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庆黄金周假日旅游情况综述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荆楚大地,人流如潮。今年“十一”黄金周,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形成8天超长假期,同时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全国各地一片和谐喜庆气氛,居民出游热情高涨、旅游消费供需两旺。
阴雨难阻出行脚步,低温不减旅游热情。尽管8天假期中有一半阴雨低温天气,但我省旅游仍全线高位运行。据统计,全省25个重点监测景区8天共接待游客382.32万人次,同比增长9.15%,综合收入6.37亿元(其中门票收入1.97亿元)。全省共接待游客4620.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5.63亿元,与去年7天比较,分别增长了28%和34%。全省假日旅游呈现出“人气兴旺、产品多姿,市场规范、游客满意,质量提升、效益明显”的主要特点,实现了旅游市场“安全度、兴旺度、满意度、文明度”的统一,八方游客在湖北感受改革开放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出祥和喜庆的良好氛围。
一、假日旅游市场持续兴旺,湖北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一是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旅游产品供应充足,为假日旅游时令“添味”。今年“十一”黄金周,全省各地提前谋划,精心策划,针对金秋旅游市场特点为广大游客准备丰富的旅游“菜谱”,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惠民活动丰富多彩,有效激发了人们的出游热情,吸引了游客的脚步,为假日旅游供应出一道道饕餮大餐。如9月27日开幕的第十六届武汉国际旅游节,包括体育旅游赛事、文化艺术庆典、都市休闲旅游、自驾露营、赏花农事体验、竞技评选等6大类共50余项活动,为海内外游客准备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假日旅游盛宴。此外,全省各地、重点景区、特色街区均推出特色主题活动丰富游客假日旅游体验。黄冈20个景区举办了菊花节、书画展、趣味猜灯谜、“活字印刷”、灯光秀等活动,深受游客喜爱。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宾阳楼瓮城每天三场大型实景剧《入城仪式》表演,每晚推出九龙渊大型水幕实景剧《刘备招亲》演出;洪湖悦兮半岛旅游区举行“我与国旗有个合影”活动等;随州炎帝故里景区举行“灯映月圆普耀华夏,四海同根情归老家”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各景区举办各类旅游节庆、展会、民俗、优惠等活动130余场。这些节庆活动多以国庆佳节、中秋团圆为主题,融入本土文化、民俗活动,有的融入光影秀、魔术秀、时尚秀等科技时尚元素,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成为带动旅游消费的重要引擎。
二是重点景区持续火爆,品牌效益优势明显,为假日旅游强势“吸金”。假日期间,我省高等级景区吸引力强,持续高位运行,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我省共有国家5A级景区10家,4A级景区124家,这些高等级景区由于景观价值高、接待设施完备、服务品质高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已成为省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据统计,我省10家5A景区在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上均独占鳌头,8天共接待251.98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亿元。其中接待量最大的是东湖风景区,8天共接待75.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81.05万元。这些景区,除实现良好自身效益外,对当地区域经济的带动十分明显。如黄陂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区已成为武汉及周边省份和城市居民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带动黄陂区发展农家乐1180余家和五星休闲农庄11余家,带动全区近30万人就业。假日期间,黄陂区各景区爆满,乡村旅游点和农家乐也是赚得盆满钵满,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域旅游经济区。宜昌三峡人家、恩施大峡谷、巴东神农溪等景区已成为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致富的重要动能,假日期间,周边居民积极参与旅游接待,为游客提供交通运输、特色餐饮、土特产售卖、住宿等服务,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此外,正在创建国家5A景区的赤壁三国古战场景区、襄阳古隆中景区、麻城龟峰山景区、三峡大瀑布景区以及随州炎帝故里景区表现不俗,成为全省重点景区生力军,假日期间均实现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双丰收。