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内蒙古旅游资讯>正文

魅力乌拉特 风景这边独好

2016-05-17 来源:巴彦淖尔市旅游局
515 99 0
【导读】随着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城市“旅游+”战略的实施。全域旅游驱动,为乌拉特草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经典草原牧家游 草原5月,一场喜雨过后,乌拉特草原绿草如茵、百花争艳,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草原深处数顶...

随着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城市“旅游+”战略的实施。全域旅游驱动,为乌拉特草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经典草原牧家游

草原5月,一场喜雨过后,乌拉特草原绿草如茵、百花争艳,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草原深处数顶蒙古包象点点白帆,点缀在绿色的草浪里,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观光者。乌拉特前、中、后三旗充分依托乌拉特草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为一体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边疆民族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牧户游产业,吸引游客亲临牧民家庭品尝原汁原味的蒙餐美食;置身于一望无垠的绿色草海,感受骑马、骑骆驼、坐勒勒车的惊险刺激,并辅之以蒙古族传统的搏克、射箭、赛马等蒙古“男儿三艺”表演,展示套马、驯马、挤马奶、烤全羊等民族民间才艺和制作酸奶、奶干、奶皮、马奶酒等奶食品等民间手艺……。使游客身临其境的领略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推动当地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为草原上以放牧为生的乌拉特人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在广袤的草原上聆听马头琴的天籁之音和蒙古长调的悠扬旋律,体验草原深夜围绕篝火高歌狂欢和仰卧草原遥望蔚蓝夜空繁星点点的感觉,参与草原那达慕、祭敖包、国际驼球赛、蒙古族珍珠节、戈壁奇石节等传统节庆娱乐活动,体会真正的草原民俗文化,感受深厚的乌拉特民族文化底蕴,从而使游客融入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感受北方乌拉特部落民风民俗的绝佳境界。

富饶的乌拉特草原,养育着一代代勤劳智慧、坚韧勇敢的乌拉特人,经过岁月的沧桑、历史的雕琢和当今文化的渲染升华,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荟萃,城市发展与牧区繁荣在这里共筑和谐。其实,旅游就是一种邂逅,邂逅不一样的风景,邂逅不一样的人群,邂逅不一样的文化,然后在另一个时空寻找自己,发现自己。让我们一起走进阴山、走进草原、走进河套的深处,感受不一样的乌拉特草原。

乌拉特史河

乌拉特南临黄河,北依青山。蒙古语“能工巧匠”之意。蒙古乌拉特部原是由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世孙布尔海统领的一个由能工巧匠组成的部落,曾游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赐河套北部阴山西段及南北草原为乌拉特3旗牧猎之地,之后随着乌拉特部落迁徙而至,乌拉特文化的种子便播撒在了阴山及南北这片新的乌拉特草原上,乌拉特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与兼容并包的河套文化碰撞、融合,成为河套文化的一股强劲的经脉和鲜活的血液,为河套文化增添了无限异彩。这片土地也同样孕育了匈奴、鲜卑、突厥等草原民族,留下了悠久灿烂的游牧文化。

乌拉特草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这里有一望无垠的天然草牧场和明镜般的湖泊、水库;有山地、荒漠和具有药用功能的矿泉、温泉;有奔腾的蒙古马群、云朵般的羊群和迷人的蒙古包;有中国最北的长城,辉煌的庙宇,还有研究价值很高的古迹和古代军事要塞遗址。既可欣赏多彩多姿的远古阴山岩画,又可领略城堡林立,关隘叠观的古代边陲风情。游人来到草原,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壮阔的北国游牧图。热情、好客的乌拉特人,将洁白的哈达举起,献上醇香的马奶酒,佐以鲜美的奶茶、手扒肉,伴着马头琴声翩翩起舞,令人难以忘怀。

