决定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一产带动三产,三产促进一产”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项目,通过“区(景区)村一体化”的形式,成功走出了一条旅游致富之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今年自9月17日乡村旅游仪式启动至10月中旬,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接待游客3.8万人,高峰期日游客量近3000人次。全村综合旅游收入539 万元,其中果品采摘收入410万元,同比增长105%;垂钓收入6万元,同比增长227.2%;面塑收入60万元,同比增长400%;蔬菜销售收入21万元,同比增长162.5%,餐饮收入12万元。
  二、穆李村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
  近几年来,随着穆李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如何让农民尽快走向小康,改变以果品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发展新兴效益型产业,成为穆李村亟需解决的问题。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穆李村于去年底作出了实行“区(景区)村一体化”、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决定。由于兴办旅游在穆李村是新兴事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大多数农民仍然习惯于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旅游意识不强;农民的个体经营,抗风险能力差,出现差错将极大地影响农民经营旅游的积极性,阻碍全村旅游的发展。面对困难和问题,穆李村采取了以下措施,摸索出穆李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
  (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兴办旅游,实施产业化经营,特色是关键。为此,穆李村认真分析本村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多次邀请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实地考察,虚心请教,提炼出以“生态、民俗、新村”为特色,以打造“穆李村文化品牌”为发展目标,形成集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休闲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和旅游胜地,并通过对本村自然资源、交通、传统民风以及传统经营产品的挖掘、整理,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形成自身的经济特色。今年,集中推出的“绿色·生态——新农村娱乐游”产品,迅速赢得市场,客源除城区市民外,本市以及河南北京的很多乡镇、行政村负责人也前来参观学习,达到预期目的。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穆李村尽管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处于分散状态,单单依靠一项资源发展旅游,势必处于各自为战、孤立无助的境地,难以把全村旅游搞活,做大做强,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中途夭折,功败垂成。为此,穆李村对本村旅游资源大力整合,先期使游、购、娱、食四大要素配套发展,形成旅游综合生产力,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依托新农村风貌,开发出现代乡村观光游和政务旅游产品;依托高品质林果业,开发出乡村采摘游产品;利用武术、戏曲,开发出乡村娱乐游产品;利用鱼塘、面塑、乡村美食,开发出娱乐休闲游产品。几种旅游产品,共同构成了“绿色·生态——现代乡村娱乐游”产品系列。游客通过采摘、垂钓、面塑制作等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感受了DIY的乐趣,同时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比如一件面塑作品,平时售价仅在2元左右,由于游客的大量涌入,售价达到10元。并且因为提供了综合旅游产品,每个单项都有收入,大大提高了综合收入水平,形成了资源互补、互促的良性发展状态。
  (三)完善设施,营造环境
  旅游设施是否完善配套,决定游客游程的满意程度,也是穆李村是否按人性化的需求经营旅游的一个重要标志。为达到这一要求,穆李村大力进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在交通上,共投资168万元,新建了3公里环村公路,全村大街小巷重新铺设了柏油路面,新设了6处交通指示牌,不仅方便了游客的通行,而且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二是新建了文化娱乐设施。投资40万元,建设了一处5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举办各种民俗娱乐活动;投资90多万元,建设54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大院,开辟了多媒体演示厅、游乐中心、穆李村面塑展览馆等,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咨询服务。三是加强景点建设。除把村庄作为景点加大建设管理力度外,又开辟了苹果采摘园、鱼塘、家庭面塑制作点等游览点,规划并平整硬化了游览点内的线路。四是大搞绿化,营造浓厚的乡村环境。田园风光、乡野情趣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在绿化上,穆李村极力营造安静祥和的乡村环境,着重选择本地树种,绿化美化庭院、道路和坑塘沟渠。比如把柿树作为村树绿化村庄的全部街巷,不仅成为穆李村一道亮丽风景,而且果实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注意落叶树与常青树的搭配栽植,做到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四季常青、全年有景。
  (四)树立典型,示范带动
  穆李村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形势是:农民没有旅游经营管理的经验,更担心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对发展旅游有畏难情绪。对此,穆李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推动:一是典型带动。首先选择有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家庭作为试点,开办了1处家庭餐馆和1户家庭面塑点,开辟了1处垂钓点和2处果园,对各类试点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试点推出后,农户积极参观学习,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二是村委推动。村两委干部深入到户,广泛宣传,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坚定兴办旅游的信心和决心。为解除群众的担忧,村干部带头建设,几个试点户几乎全部是村干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利益驱动。无论发展什么,农民看重的是结果。试点户获得较大的收益,如苹果的市场价每市斤1.2元,而采摘园的苹果每斤3元;垂钓锂鱼每市斤8元,市场价只有4元,而且不用运输,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这样的现实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加快旅游建设的步伐。从9月17日穆李村乡村旅游启动仪式到10月中旬,一个月的时间,就使家庭餐馆、家庭面塑点、垂钓鱼塘由原来的各1处分别发展到目前的5处、3外和5处,采摘园由原来的2处发展到31处。
  (五)精心策划,扩大影响
