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湖南旅游资讯>正文

探寻旅游扶贫“崀山模式”

2016-10-25 来源:郴州日报
1097 149 0
【导读】秋高气爽,大美崀山。 近日,湖南日报社发起举办全国媒体精准扶贫(湖南)崀山行大型采访活动,包括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中央重点新闻媒体,以及省(市、区)党报、主流都市媒体,省内市(州)党报以及知名网络媒体...

秋高气爽,大美崀山。

近日,湖南日报社发起举办全国媒体精准扶贫(湖南)崀山行大型采访活动,包括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中央重点新闻媒体,以及省(市、区)党报、主流都市媒体,省内市(州)党报以及知名网络媒体在内的近100家媒体齐聚邵阳新宁,寻崀山,写崀山,话扶贫,探扶贫。

旅游+扶贫,一时间,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崀山成为全国媒体报道的热词。

浪漫崀山不思归 

崀山,相传舜帝南巡至此,见山川秀丽,风光旖旎,遂赐“崀”字,意即“山之良也”。

崀山风景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包括天一巷、辣椒峰、八角寨、夫夷江、紫霞峒、天生桥等六大景区,是我国乃至世界稀有的大面积丹霞地貌景区。

从辣椒峰到骆驼峰,从八角寨到夫夷江,从将军石到天一巷,或龙腾虎啸,或千军万马,或鸟鸣虫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览无遗,诚如中国丹霞地貌学创始人、中科院院士陈国达对崀山的赞誉:国之瑰宝、丹霞之魂。

远看辣椒峰,高180米、长约100米的巨石直插山顶,雄奇、险峻,活像一个硕大无比的火红辣椒。

登临八角寨,群石突兀,如削如劈,千万条鲸鱼在追逐嬉戏,成就了跨越湘桂两省的胜景——鲸鱼闹海,“山高人为峰”之感油然而生。

“竹筒装酒么溜溜,清又溜溜的纯。双手举杯么溜溜,敬客溜溜的人……”夜幕降临,伴随着瑶家阿妹的悠悠歌声,熊熊的篝火燃起来,喷香的糍粑抖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媒体记者过了一把崀山民俗风情“瑶王宴”的瘾。

“不到湖南不知中国之壮美,不到崀山不知道湖南之雄伟。”现代快报总编辑赵磊激动地说。

“这是我第一次来崀山,虽然之前未曾听说,但是这次我深切感受到了崀山人民的热情,重峦叠嶂的山水画卷更是让人大饱眼福。”陕西日报记者齐卉欣然而言。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我以前老是把崀山的崀字念成了良字,今日一看,才了解崀山的正确读音,并爱上这个‘良好的山’。”河南日报记者张莉娜表示。

“崀山美,惹人醉,不思归。”张莉娜的一番话,何尝不是媒体记者的心声呢?

旅游扶贫富乡亲 

9月22日晚,崀山国际会展中心,媒体见面会热情洋溢。

“旅游立县,多轮驱动,以点带面,景区带村,村促景区……”在媒体见面会上,新宁县委书记秦立军简要介绍了他们精准扶贫的做法,并将其称作旅游扶贫“崀山模式”。

湖南日报社社长蒋祖煊深情寄语:“新宁是个诞生美好诗篇和美好文章的地方,希望全国媒体朋友在这写下精彩的、富有时代精神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章,力争将全国媒体精准扶贫(湖南)崀山行活动打造成全域旅游及旅游扶贫宣传的范例。”

和船工聊家常,听马夫讲故事,在崀笏探花海,在酒庄品土酒……全国媒体开启了旅游扶贫“崀山模式”的探寻之旅。

让旅游融入村民生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

清澈的夫夷江上,撑蒿,开船,今年54岁的船工陈湘艳驾轻就熟,摆渡着竹筏领着媒体记者顺江而下。

陈湘艳告诉记者,他是崀山镇水溪村人,他的家就在夫夷江畔,干摆渡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搞旅游开发之前,村民主要靠种田为生,生活较为贫困。现在,崀山旅游发达,生意好的时候他一天能赚200多元,一年可赚3万多元。“像我一样,因为年龄大,想出去打工也没人要。在家门口摆渡,除稳定的收入外,家里的农活也可顾及得到,一举两得。”陈湘艳高兴地说。

在夫夷江上,像陈湘艳一样的船工还有80多人。他们说,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崀山花海,格桑花开得正艳。

崀山花海所在地崀山镇崀笏村蒋家滩,曾经是一片荒地。今年年初,广东一公司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180多亩,种植格桑花、秋菊等,不仅使当地贫困村民有了土地流转稳定收入,还为村民就业找到了出路。

“像拔草、栽花,每天做事的不少于50人。花海建设前三个月,我们发放做事的工资就有50多万元。”崀山花海负责人李艳军告诉记者。

临近中午,崀山镇窑市村,戴先生酒庄的负责人戴顺友开始忙碌起来。

2010年,戴顺友从广东辞职回乡创业,并专注做一件事情,即把当地优质农产品通过深加工之后再上市销售,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戴顺友告诉记者,金融扶贫帮了贫困村民的忙,也帮了企业的忙。新宁县政府为当地40户贫困村民每人提供5万元贷款,酒庄通过 “公司+农户”的形式,集合40名贫困村民贷款共计200万元投入建设,每年按10%进行分红,每名贫困村民每年至少可获得5000元稳定收入。除此之外,酒庄还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

新宁县是省革命老区,也是省扶贫重点县,被纳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范围。近年来,新宁县按照全域旅游的思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大力推动景区内金融扶贫、土地流转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扶贫,走出了一条旅游发展助推精准扶贫、景区建设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的旅游扶贫新路。

青瓦,白墙,红窗,江南风情的崀山民居,向游人述说着崀山旅游扶贫的新气象。

“一路行走,一路采访,我对湖南这边的脱贫扶贫的新模式有了很深的印象,从中也探寻了可借鉴的经验。”浙江日报记者翁杰感慨而言。

“只要能让贫困人口脱贫,都是好路子。‘崀山模式’是全方位的旅游扶贫,成效更加明显。” 众多媒体记者纷纷表示。

旅游扶贫“崀山模式”,是浪漫崀山与精准扶贫的美丽邂逅!

推荐阅读
湖南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