高等级旅游景区依然是湖北旅游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是全域旅游多点开花,乡村旅游蓬勃兴起,为假日旅游成功“削峰”。黄金周期间,除“一江两山”传统重点区域外,全省旅游呈现出多点多线全面开花、全线飘红的格局。湖北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显示,来鄂旅游者全省总体分布均匀,武汉、宜昌、荆州、襄阳、黄冈成为前五位的省内旅游目的地,除中心城市和旅游集镇、重点景区等热点外,各乡村旅游点、新兴景区甚至隐藏“深闺”的民宿旅游点,也成为游客选择的旅游目的地,游客“扎堆”现象在逐步缓解。蔡甸花博汇、黄陂木兰花乡、新洲凤娃古寨、紫薇都市田园、仙桃梦里水乡、英山四季花海、房县岩屋沟景区、武当山太极湖松岭景区、南漳楚桑丝绸文化博览园、随县田王寨风景区、巴东野三关森林花海等一批新开业迎宾的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新的去处,且经过前期宣传营销,刚开业就吸引大批游客,一个景区带动了一片区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我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430万人次,占全省接待游客量的30.9%,成为我省假日旅游的重要“分洪区”。武汉市乡村休闲游、赏花游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0余万元。大别山南武当景区、桃花冲景区、四季花海、童玩谷等景区与周边丽景山庄、神峰山庄等乡村旅游点联动,随州推动产业融合,“神农红”生态红酒文化园、琥珀山庄、泊心谷木屋等新兴产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不仅带动了景区人气,同时还带动了农副产品的热销。过去景区的一日游、两日游变成了现在的“景区+乡村”的二日游、三日游,延伸了旅游产业链,实现了旅游消费升级。为避免过于集中和拥堵,引导游客分散出游,省旅游委在节前经过梳理统计,提前集中向社会公众发布出游指南,向公众推出了6条赏秋经典游线、10条特色小众主题游线和20条省内品质自驾游线,130多家高等级景区、100多个五星级农家乐和乡村民宿度假点,涵盖全省400多个旅游区(点),引导推出不同消费需求的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近郊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减轻各大精品景区压力。这一可喜变化,得益于“十三五”以来,我省按照“旅游核心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旅游度假基地、旅游中心城市”四位一体模式,积极打造一批新型旅游区,为全省旅游发展提供引领和支撑,推进条件成熟地区全域旅游发展,通过3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和带动,全省形成了中心城市集散辐射周边、重点景区带动发展、风景廊道连点成线、特色旅游镇村全面开花的良好发展格局。
四是客源市场放射分布,高铁自驾渐成主流,为假日旅游快速“摆渡”。据统计,五年来,我省铁路通车里程从2011年的3329公里,到2016年底突破4000多公里,五年修通城际铁路5条。2012年,武汉铁路局全年发送旅客9756.7万人,尚不足以亿计数。到2016年,武汉铁路局全年发送旅客量已达到1.6亿人次,相比五年前增幅超过50%,年均增幅超过10%。我省高速铁路从2011年的4006公里到2017年将突破7000公里,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6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三。2016年,武汉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077万人次,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58条,作为中部门户机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使武汉与全国24个大城市实现了“半天生活圈”;随着铁路、高速路网、航空等通行条件的完善,加之近几年客源市场开拓和培育,我省远程客源市场不断巩固,“北上广江浙”等经济发达省份客源上升迅猛,河南、湖南、重庆等周边省份游客持续保持较高份额。湖北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显示,来鄂游客前十位省(市)分别为广东、河南、北京、湖南、上海、重庆、浙江、陕西、山东、江苏。武汉成为各市州和周边省份居民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外省游客接待总量约占全省入鄂游的40%。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继续为假日游客送来“大礼包”,自驾游出行成为重要选择,除省内各地车辆外,来自湖南、重庆、四川、河南等周边省市车辆居多。据监测,襄阳各景区自驾车接待量占到了游客总接待量的50%左右,恩施大峡谷景区自驾游游客占到了70%。武汉铁路局预计“十一黄”金周共发送旅客达760万人次,日均发送69.1万人次,同比增长7.8%。