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山路:小吃店卖起“文化”新业态激活老商圈(图)
传统小吃店融入文化元素,为老街注入活力。 本报记者 施辰静 摄
福建日报报道 始建于1925年的中山路,是被认为有着“最厦门”味道的商业老街之一。近百年来,它的繁荣与发展不仅承载着厦门商业活动、人文脉络的记忆,更是厦门商业发展走向的风向标,众多商界名流从这里发展走向国内外。
此前,与其他很多地方一样,在电商冲击尤其是高租金压力下,中山路的实体店一度掀起“关店潮”。但如今,这条老街商业逐渐开始复苏,越来越多的诸如奶茶店、小吃店、特色伴手礼等“小清新”纷纷扎堆来这里开店并站稳了脚跟,带动不少休闲产业、文创产业在此快速发展。
商业营销转型乃至新业态的催生,迎合了来厦游客尤其是自助旅客剧增所产生的个性化需求,也为这条老街商圈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但要让打造中山路商圈“聚宝盆”的理念得以实现,还得在如何盘活资源、增加“文化味”、提升人气等方面做文章。
“小清新”扎堆挺进老街
每一次有外地朋友来厦门,市民刘默总要为此大费一番脑筋。如今,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一般都会带朋友到中山路的“欣品味沙茶捞”。“一边品尝各种厦门风味小吃,一边欣赏着漳州木偶戏,朋友都觉得蛮有趣的。”刘默说,这家店从一楼到三楼,每次去都满人,有时要排队才有座位。
“欣品味沙茶捞”开在中华老字号“黄则和”斜对面,两家都经营厦门小吃。中山路上的其他商户告诉记者,旅游旺季时,这家店门口的队排得比老字号的队还长。这样的现象让中山路的其他小吃店撤离户有些不解。
“如今,要在高店租的中山路立足,不变是不行的。 ”这是一家以沙茶为特色的小吃店女老板小邱的感悟。为了跟同行错开竞争,她的店里除了传统的厦门风味小吃外,还增加了烤海鲜、烤榴梿等20多种独有特色小吃,还推出冰镇花生汤等部分改良小吃,不同的风味受到不同受众的欢迎。
记者调查发现,本地传统老行当陆续被迫撤离的同时,诸如奶茶店、伴手礼等新生的“小清新”店面,纷纷在中山路落脚。除了黄则和花生汤、好清香、原巷口鱼丸、月华沙茶面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厦门小吃外,类似“欣品味沙茶捞”等越来越多的创新型小吃店也扎堆中山路。
不仅如此,“古厝甜头”“第七铺”“赵小姐的店”等这些曾经在鼓浪屿已经深受游客欢迎的“网红”,也都纷纷“漂洋过海”扩张至中山路,而且店面多是原本经营知名品牌运动服装的;汇怡、八方等闽台特色伴手店,甚至一口气在中山路开出好几家伴手礼店。
放眼望去,原来服装业占比近七成的中山路,业态已经悄然转变为“小吃伴手礼一条街”。
要有不可复制的“文化味”
作为厦门最早的繁华商业街, 代表着“最厦门”的中山路浓缩了厦门的百年历史,其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其他商圈无法替代的。
尽管现在已在中山路小有名气并开始有所盈利了,但“欣品味沙茶捞”的主管马先生坦陈,一开始也是亏损不少。今年5月,原负责厦门一家老字号餐饮品牌运营的马先生和几个朋友一起,合伙开了“欣品味沙茶捞”。
一开始,马先生主要是考虑怎么在食品上创新改良,收效甚微。“经典的食品永远不可超越,在黄则和对面卖一样的小吃,再怎么在食品上创新改良,都很难吸引消费者。”马先生说,由于定位不够准确,开业的前两个月,在高额租金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他认为,来店消费的主要是外地游客,他们都有“快餐文化”的共同特点,能在单店逗留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需要一些内容来让游客停住脚步。
6月底,“欣品味沙茶捞”开始重新定位。马先生把漳州木偶戏引入店里,“‘厨房’特地设在一楼,用美味吸引游客;木偶表演设在三楼,让游客吃得有趣些,即使不消费游客也可以来店里观赏木偶表演”。而且,木偶表演艺术家还会走到游客中,教大家怎么操控木偶,在店里卖小吃的同时还卖木偶伴手礼。
