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江西旅游资讯>正文

我省将打造35个旅游重点产业集群

2017-06-29 来源:江西晨报
2597 180 0
【导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传来喜讯——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近年来,我省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坚持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龙头,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传来喜讯——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近年来,我省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坚持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龙头,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全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目前,我省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湿地保有量保持91万公顷,均居全国前列。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7%,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4.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

在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我省以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引领,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格局。提升发展理念、强化组织领导、找准定位支点。明确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四个定位”,即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样板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创新区、生态扶贫共建共享发展示范区。围绕“四个定位”,提出了“四个支撑”,即强化规划支撑,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等10余个专项规划;强化工程支撑,今年重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等6大工程;强化政策支撑,出台农业生态环保条例等30余个政策文件;强化试点支撑,推进新干水资源确权登记等30余项试点。

对我省5条主要河流流域全部实施生态补偿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路径,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源头严防”制度体系,划定“三条红线”,分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保护范围5.5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1%;划定水资源红线,制定“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工作方案,下达全省水资源管理红线控制指标;划定土地资源红线,全面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3693万亩。

“过程严管”制度体系。强化过程监控,严格实施全流程管理。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在实施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5级河长组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河长制责任体系。打造生态补偿“扩大版”,对江西五条主要河流流域全部实施生态补偿,补偿范围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已下达首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20.91亿元;启动江西广东东江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国家和江西、广东两省每年安排补偿资金5亿元。打造环保督察“深入版”,持续推进流域水环境监测事权改革,上收流域断面水质自动监测事权。

创建1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我省以提升生态功能为重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着力恢复提升自然生态功能。实施流域综合管控,建成全省统一、覆盖市县的断面水质监测网络、河湖管理信息系统和河长即时通信平台;开展工矿企业、工业聚集区等专项整治行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及样板创建示范。争取赣州列为国家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四个试点地区之一,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亿元,新增17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创建2个国家级生态县。

此外,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在培育新动能上,制定出台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政策措施,推动全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在改造传统动能上,积极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大力发展“生态 ”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创建1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的“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大力发展“生态 ”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大健康”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构建“一核三带四板块”的大健康产业总体布局,宜春中医养生、吉安休闲养生等一批重点基地初步建成;打造35个旅游重点产业集群,进一步唱响“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

实施循环经济“新规划”,推进吉安、丰城、樟树和南昌经开区分别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

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80%

我省将以环保工程为抓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把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作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深入实施“净空”行动,推进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建成省级和南昌、九江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积极发展清洁能源,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22万千瓦和228万千瓦。

深入实施“净水”行动,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力度,排查出26个、完成整治2个、开工15个。新建改建城镇和工业园区各类污水管网2039公里,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8%。深入实施“净土”行动。推进7个重点防控区重金属污染监测、治理与修复工程建设,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连续三年下降。基本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处理体系,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7%。同时,普及生态文化、提高生态意识、倡导绿色生活,在全省上下大力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赣江干流地区等生态经济“样板”建设

下一步,我省将坚持改革创新,构建生态制度新优势。出台严守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意见等制度,推进环保监测机构垂直管理、跨区域环境联合执法督察等改革,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排污权交易、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试点;坚持系统治理,构建生态质量新优势。重点抓好火电行业排污许可、大气和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等工作,开展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源地环保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环境污染专项治理等专项整治,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经济新优势。主攻新制造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分享经济等新兴领域;实施企业技改“三千计划”,深入开展节能低碳专项行动,加快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示范与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坚持示范推广,构建生态创建新优势。推动资源整合,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和平台,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样板。着力实施以生态质量提升、湿地保护、流域系统修复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赣江干流地区、鄱阳湖周边地区、抚河流域、昌铜沿线地区等生态经济“样板”建设。

坚持转化促进,构建生态惠民新优势。加快建立流域生态补偿资金与扶持贫困群众挂钩机制,出台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发展适宜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绿色消费、节约消费、适度消费,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

推荐阅读
江西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