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云南旅游资讯>正文

乌铜走银非遗传人李志明陷困境:订单锐减 年轻人不愿学

2019-04-03 来源:昆明日报
1842 151 0
【导读】打坯、刻图案、走银、成型、抛光、焐黑……在昆明晋宁盘龙路,云南乌铜走银第八代传人李志明每天都在“咻咻”的车流声中,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一块块铜片。经过近20道工序,这些铜片将变成一个个...

 

  打坯、刻图案、走银、成型、抛光、焐黑……在昆明晋宁盘龙路,云南乌铜走银第八代传人李志明每天都在“咻咻”的车流声中,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一块块铜片。经过近20道工序,这些铜片将变成一个个乌铜走银器物。

  乌铜走银非遗技艺,已有300多年传承历史。

  但是,已有11年乌铜走银制作经验的这个年轻传人,如今却面临传承困境:在父亲李从仲去年11月离世后,一方面订单锐减,另一方面由于缺人手,面对接到的订单,以往和父亲一起合作完成的工作现在只有他一人顶上,为保证质量和时效必须加班加点才能完成。

  如何将乌铜走银传承下去,现在成了摆在这名“云南最年轻乌铜走银传人”面前最大的难题。

  传 承

  从打工仔到乌铜走银匠人

  1988年出生的李志明,成为乌铜走银匠人已有11个年头。

  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李志明一开始并不喜欢这个行当。“年轻人坐不住!在我上学那会儿,爸爸就开始做乌铜走银,整天就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从早敲到晚,而我可坐不住。”

  从学校毕业后,李志明并没有选择跟着父亲学乌铜走银技艺,而是去了广东打工。过了一年,他被父亲李从仲叫回昆明。此时,父亲已跟随乌铜走银大师金有才学习乌铜走银技艺9年。

  “父亲对我说‘还是得学个技术’。我后来慢慢体会到,父亲学习乌铜走银,一方面是喜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我。”李志明坐在父亲常坐的那个小板凳上,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小锤,由于使用次数太多,木把已被磨细,手感光滑。他常会拿出这把父亲生前用得最顺手的小锤,仿佛能感受到父亲的手温。

  “他是个严格的父亲,在我们做活时是不讲任何情面的。如果我要是哪里没錾刻好,或型没打好,他总是一遍遍让我重做,而且不会上手帮我。”李志明记得,有一次父子俩正在制作一个乌铜走银茶壶,“那时已加热成型,但温度很高,我经验不足直接用手去拿,结果右手3个手指被烫出水泡,第一个念头就是扔掉,但父亲立马就说:‘不能放手,忍着,轻轻把铜胚放在工作台上’。”李志明只得忍痛放好,但心里却很委屈,“在父亲眼里,我难道还不如一只未完成的乌铜走银茶壶?”

  后来,李志明开始理解父亲。“当个手艺人,最重要的是‘人技合一’,怎么做人就怎么做手艺。”他说。

  近年来,父子俩合作开发制作了大量造型独特、工艺精湛且具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的乌铜走银工艺品,品类包括文房四宝、茶具、酒具、香炉、花瓶等。这些乌铜走银工艺品不仅得到父亲的师傅金永才和专家学者的肯定,且为众多乌铜走银爱好者竞相收藏。李从仲还被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聘为“特聘专家”。

  困 境

  没名气缺人手传承太艰难

  最近一个月,李志明的黑眼圈越发黑了。

  “订单太少了!在父亲离开的这4个多月,我只接到一两万元的订单。以往,我和父亲一年接单近两百万元。”李志明叹了口气说,在父亲得病离世后,家里欠下了20多万元外债。“可现在这一两万元的订单在刨除材料费用后,纯利润只能勉强维持一家5口人生活。”

  尽管李志明想尽办法去接单,但他发现,在父亲离世后订单量锐减。“我觉得可能是很多客人认为我的手艺不如父亲,怕我没办法按质按量完成订单。”

  要传承好乌铜走银这门手艺,新一代的非遗传人必须尽快证明自己。

  “最近接了两个活计,都要得比较急,一个是一把宝剑的外部装饰,一个是制作一把乌铜走银茶壶。我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干,一直干到晚上12点多。”到了周末,李志明就乘班车到昆明一些古玩市场,看看市场里的店家有没有乌铜走银制品的需求。

  其实,李志明的錾刻技艺现已青出于蓝胜于蓝。“錾刻是乌铜走银工艺最吸引人眼球的东西。”李志明说,和乌铜走银技艺相比,錾刻工艺算不上神秘,但要做好绝对不容易。“我敢保证,我錾刻的松针很少有人能做出来,我錾刻的孩童头发的细密程度很少有人能达到,我錾刻的鸟羽毛也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么精致,我錾刻各类字体也很厉害!”

  但是,随着父亲的离世,他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就是“如何擦亮自己的招牌”。此外,缺人手也是他当下面临的另一困境,“因为没有年轻人愿意来学这门手艺”。

  尽管面临种种困境,但李志明仍在努力。“这是父亲传给我的手艺,不管有多难我都不会放弃,都要把它传承下去!”

  父亲离世的4个月里,李志明无数次想到父亲那些敲敲打打的夜晚、被铜片刮伤的手指、因久坐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

  “现在,我计划通过互联网让古老非遗‘活’起来,等工作上了正轨就着手做个微信小程序,同时设计一些符合年轻人审美的乌铜走银作品,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乌铜走银传承之路。”李志明说。

  文字/记者李双双报道

  视频、图片/记者周密拍摄

推荐阅读
云南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