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甘肃旅游资讯>正文

庆阳市探索形成六种“旅游+”扶贫模式

2016-09-07 来源:甘肃旅游信息中心
807 140 0
【导读】在旅游业发展中,庆阳市充分发挥“旅游+”的功能,加强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扶贫,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坚持以旅游景区为支点,以发展产业为基础,以乡村...

旅游业发展中,庆阳市充分发挥“旅游+”的功能,加强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扶贫,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坚持以旅游景区为支点,以发展产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重点,以就业增收为目的,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并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以下六种发展模式。

1、“旅游景区+贫困村”扶贫模式。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建成了好的旅游景区,才可以吸引游客前去旅游消费,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近年来,庆阳市积极开发优势旅游资源,先后投入10多亿元资金,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带动当地农村贫困群众发展旅游产业,努力实现脱贫。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家4A级景区的南梁红色景区,将景区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发展景区乡村旅游,吸纳当地群众参与景区服务业,带动景区周边林镇乡张岔村、城壕镇余家砭村,紫坊畔乡刘坪村、柔远镇刘沟村等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30多户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使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互促共进,被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确立为全国精准扶贫试验室。依托南梁景区带动了服务业发展,2015年,荔园堡村白家砭组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围绕南梁红色景区、东老爷山景区、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陕甘红军纪念园等一批重点景区,正在全力推进镇原县太平乡柳咀村、合水县太白镇太白村等一批贫困村旅游开发,引导村民群众参与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2、“旅游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近年来,庆阳市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力推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社脱颖而出,带领发展生态观光游、采摘体验游等乡村旅游产品,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引导当地群众以土地入股分红、发展农家乐、销售土特产品、再就业等方式增加收入,走向脱贫致富,已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的主力军。天富亿市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让农民借乡村旅游创业成股东,建成了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吸引了来自庆阳本地及北京沈阳西安等200多家企业及商户入园经营,吸纳了包括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在内的2000多人就业。农民每亩土地收入由500元变成了5万元,农民收入由人均5000元变成了3万元,失地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乡村变成景区,温饱村变成了小康村。目前,庆阳市有20多家农村专业合作社推出了各自的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了西峰至宁县100多公里的乡村生态旅游观光带和西峰区乡村采摘体验旅游基地,依托合作社还建成了一大批农家乐。

3、“旅游商品基地+农户”扶贫模式。庆阳是农业大市,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小杂粮、中药材等地方特产资源丰富。根据庆阳农业产出优势,按照“一乡一品”规划,在全市大力发展了300多个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带领广大农户参与产品种植和基地建设,通过面向游客销售,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我们先后在环县、华池建设了“小杂粮”等农产品基地、在庆城、西峰、正宁建立了优质苹果种植基地,在庆城县、合水县建立了中草药种植基地,在宁县建立了苹果、曹杏、黄柑桃种植基地,在镇原县建立了“生态养殖”肉禽蛋产品基地。通过包装提升,目前已打造了“庆阳苹果”、“什社小米”等20多种名优旅游商品。据统计,2015年全市旅游商品种植基地的农民人均收入普遍超过全市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

4、“旅游产品公司+农户”扶贫模式。庆阳民俗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长期以来,庆阳市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积极建办香包、刺绣、剪纸、皮影等文化旅游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和销售企业,发展环县皮影道情、南梁说唱等文化演艺,以公司+农户的固定经营模式,带动千家万户参与文化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文化演艺,促进农民增收。宁县米桥彩霞香包刺绣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生产纯手工香包刺绣产品,产品畅销省内外,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全村60多位农村妇女利用农闲时间,通过制作产品人均增收达1.5万元以上。庆阳市庆春香包绣制开发有限公司在庆城县庆城镇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70多人,带动他们参与旅游商品制作和销售,让贫困户增收脱贫,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庆阳市文化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和文化演艺企业已达200多家,正在带动6000多名农村群众和下岗职工就业增收。

5、“旅游双创+就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旅游业就业容量大、进入门槛低的优势,在全市积极开展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大力发展旅游饭店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引导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参与旅游开发,极引导贫困群众从事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农村留守妇女从事香包、刺绣等旅游商品生产,引导贫困家庭年轻劳力到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服务”五项措施,不断扩大旅游就业,增加贫困家庭收入。2015年,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白家砭组新建成了16户农家乐,解决了60多名群众的就业,带动了蔬菜种植产业,其中建成较早的7户群众当年全部收回了2万元成本,并且家家购买了小汽车。西峰区毛寺村依托黑老锅冰窟景区,建成了陇东滑雪场,带动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户外运动、工程建筑等产业发展,解决了当地40多人的就业问题,人均增收达1万元以上。随着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庆阳市旅游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目前,全市旅游饭店发展到了40多家,度假村、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点发展到了300多处,旅行社及旅行社营业部发展到了30多家,文化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和文化演艺企业发展到了200多家,还创办了宁县昔家牡丹花园、湘乐芙蓉生态旅游观光园等民营景区。2015年底,全市旅游直接就业人员1.3万人,间接就业6万多人,其中30%以上的就业人员来自于贫困家庭。

6、“旅游产业+精神文明“扶贫模式。庆阳市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消化吸收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吃上旅游饭,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广大游客进入贫困乡村旅游,带入了新信息、新思想,开阔了农民的眼界,使农村地区落后的小农思想逐渐开始转变,农民有了发展意识、发展信心和创业意愿,南梁红色景区、周祖陵景区、天富亿生态民俗村等景区周边的群众通过发展旅游创业已经十分普遍。在游客带来的文化冲击和消费需求的引领推动下,农民开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推动了农村文化水平和农民素质的提升,激发出了农村农民发展内生动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使农村村容村貌变得整洁,环境卫生变得干净,生活方式变得文明。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宁县樊湾村王台蟠溪山庄、庆城县玄马乡孔桥村等乡村旅游点新建了村部、乡村舞台,新修了水泥路,新建了垃圾填埋场,安放了垃圾箱,安装了路灯,既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又为游客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

推荐阅读
甘肃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