作为我省重要旅游目的地武汉,也成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武汉东湖绿道、园博园、欢乐谷和极地海洋公园等都市旅游产品吸引着大量的青年游客和家庭游客,武汉新品牌《知音号》实景演出国庆中秋假日8天每天客满,实现旅游收入超200万元,同比9月增长40%。武汉还是中部省份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据湖北峡州国旅统计,十一期间该旅行社共接待2万人次,其中地接1.5万人次,线路分布在全省各地;出省出境5000人,许多游客来自周边省份,在武汉中转赴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通过航空、高铁交通从武汉赴周边市州出游占据主流。除武汉外,我省宜昌、十堰、黄冈、恩施、襄阳等地也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不仅湖北本地人热衷相互“串门”,大量外省入鄂游客都向这些市州快速分散。
五是智慧旅游大显身手,信息数据一网打尽,为假日旅游科学“导航”。今年以来,各地广泛应用官方网站平台、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消息发布、出游提示,引导游客错峰出游、个性消费,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旅游信息服务,达到了有效错峰、交通避堵、线路优选、冷热均衡的效果。据统计,全省假日旅游相关主要部门如公安、交通、气象、铁路部门均利用各自官方网站平台、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出行信息,有效引导科学出行;全省各级旅游部门及时利用旅游微信平台,发布新兴线路产品,及早引导方便出游,咸宁市、恩施州、黄陂区、夷陵区等旅游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旅游产品最强攻略、景区最大承载量等实用信息,点击量猛增,得到广泛点赞。黄陂区旅游公众号6日、7日分别发布了木兰天池、锦里沟景区达到最大承载量信息,引导游客选择其他景区有效避堵,得到众多新媒体和公众号的转发,及时分流游客。今年,湖北省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启用,平台全省联接130多家4A以上景区监控后台,省假日旅游值班人员通过主屏可以察看各景区重点区域实时客流情况,及时向外发布相关提示和预警信息;大数据平台还提供旅游消费、客源地和客源特征分析,为全省旅游综合管理、宣传促销、项目投资及精准服务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例如,国庆假日期间,省内外游客在我省武汉市花费最高,每天人均花费711.36元,荆州和恩施其次,分别为598.40元和598元;游客在我省选择最多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和自驾车,占总数的64.32%,其次是高铁和动车32.67%;从年龄结构来看,20岁至45岁的青年游客占游客总比重的67.2%,45岁至60岁游客占26.31%,表明收入稳定且假日较少的游客是黄金周出游主力。
六是温馨服务彰显品质,文明出行形成风尚,为假日旅游重笔“加分”。假日期间,全省旅游系统均按排假日值人员,做好假日旅游服务咨询、工作协调、信息发布、旅游统计等工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党员干部放弃假日休息,坚守服务游客一线。宜昌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到游客集散地现场调度指挥,夷陵区、点军区、兴山县等政府领导均坚守在主要旅游干道沿线开展交通疏导和现场巡查。神农架林区联合巡查组到各景区、宾馆饭店、餐饮、商铺开展循环检查,聘用30名安保人员保障换乘港秩序,增调50台旅游大巴车保障景区运力,开通5辆坪芡至换乘港接驳车打通最后一公里。武汉市城管委出动执法人员3000人次、保洁员11000人次、执法车500台次,清理垃圾5000余吨,处理占道1000余处,市容环境保持了较好水平。为让“黄金周”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黄金周”,从九月中旬开始,全省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结合以往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文明旅游、诚信经营活动,展示湖北旅游软实力。全面开展赛晒文明旅游活动,志愿服务成为亮点。持续深入开展“赛晒文明”活动,引导广大游客文明出游、遵守秩序、爱护环境、包容友善。在旅游活动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彰显中国文化,让游客中旅游活动中充分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9月18日,省旅游委联合省文明办、省交通厅、省住建厅等单位共同举办以“社会文明?如厕开始”为主题的旅游厕所文明公益宣传活动,发起社会厕所免费开放和文明如厕倡议,以厕所文明推进文明旅游。省旅游委在全省招募了1000名旅游厕所文明公益宣传志愿者和监督员,开展旅游厕所文明宣传漫画和文明公益口号征集活动,同时联合相关媒体开展“寻找湖北最美旅游厕所行动”。省人大常会委副主任周洪宇出席活动并为媒体采风团授旗。