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火车资讯>广东旅游资讯>正文

9个高铁站全省居首!惠州如何争当更强区域枢纽?

2017-01-10 来源:欣欣旅游网
1643 198 0
【导读】惠州交通迎来大发展。图为厦深高铁穿过惠东金色的稻田。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一座城市拥有3条高铁线9座高铁站,这在高铁飞速发展的中国依然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据。可供对比的是,在目前的规划中,广州和深圳这两...

  惠州交通迎来大发展。图为厦深高铁穿过惠东金色的稻田。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一座城市拥有3条高铁线9座高铁站,这在高铁飞速发展的中国依然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据。可供对比的是,在目前的规划中,广州和深圳这两座世界级城市也只有8座高铁站,而惠州的9座高铁站比佛山、东莞、中山加起来还多。

  作为苏东坡曾旅居的千年古城,历史上的惠州府以及惠阳地区管辖范围远超今天,囊括了香港、深圳、东莞等地。当惠州周边的城市都成为珠三角湾区的一座座重镇时,惠州也成为珠江东岸的“地理中心”。当广深港三城的创新和发展不断向粤东地区辐射时,惠州当仁不让地成为其中的重要“枢纽”。

  正召开的惠州市“两会”上,“建设千里轨道交通”的话题引发广泛热议。惠州的9座高铁站将为珠三角划出一个“半小时交通圈”,预计2020年前后,从惠州大部分县区出发,坐高铁半小时可达深圳、香港、广州、东莞、河源、汕尾等6个城市。如果时间延长至2-3小时,这个高铁交通圈则延伸至广西、江西、福建等地。

  2016年11月底,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1+5”的城市发展目标新定位,“打造更具综合实力的区域枢纽”作为5个子定位之一被写入其中,并明确要全面融入广州、深圳、香港特大城市“30分钟生活圈”。那么,既非省会又不是特区的惠州,建设区域枢纽有怎样的雄心和底气?

  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曲广宁 刘光明宝 郑佳欣

  凭啥做区域枢纽?

  区位好和空间广双优势遇上深圳 高铁双风口

  拨开尘封的历史,香港长期属于惠州府管辖;30多年前的深圳,20多年前的东莞,也隶属于惠州市的前身——惠阳地区。经过多年发展,这几个曾经的“兄弟”,都比惠州发达。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新一轮城市竞合提速、区域发展格局重塑的今天,惠州紧抓弯道超车的机会,正全力迎头赶上。

  所谓“路通财通”,交通便是惠州的一大发力点。2013年厦深铁路建成通车,驶入“高铁时代”;2015年惠州机场复航,飞入“航空时代”;2016年莞惠城际常平东至小金口段开通运营,驶入“城际时代”。

  惠州只用4年时间实现交通发展“三连跳”,这是华丽转身的前奏。

  摊开地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惠州这座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东岸的城市,正处于由深莞惠和河源、汕尾组成的深莞惠经济圈(3+2)的地理中心位置。

  优越的区位,是惠州引以为傲的资本。更值得一提的是,后发的惠州还保留着广阔的土地空间。

  作为珠三角“最大市”,惠州的土地面积占整个珠三角地区(9市)的21%,但土地开发强度仅10%左右,而深圳接近50%、东莞已达46.7%,面临建设用地紧缺的问题。

  深圳要“东进”,东莞、河源、汕尾要对接深圳,绕不开惠州这片广袤的“腹地”。吸纳深圳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生产力、创新要素和创新人才外溢,加快自身发展;做好珠三角辐射带动粤东西北的“桥头堡”,与河源、汕尾开展共建、共同发展,也离不开惠州这座桥梁与枢纽。

  在区域观察人士看来,拥有区位好和土地空间广的双重优势,今天的惠州恰好又站上了双重“风口”。

  其一是国家高铁网络的布局。随着两条“国字号”高铁--赣深高铁、广汕高铁经过惠州并将在市区交汇形成枢纽站,惠州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其二是深圳东进战略和粤东西北协调发展大战略的实施,惠州作为深莞惠经济圈和粤东腹地,将成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首要受益者。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陈璟认为,深圳人员有往外移居的趋势,而惠州的土地资源充足,可以大规模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形成内联外通的格局,发展空间非常大。

  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上游的……今天的惠州,集陆海空铁等现代快捷交通方式于一体,还正规划建设多条高铁、地铁、城际、高速公路。

  区别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深圳拥有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惠州立足于珠江东岸、深莞惠经济圈(3+2),将打造更具综合实力的区域枢纽,成为珠三角向粤东及赣南、闽西地区辐射的区域中心。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表示,这充分考虑到了惠州作为珠三角东岸城市重要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贴合自身发展目标。

  如何更具枢纽实力?