  旅游需要宣传,需要扩大影响。在宣传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上,要善于抓住机遇,学会借力。穆李村在宣传造势上主要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隆重举行乡村旅游启动仪式。在时间的选择上,抓住9月17日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的大好时机;在举办方式上,邀请市区两级人大、政府领导参加活动;在内容上,策划了果园采摘、鱼塘垂钓比赛、地方戏曲演唱、武术表演、全区名优农产品展销、鲁锦展销、面塑制作展示展销、农家菜品尝等十项活动,整个仪式举办得红火热烈,参加的人数达4000多人次。二是借助主流媒体宣传造势。穆李村主动邀请所有驻菏泽新闻媒体参加启动仪式,请记者实地考察、现场报道乡村旅游活动情况。其后,又不断邀请全市和省内部分新闻媒体从多角度、多方位制作专题。现在,媒体都主动到穆李村找新闻,他们普遍认为:穆李村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好,运行机制、组织模式和开发措施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穆李村没有花费任何宣传费用,就取得极大的轰动效应,这在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上也没有先例。
  (六)加强管理,提升服务
  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农户是主体;强化管理、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保证乡村旅游产业化正常运转的关键。在管理和服务上,穆李村主要抓了四个环节:一是建立统一领导机制。由于实行的是“区(景区)村一体化“,村委会统一领导旅游的开发和经营活动,为农户提供服务和监督,主抓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宣传和旅游市场培育工作。二是制定管理规程。按照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统一制定了农家餐饮、果品采摘、鱼塘垂钓、房屋建设、村貌治理、村民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使全村在旅游经营管理中,有章可循。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村委会及时对农民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突破小农经济的局限,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法律法规、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教育,逐步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处理好农民和游客的矛盾,营造让游客舒心的乡村环境。农民的素质普遍得到进一步提高,主动帮助游客解决困难、拾金不昧的现象不断出现,在旅游高峰期,餐馆的餐位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排队等待就餐的情形时有发生,一些村民就主动邀请游客到自己家中,免费招待,经常出现游客坚决付费,村民坚决拒收的动人情景。
  三、穆李村发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成绩
  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今年预计人均纯收入可增加3600元,达到9600多元;户均收入可增加1.5万元,达到4万元。旅游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促进了劳动就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发展旅游,使穆李村一批剩余劳动力找到了新出路,为部分闲散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从事手工艺品制作、餐饮、销售等工作;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也推动了村庄基础设施的改进,展示了穆李村的新形象。
  三是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乡村旅游,使穆李村从单一农业种植经济走向种植与旅游并重的发展道路,“一产带动三产,三产促进一产”的发展模式,必将推动穆李村种植业向高效农业的方向发展。穆李村计划在今后的工作中,使农业在旅游上下功夫,实现农业管理的现代化,种植管理的技术化和园区的美化、绿化、园林化,逐步使农业项目体现出旅游功能,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
  四是增强农民调整经济结构的信心和决心。从事旅游经营的农户得到实惠后,直接受益户和非直接受益户深受启发,激发了农民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的积极性,转变了农民经营思想意识,形成了干部、群众努力发展旅游的共识。
  四、穆李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启示
  一是需要政府推动,多方联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政府和旅游部门的组织和推动。穆李村的成功,是在区委、区政府、市区两级旅游局和马岭岗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取得的。特别是在目前农民旅游经验不足、相关知识缺乏、承担风险能力弱、从业水平低的情况下,更需要政府的支持,营造宽松的旅游发展环境。为搞好牡丹区乡村旅游的试点,区委书记尹玉明亲自抓,区委组织部具体组织实施,会同旅游、农业、林业、交通、建设、文化、体育、爱卫会、马岭岗镇等十几个部门,成立了全区乡村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尹玉明书记总指导、总调度,组织部统一协调,成员部门按照各自的分工任务具体落实,保障了整体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邀请市旅游局进行业务指导,把握发展方向,整体形成一盘棋运作,确保了乡村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是需要集体运作,农户参与。个体化经营方式,没有集体的统一运作和集中管理,只能是一盘散沙,使以后的旅游发展难以为继。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才能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形成服务网络,使分散经营的众多农户,逐步纳入区域化、专业化经营的轨道,形成产业化格局,获得较好的群体效益。只有集体运作,没有农户参与,也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意义。
  三是需要突出特色,营造品味。旅游项目没有特色,就没有永久的生命力。典型的田园风光、乡村风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依托,“三农”资源、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载体。在发展中,必须牢牢把握当地农业和乡村文化特色,并不断强化特色,丰富本地乡村旅游内涵,使其文化底蕴得到保留和延续,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四是需要树立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观念。尤其是农村基层组织,要具有适应发展形势、认清发展趋势、把握发展机遇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开拓工作思路,引导推动农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有创新的勇气,才能敢于带领群众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子;要有服务的意识,才能团结群众顺利开展各项旅游工作,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推荐阅读
山东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