假日期间,各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落实省旅游委要求,在人流量集中的景区景点、星级酒店、旅行社传播文明旅游理念,开展文明旅游宣讲活动,游客的文明旅游意识得到了增强,我省文明旅游整体形像也得到了提升。武汉市黄鹤楼景区活跃着几十名95后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疏导客流、咨询接待、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宜昌市旅游委发放文明旅游宣传广告5万份,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三游洞等景区安排100多名旅游志愿者在重要节点位置开展游客点对点服务,三峡大坝开通“智游宝”手机短信服务,实时向游客提供入园人数和交通状况,引导游客有序游览。恩施州、十堰武当山纷纷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神农架为游客设置免费姜茶供应点,以温馨周到的服务感染游客。武当山团委、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开展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务,文明旅游的好人好事被人民网、澎湃网、凤凰网等媒体先后报道或转载,新华社、中国政府网刊发《湖北多措并举提高游客文明旅游水准》,还有《5分钟抬担架上下武当山500级台阶 武汉游客摔伤警民合力救助》《国庆期间湖北武当山景区4名孩童走失,所幸均被找到》等报道受到广大游客和网友的好评。假日期间,各地各景区虽然客流集中,接待量大,但游客自觉排队行进、相互礼让、文明有序,成为景观之外更美的风景。
二、假日旅游组织有序,旅游综合监管提升游客满意度
一是提前把脉,未雨绸缪。认真做假日旅游接待工作的及早谋划和统筹协调,多部门协作做好假日旅游市场保障工作。9月20日,省假日旅游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国庆中秋假日旅游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副省长童道驰主持要求各单位明确职责,做好假日期间各项旅游安全保障和服务工作。省公安、交通部门对重点城市、重点景区、重点部门做好警力部署,对公路水路交通和铁路旅客运输进行合理布局,增开临时班车和临时客运列车,应对客流高峰。安监、铁路、气象等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抓好假日旅游安全等相关工作。同时,省旅游委制定了国庆中秋旅游安全应急预案,督促和指导相关旅游单位围绕旅游安全、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交通疏导等问题,落实具体措施,发布游客出游指南,督促各地各热门景区落实相关预案,提前做到客流高峰准备,作好预警和分流。提前开展市场检查和安全监管,确保国庆假日无市场乱现和安全隐患。假日前夕,省旅游委组织若干检查小组,分赴各地检查督办,确保各地各单位明确重点、细化方案、不留死角,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特别要加强对星级旅游饭店、A级旅游景区、客运索道与大型游乐设施、旅游节庆活动及旅游包车、旅游场所内专用机动车等游客密集场所和重点环节的安全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必须坚决整改到位,确保“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武汉市在9月28日专门召开全市旅游行业安全工作会议,在节日期间重点开展景区安全隐患排查、玻璃栈道、水上项目专项检查等行动。宜昌市政府领导同志连日来分赴重点景区开展旅游安全和市场秩序检查,向县市区反馈问题、隐患123条,督办较大以上隐患26条。黄冈市对130多家旅游企业进行检查,英山县9月29日在大别山主峰区景区举行了安全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鄂州市排查经营单位18家,发现安全隐患10处,下达整改通知书3份。节日期间,省旅游委每日与相关部门共享气象、雨情、水文、地质等信息,有关市县、景区根据实际对7家存在安全隐患、暂不具备接待条件的景区采取了临时关闭措施。
二是综合施治,保驾护航。假日期间,旅游、公安、交通、工商、卫生、物价、质监、食品监管等部门加大对旅游市场联合监管,发挥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的作用,做好假日旅游市场的齐抓共管。重点清理假日期间“不合理低价游、不明码标价、旅游包车、虚假广告、强迫消费、旅行社非法融资、非旅行社企业利用户外俱乐部和社区社团或网上平台等方式售卖旅游线路产品、黑车黑导”等欺客宰客的违法违规行为。武汉市旅游局联合工商、税务、网信、物价等部门,向社会发布旅游线路指导价、对低价游广告进行清理,严控低价游产品,同时,武汉市旅游局巡视组到机场、汉口里文化风情街、旅行社服务网点等单位开展执法检查;市交委、商务、民宗、城管、交管等部门分别组织巡查组开展市场巡查。据假日期间抽样调查和记者采访,游客对湖北旅游景观价值、景区秩序、公共服务和导游接待等满意度均较高。