  半小时可抵6个城市,“珠三角机场”或落户

  有了不错的基础,惠州正在做的是,以大容量快速交通与周边地区无缝对接,全面发力“两港”(海港、空港)和“三网”(高速公路网、轨道交通网、宽带通信网)建设。

  目前,惠州已通车轨道交通里程共约250公里。而已启动建设的赣深高铁惠州段约85公里,即将建设的广汕铁路惠州段约116公里,规划的惠州城市地铁1号线约50公里(惠州北站至惠州南站),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段约9.1公里,共约260公里。

  两者合计,惠州将拥有千里轨道交通(500公里)。

  且随着赣深高铁、广汕高铁的推进,加上现有的厦深高铁,惠州将拥有3条高铁线9座高铁站,一举跃居广东省各地市之首,比佛山(2座)、东莞(3座)、中山(3座)3个地市加起来还多。

  密布的高铁站点,将推动惠州迈向全省和全国“高铁大市”,到2020年左右半小时可达周边6个城市。

  而在高速公路上,惠州也领先珠三角众多城市。来自惠州市交通局的数据显示,全市已建成高速10多条,通车总里程居全省前列,到2020年高快速公路预计将超过1000公里,实现所有乡镇30分钟上下高速公路。

  对于空港建设,惠州机场复航不到两年,已开通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昆明等10多条航线,目前力推改扩建,还提出开通国际航线,筹建航空口岸、航空保税园区。

  如今,惠州迎来新契机。在2016年12月28日举行的深莞惠经济圈(3 2)党政主要领导第十次联席会议上,五市确定将尽快开展珠三角(深圳)东部机场选址和前期工作。

  从“深圳东部机场(深圳第二机场)”到“珠三角(深圳)东部机场”,名称的变化,说明这座深圳第二机场设置在异地的可能性在加大。而位于惠州,临近深圳的惠阳具有明显优势,或成为这一机场的首选区域。

  珠三角(深圳)东部机场的规划建设,将依托深莞惠经济圈,有望在广深两大枢纽机场之外诞生下一个“巨无霸”机场。而惠州有望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除了航空方面的合作,在推进“海绵行动”过程中,惠州与深圳未来在轨道交通上的对接也将是重中之重。

  市“两会”上,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透露,惠州与深圳、东莞、汕尾和河源将打通34条通道。其中,惠州与深圳将有8条轨道交通对接,除了已通车的厦深铁路、刚开建的赣深高铁以及规划中的深惠城际轨道,还有5条规划对接深圳的地铁线。

  区域枢纽将带来什么?

  千里轨道交通有望激活万亿产业集群

  放眼未来,惠州人可望在“家门口”坐高铁、坐飞机看世界,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南下北上、东进西出“任我行”。

  专家认为,快速而多元的对外连接,将让密集的考察、洽谈、签约、会展等商务交流活动更加顺畅高效,有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流动,改写城市和区域格局。

  随着大交通网络越织越密,惠州这座城市未来有望发挥好珠三角辐射带动环珠三角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区域版图上占据更重要地位。

  翻开全球城市发展史,总会发现一些轨迹惊人相似,那就是“交通改变命运”。

  1964年日本新干线开通前,名古屋还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城,跻身“东京1小时都市圈”后,它选择与注重建设金融中心、研发中心的东京进行错位发展,发力汽车制造、电子、商贸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最终成功“逆袭”为日本第三大都市。

  视线从国外转至国内,因铁路而兴的城市同样不少。石家庄、郑州、株洲、怀化……它们看似互不相干,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火车拉来的城市”。

  “一个城市的命运受到当前最新交通方式的影响。作为目前陆上最新的交通方式,高铁将会给城市自身发展及其在国家、区域和城镇体系里的定位带来深刻的改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综合交通规划研究院院长张国华曾如此阐释交通对城市的影响。

  随着高铁、地铁、城际、机场等现代快捷交通的“排列组合”与“交叉叠加”,除了给市民带来交通出行的便利之外,创新要素流动效率提升带来的红利也已开始让惠州受益。

  最近,一批国内外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优质创新资源顺着“轨道”向惠州汹涌袭来。仅“广东硅谷”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半年内就签约高端创新研发项目总投资超过1600亿元。

  从世界500强明星企业、全球IT巨头思科公司与惠州签约打造潼湖科学城,到世界级研发机构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将在惠州建设广东IMEC研究中心。从总投资不低于300亿元的碧桂园创新小镇落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夏佳文等一批顶尖人才落户……

  这块华南创新创业新热土,正在上演要素快速集聚的奇迹。

  香港地铁专家麦为明表示,发达的枢纽级交通将为惠州打开“任督二脉”——地铁、城际轨道、高铁,带来足够的人员流量也就意味着足够的发展商机。“临近的广州和深圳是两个财富辐射极,轨道交通的多元化接驳将把惠州推向财富的最前沿地带。”

  2017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百里高铁创新产业带,建设千里轨道交通,发展万亿产业集群……

推荐阅读
广东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