“这一招还真灵,7月份效果就出来了,不仅保本还略有盈利。”马先生欣喜地告诉记者, 因为更突出“文化味”,店面从一楼直接开到三楼店,占地面积大约442平方米,同时可容纳300多人。尽管成本高昂,但日均客流已达到800多人,经营三个月就开始有盈利了。马先生说,他正打算引进歌仔戏、高甲戏、南音、答嘴鼓等更多的闽南民俗、曲艺,希望能让游客边品尝美食,边了解闽南文化。
“最主要的还是要创出自己独特的营销模式和‘文化味’。”在中山路经营文创产品店的吕先生也赞同马先生的观点。他认为,这些奶茶店、伴手礼等“小清新”店之所以敢于闯进中山路,在高房租的情况下站住脚,除了其成本低、利润可观外,还在于这些店都创出了一种新模式:店面非常时尚,注重文化,既卖小吃和伴手礼,也为游客提供歇脚喝茶、品尝休闲冰饮的场所,“休闲区不仅能聚人气,也能赚钱,扛得住高租金”。他表示,这些商家的产品迎合了游客的口味和消费理念,受到游客的热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山路商业布局的改变,其实已经是必然的事情”。
不过,厦门市旅游局原副局长、民俗专家彭一万曾指出,伴手礼店扎堆中山路,说明厦门的伴手礼产业确实壮大了,可以为城市形象“加分”,但也要注意在产品、营销上做出差异化,否则,也会像鼓浪屿上那些雷同的店,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自由行”为老街添活力
在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改造中山路”的规划中,就有开发沿街二楼以上的商业面积,引进体现街区文化内涵的特色餐馆、咖啡厅、茶馆,开办具有闽南特色的文化馆、读书室、陈列室等。整条中山路东段规划也将从最早的单纯购物,发展到“购物、休闲、娱乐”,最后实现成为市民娱乐中心。“欣品味沙茶捞”的成功转型,就是以上规划的一个成功缩影。
“中山路业态的转变,缘于消费人群的变化。”在中国国旅(厦门)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国内旅游中心副总监林琼蓉看来,从本地人到游客的转变,以及游客旅游方式从跟团游到自助游,从走马观花的观光游到品味当地文化与生活的深度游的转变,使中山路成为来厦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也催生了这条老商街重新焕发生机。
据厦门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如今来厦的游客中,九成以上是自由行游客,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客只占了不到10%。一般说来,这些自由行、半自由行的游客不去传统热门景区“凑热闹”,而是瞄准了更加个性化的新型旅游产品。
近年来,思明区中华街道积极引导商圈业态转型、打造特色街区文化,琳琅满目的各色闽台特色小吃和回响在小巷街坊间的古老南音吸引了熙熙攘攘的游客,“中华十大名街”实至名归。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路商圈还用文化的深度来拓展商圈繁荣的广度。行走在繁荣的中山路步行街,拐到叉出的小路,曲径通幽,或许能够遇见一座保存完整的闽南古厝,翘角飞檐,高堂大瓦,这里还为游客提供茶舍和客房,体味一番大隐于市的宁静与平和。
中华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中山路商圈的最新规划,未来将加大中山路商业布局的有效调控,把中山路打造成厦门的“聚宝盆”。在提升中山路商业吸引力的同时,利用周边街道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探索“街巷游”来激活“沉睡”的文化资源,加大发展特色旅游业、扶持引进特色业态,吸引游客走街串巷,让老街的人气、商气延伸,从而让打造中山路商圈“聚宝盆”的理念得以实现。(记者 林泽贵 林世雄)
武汉到厦门旅游价格 厦门鼓浪屿+高北土楼双飞/双动四日游
厦门旅游团,鼓浪屿 南普陀寺 环岛路 集美学村高铁纯玩三日游
深圳到厦门3日高铁团_深圳到厦门鼓浪屿、厦门大学3天高铁团
石家庄到厦门旅游 福建厦门鼓浪屿土楼双飞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