三是正面发声,舆论引导。为营造和谐美好旅游氛围,省旅游委按照“提前规划,全面布局,紧扣主题,连续发布”的工作思路,省旅游委于9月26日通过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长江云等主流媒体和官方微站、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系统发布了《国庆出游指南》。随后,围绕不同主题、不同产品、不同区域、不同活动,省旅游委及各地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系列产品线路推荐560多条,各类媒体纷纷予以刊发和转载,有效引导了节日旅游消费。针对旅游市场情况,省旅游委通过网站、微信、微博和媒体发布各类信息提示24条,提请游客关注天气、安全、目的地风俗、紧急状况等。为适应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向广大公众展示我省假日旅游实况,宣传重点旅游景区,省旅游委积极创新,从9月28日开始,联合斗鱼直播平台开展的全域旅游大直播,先后在英山、恩施、夷陵、等地开展直播,已经直播10余场,总观看人数达到1300万人次,单场在线观看直播人数最高达到18.53万人,实现了“家中看景”、“一机在手、跟着主播游景区”的互动效果。节日期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旅游报、湖北电视台等省内外媒体对我省假日旅游运行、热点景区接待进行了广泛报道。长假首日,央视还直播了武汉黄金周旅游接待情况。假日期间,旅游新闻占据着省内各主流媒体、都市平面媒体和新媒体头版和头条位置,占据着各媒体的重要篇幅。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标志、人民幸福生活的新指标。
四是快速应急,有效处置。假日期间,宜昌市、十堰市、恩施州、、神农架、通山县、利川市等多地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检查假日旅游工作,调动公安、工商、卫生、物价、质监、安监以及食品监管等部门强力部署;各大景区加强交通疏导、管理服务、环境卫生以及食品供应等人员保障,恩施州大峡谷景区共准备100台换乘车,瞬时运输能力达到4500人,全力以赴迎接未来几天即将到来的游客接待高峰。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收到旅游投诉50起(较去年下降16起),其中12301投诉与举报平台上转来37起,各地市州自行受理13起,全部得到有效回复。目前已经结案24起,还有26起正在处理。同时,因提前制定预案,提前预判,我省各地对旅游高峰客流和突发天气变化应对得当,受到游客高度评价。2日至3日,恩施州大部遭遇暴雨袭击,旅游部门快速反应,采取暂停营业的措施,及时对外发布消息,确保游客安全。如,受降雨影响当地旅游部门对利川佛宝山漂流景区、龙船水乡、巴东女人谷景区漂流项目暂停接待,襄阳保康尧治河景区因近期持续降雨,景区服务设施多处受损,存在安全隐患而暂停营业。省旅游委要求各地、各旅游企业把旅游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国土等部门等信息共享与会商,强化应急值守,针对强降水期可能诱发的山洪、地址灾害等次生灾害加强预警与防范。省旅游委提示广大游客,出门旅游看天气,山区公路多险情,劝君慢行细观察,服从引导保安全。不要盲目前往容易发生山洪或山体滑坡的地方进行徒步及游玩。对于景区拥堵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疏散。6日下午,因客流十分集中,三峡大坝景区景区因转运车辆运力不足导致5000余名游客集中滞留,接到游客投诉后,宜昌市相关部门立即行动、全力协调,在30分钟内将游客全部疏散;5日,武当山金顶景区发生游客过于集中和拥堵情况,武当山管委会立即协调,多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在一线指挥疏导,在15分钟内将游客全部疏导分流。当地时间10月1日晚,美国西部城市拉斯维加斯曼德勒海湾酒店附近发生枪击事件后,省旅游委10月2日晚迅速对全省80家出境旅游组团社开展全面摸排,据各地各旅行社报告,我省有4家旅行社组织在美国游客40人,全部平安。省旅游委及时向公众发布此条信息,得到各媒体广泛关注转载。
三、假日旅游彰显湖北旅游强省建设成就,五年来变化巨大
“十一”黄金周虽然只有8天时间,但可以“窥斑见豹”,假日期间一系列旅游现象和数据指标可以反映出我省近年来旅游发展现状和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旅游消费和投资需求两旺,旅游业迎业大发展机遇期。2016年湖北省人均GDP已经突破8000美元,推动旅游消费从传统的“到此一游”向多元化、个性化、深度化转变。2012年,也是国庆中秋长假,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13.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0.53亿元,到2017年,国庆中秋长假,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620.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5.63亿元,人次增长近2倍,收入增长3倍。从需求来看,人们越来越注重异地性、异质性,因此人们的出游距离越来越长、追求新奇的欲望越来越强,健康与休闲、野趣与自然、自驾与自在、个性与定制等走进更多人的旅游视野。投资跟着市场走,资金围绕需求转。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让旅游业成为资本洼地,吸引了一批中央企业、省内外国有企业、民营投资企业及境外资本等四大类旅游投资主体纷纷入驻我省旅游投资领域。