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内蒙古旅游资讯>正文

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6-12-28 来源:通辽日报
2040 120 0
【导读】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是新兴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悠悠千载的科尔沁文明阅尽风流,如今,独具神韵的科尔沁文化,通过得力的保护措施、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文化品牌打造,得以薪火...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是新兴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悠悠千载的科尔沁文明阅尽风流,如今,独具神韵的科尔沁文化,通过得力的保护措施、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文化品牌打造,得以薪火相传。

直面宏观经济复杂多变、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带来的压力,通辽市抓住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旅游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机遇,倾力打造全域旅游的质量防线。

“文化+旅游”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条以304国道为轴线,呈散射状的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带,不仅有沙漠景观、草原景观、山地草原景观、湿地草原景观等多种科尔沁风光,也囊括了民歌、版画、安代等独特的科尔沁文化,是通辽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果。
全面精准发力  文化旅游更上一层楼

2016年,通辽市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性地开展了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以六大公建项目为抓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民族艺术精品不断涌现。科尔沁方言蒙古语译制片《太极侠》获全国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歌曲《守望相助》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乌兰夫基金奖;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全市改造建设69个乌力格尔说唱场馆,组织53场说唱活动,举办20场乌力格尔比赛,对220位说唱艺人进行培训,采访了40位区级以上传承人和120位民间艺人,录制乌力格尔和好来宝说唱、科尔沁民歌、蒙古族安代舞等非遗影像600多个小时,拍摄图片4000张。此外,通辽市还通过举办全民阅读月、电子阅览季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完善全民阅读机制,并启动了印刷文化产业园和哈萨尔圣地蒙古风情园二期工程,奈曼清代王府文化产品交易街和奈曼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一系列工程项目。

2016年,通辽市旅游业立足交通区位内通外达、草原生态环境优良、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应势而谋、顺势而为,成果显著。

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通辽旅游推介会对外彰显着城市魅力,全年10余次旅游安全专项检查为旅游市场的环境安全保驾护航,一系列节庆旅游活动使民族文化得到弘扬……

在通辽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辽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狠抓旅游品牌创建、项目带动、产业融合、营销创新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旅游业发展。截至11月末,全市共接待游客505.4万人次、同比增长19.2%,实现旅游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9.4%。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通辽市自驾游服务系统串点成线、创建精品旅游线路的实践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其中,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带的实施建设,更是为通辽市带来了“东北看草原、自驾游通辽”的品牌效应和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更能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有力推动通辽市文化大繁荣。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实施精准性普查、抢救性挖掘和创造性转化工程,构建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企业,谋划建设一批文化工程项目,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科尔沁文化发祥地,通辽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围绕全市经济工作大局,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认真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着力构建“四大体系”: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协同推进通辽市图书馆新馆、市博物馆、新媒体传输总站建设及12个博物馆布展工作。帮助旗县市区进行“两馆”建设,使苏木乡镇文化站、嘎查村文化室提质创优,提高其使用率和免费开放水平。以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为切入点,建设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工程,积极融入全区公共文化云和全域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网络。

构建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体系。推动通辽市版画创作和市场化发展,提升哲里木版画的知名度,组织好全国第二十二届版画展。举办“琶杰杯”全区首届乌力格尔大赛。积极推进哈民、南宝遗址保护性开发和南宝遗址公园博物馆、展示馆建设,并继续对三大寺、僧格林沁王府、奈曼王府、寿因寺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开发利用。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积极促成哈萨尔圣地与深圳华侨城的合作,充分利用哈萨尔大剧院,做餐秀型实景演出。助推奈曼中国东部影视城建设项目建设,使其成为集影视剧拍摄、沙漠文化旅游度假、休闲、摄影、绘画、温泉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区。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让文化活动、比赛、展演走进景区。举办少儿版画艺术节、草原婚礼节、麦新文化节、孝庄文化节、双合尔·楚古兰、安代艺术节、诺恩吉雅文化节、乌力格尔艺术节等品牌节庆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构建现代人才培养体系。以乌力格尔为例,通辽市将抓紧认定一批传承人,把热衷于技艺传承的老艺人、名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在弘扬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中充分发挥作用,并通过名师带徒、学校设课、特色班等形式培养后备人才,培养一批接班人,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奠定人才基础。

着眼全域旅游  打造发展新格局

时下,全域旅游已然成为旅游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的有效方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战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方位推介。”这为未来通辽市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全时全域旅游理念,瞄准东北市场,打造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带,主推独特的科尔沁草原民族风情,系统保护性开发山水林沙自然风光,深度挖掘优秀民族文化,标准化打造服务系统,打响‘东北看草原、自驾游通辽’品牌,建成东北、华北自驾游首选目的地。”通辽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更是结合全市实际提出了具体办法。

2017年,通辽市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部署和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的重大举措要求,抓进度、抓资金、抓统一,全力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在未来三年里,通辽市将投资100亿元,以推进全域旅游、自驾游服务系统建设和旅游景区提质升级为重点,紧紧围绕“两个‘1’、一个‘7’”工程,稳步推进额仑草原旅游区、大青沟旅游区等20余个重大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倾力打造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带的旅游线路和“东北看草原、自驾游通辽”的品牌形象。

准确把握以全域旅游为统领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思路,制定以精品线路为依托的区域特色大线路。完善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带自驾之旅、科尔沁文化体验游、自然风光观赏游、科尔沁原始草原生态游、沙漠瀚海探险游、科尔沁宗教文化探秘朝觐游、科尔沁红色经典游等7条特色旅游线路,持续推动通辽市自驾游服务系统建设。2017年,通辽市计划投资5亿元,启动建设4个自驾车露营地、15个旅游小镇、6个服务驿站、2个观景平台、一条风景慢行道、若干个农牧户接待点及风景带两侧景观改造。

全面启动全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库伦旗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鼓励奈曼旗、科左后旗开展全域旅游示范旗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孝庄园文化旅游区品牌景区创建和大青沟、库伦三大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等相关工作。

贯彻落实好“旅游+”战略。在“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扶贫”“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等方面做大、做活、做好多产业融合文章。打造以“文化旅游季”为载体的旅游节庆大平台,在重点旅游景区,结合景点主题文化,增设体验类项目。打造自驾车露营地等景区(点)的驻场演出,继续扩大赛马节等节庆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整合全市各地旅游节庆和民俗活动,推出富有特色的综合性旅游节庆产品。

加快融入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紧盯东北、华北区域性消费大市场。围绕“东北看草原、自驾游通辽”品牌,瞄准东北“沈大哈长”和京津冀1.5亿人口的精准客户群,以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带建设为核心,开展重点客源城市精准营销。鼓励景区之间在旅游资源方面互惠共享、抱团取暖,传统与新兴方式双管齐下,利用网站、“通辽旅游”公众微信服务平台举办各种类型的宣传,不断提升通辽市旅游品牌影响力,让旅游业这一综合性产业,成为拉动通辽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推荐阅读
内蒙古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