2012年,全省完成旅游直接投资413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5%。到2016年我省完成旅游直接投资890.78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2%。据测算,旅游直接和间接带动投资达4500亿元左右,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5%。今年上半年,纳入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库的统计显示,实际完成投资535.2亿元,占全省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3.35%,同比增长17.6%。万达、华侨城、华强、港中旅、保利等大型企业进军我省旅游业,恒大集团也将在我省投资“童世界”主题文化旅游项目。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使得旅游投资更加多元。除了传统景区和酒店项目外,各类资本通过旅游业这个“桥梁”进入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例如,随着自驾游、自助游的比重不断上升,乡村与民宿一房难求,小团定制旅游、健康养身旅游、研学旅游、房车露营、探险旅游等逐步走向大众,投资特色小镇、乡村主题酒店、汽车自驾露营旅游项目成为新趋势,目前我省露营地建设在在全省遍地开花,已建成和在建营地达30余家。我省旅游业迎来大需求、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二是产业融合彰显“旅游+”力量,旅游新业态迅速成长。从假日旅游消费流向来看,除传统知名的高等级旅游景区仍担纲主力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赴郊野远足、乡村体验、湖泊和森林度假、文化科技场馆等特色小众旅游目的地,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与休闲、野趣与自然、自驾与自在、个性与定制等新型方式。全省各地充分挖掘文化节庆、农耕民俗、郊野露营、工业遗产、科技产业、体育活动、医疗教育等各类资源,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健康养生等有机融合。发挥旅游业的酵母功能、调料作用和嫁接效应,以相关产业为树基,嫁接上旅游这棵树枝,让老树发新芽开新花结新果。“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完善,红色旅游、文化体验游、研学亲子游、健康养生游、房车露营游、乡村度假游等旅游新业态产品,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生力量。节前各地陆续推出了一批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超越传统观光旅游模式,突破景区景点束缚,塑造满足大众旅游观光休闲需求的美丽乡村、旅游小镇、优秀旅游城市等全域旅游目的地,新业态让假期旅游市场结构更趋均衡。
三是旅游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三增一升一补”使湖北旅游量质齐升。2016年以来,我省把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放在“三增一补一升”上。“三增”即增加有效供给,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增加中高端供给,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中高端个性旅游,优化客源市场结构,增加差异化供给,推出了系列差异化旅游线。“一补”即补发展短板,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大力实施“旅游+”工程,发展旅游新业态。“一升”即升级旅游服务,着力构建主客共享、国际水准、体系完备、优质高效、安全舒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旅游产品体系日益完备,旅游要素齐全,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旅游新业态发展迅猛,旅游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精准扶贫的重要动力。
四是全域旅游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湖北旅游目的地地位更加突显。从我省假日旅游游客流向来看,游客已从中心城市流向广大乡村,从重点景区分流到新兴项目,从鄂东红色土地到鄂西莽莽林海,处处是游客的足迹,旅游业已拓展到全领域、渗透到多行业。通过全域旅游发展,我省旅游交通、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停车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旅游驿站、旅游厕所、旅游汽车营地、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场所等服务系统逐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增强,全省旅游发展氛围更好,旅游要素聚集更全,旅游体验产品更多,旅游产业业态更新,旅游产业规模更大,旅游综合带动作用更强。特别是通过示范创建,创新出旅游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模式,涌现出整州创建的恩施、全域景区的黄陂、全业融合的赤壁、以景带村的夷陵、城乡一体的远安、旅游扶贫的英山等样本。“十三五”期间构建的“一带两极三廊道四板块”的全域化战略布局已初步形成,我省已成为品质上乘、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四是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事业,已经为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假日旅游,让千万游客走出家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的恩惠和人类文明发展成果,放松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假日旅游,也让一部分人的休闲变成另一部分人的财富和收益,让市场活起来,让文化传下去,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游客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让当地居民共享旅游带来的福利。近年来,我省坚持“旅游利民、旅游富民”,一方面,切实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游客满意度,让旅游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精准扶贫中的综合带动作用,让广大居民在参与旅游、服务旅游中增强获得感。五年来,旅游新增直接就业42.6万人,带动间接就业165.5万人,通过旅游,使82万人脱贫,占全省减贫人口的18.6%。2016年全省通过旅游扶贫带动近25万人脱贫,人均通过旅游增收1000元以上。据统计,“十一”假日期间,我省乡村旅游收入达1430万元,全省四星级以上农家乐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
四、推进我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今年“十一”黄金周和近年来旅游发展情况来看,我省旅游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短板,需要省委、省政府加大力度,予以解决。
一是进一步加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推动旅游大建设。从假期接待来看,我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与一些旅游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着档次较低、数量不足等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议省级层面设立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主要用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统筹相关资金用于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进一步弥补我省旅游发展短板。
二是进一步加大旅游形象推广工作力度,开展大宣传。近年来,我省旅游主题形象更加鲜明,但宣传力度仍然不足,旅游目的地形象尚未深入人心。建议将旅游形象纳入全省对外整体形象之中,把旅游推广纳入政府对外宣传、交流、合作的整体方案之中,使旅游成为展示湖北的重要窗口。省广播电视、交通、住建、铁路、民航等部门加大旅游公益宣传,相关主流媒体平台开展湖北旅游形象和文明旅游公益宣传,营造全省文明和谐的旅游发展和消费氛围。
三是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实施大监管。建立省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常态化议事机制,通过定期会议、工作述职、检查督办、考核通报等制度,形成旅游发展活力,落实旅游发展重大任务。在省级层面将全域旅游列入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考核内容。加强现代化的信息监管平台建设,设立湖北旅游数据与信息中心,通过现代技术采集科学的数据系统,全面反映旅游业发展动态,分析旅游客源结构和消费偏好,为旅游市场促销、客源市场开拓和旅游投资提供重要科学参考;通过数据全面反映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贡献,为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助力。同时,协调公安、交通、民航、铁路、出入境等部门在涉旅数据共享上给予支持,共同建立比较完善的旅游数据库,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旅游出行服务和消费指南。(曹巧红)
重庆开车游三峡 新高湖号游轮船票 自驾游长江三峡二日游
武汉市内一日游 精品小团16人内 定制专业VIP团 上门接
外地游客到湖北旅游线路|灵秀湖北漫游记|全景7日游
【宜昌两坝一峡纯玩一日游】(可升级小团 三峡大坝+三峡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