乌拉特人喜庆的盛宴

乌拉特牧民视五畜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由于乌拉特草原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空气清新,羊群逐水草而牧,生态环境极为优越。因此当地人戏称草原上的羊,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唱的是爬山调,跳的是迪斯科。由此可见,这里的羊肉已经成为当地优质肉食品牌。而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乌拉特人在招待宾客的宴席中,一定少不了羊肉。特别是在宴请尊贵的客人、喜庆酒会以及祭奠摆供时,为了表示尊敬和隆重,往往要摆全羊席,蒙语称为“乌查”或“秀斯”。全羊席以烤全羊压桌,烤全羊在蒙古族饮食习俗中,是接待贵重客人的一道名菜,蒙语叫“昭木”、“好尼西日哪”,它色、香、味、形俱佳,别有一番风味。席面上囊括了以羊肉及羊内脏烹饪制作的各种冷热菜肴。席间,主人先以膝下地,高举酒杯,唱起劝酒祝饮的蒙古族民歌,直到客人接杯畅饮,方才罢休。如果你到乌拉特人家里做客,就要毫不客气地饱餐畅饮,这样主人就会感到格外高兴,觉得你这个客人“够朋友”。此外,乌拉特民族餐饮中还有烤羊腿、炒羊腰、烧羊尾、葱爆羊肉、手扒肉、蒙古砖茶、奶茶、奶酪、奶酥、奶片、奶皮、黄油、白油、酸奶、炒米、散子、血灌肠、羊头肉、羊蹄等传统美食。

酒,是成就乌拉特人豪迈、粗犷性格的灵魂之水。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61年在内蒙古写下的一首诗中写道:“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这首诗非常生动地描绘出草原上的人们用奶酒、手扒肉款待客人的场景,展现了蒙古族真诚、豪爽的酒文化。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乌拉特人在设宴欢迎客人时,总是要斟满酒杯,捧出洁白的哈达,唱起悠扬的酒歌,送去一份美好的祝福,让人们领略到草原上的人们以酒寄情、以歌结友的胸怀。酒也是乌拉特人表达礼仪的佳品,祭敖包、祭奠、婚丧、得子、寿诞时必有酒。酒还是相聚喜庆的首饮,故人重逢、宾客造访、家人团聚都以酒表达情谊。饮酒和敬酒也体现着蒙古族传统的尊老敬长美德。每逢酒席,年轻人都要给长辈敬酒,并须用双手敬献,把酒作为礼物赠送时,只送给长辈。

蒙古族的酒文化中,酒和歌总是相伴的。美酒和歌声是草原人款待客人的最高礼节。婉转的歌声融入酒香,让人心旷神怡;醇香的美酒融入深情的歌声,让人开怀畅饮。在歌声中举杯,在饮酒中欢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蒙古族酒文化的魅力。乌拉特人在酒席上唱的祝酒歌数不胜数,《金杯银杯》激越优美、热情洋溢、节奏欢快。《银杯》展现了蒙古族高雅的礼节和深情厚谊。《宴会歌》表达了举杯同庆的心愿,让人们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请喝一杯马奶酒》既反映了草原人的真诚,又赞美了家乡的吉祥圣洁。这些歌,给人愉悦、舒畅的感觉。一首首优美的祝酒歌,让人们沉浸在歌声中,即使不饮酒也会被歌声陶醉。

乌拉特民歌也“醉人”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乌拉特部落在传承八百年蒙元文化和数千年草原文化的基础上,也创造和发展了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乌拉特历史文化,形成了浓郁的乌拉特民族风情。乌拉特原生态民歌就是乌拉特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乌拉特草原民歌把乌拉特人的智慧及其心灵深处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听,伴随着乌拉特民歌《鸿雁》凄婉的歌声,我们仿佛回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看到了在草原上空久久徘徊的大雁留恋不舍的情怀。草原是鸿雁的家乡,更是乌拉特人的家乡,这首歌把乌拉特人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表现的荡气回肠,优美动人,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乌拉特人那特有的豪迈奔放,而又坚韧不屈的性格。这首歌旋律如诉如泣、简练悠扬,除了有来自草原的粗旷、苍劲和辽远之外,那份思乡之情更为歌曲添上了几许淡淡的忧伤。在乌拉特草原上,至今传唱着诸如《三福》、《赛勒泉》、《乌拉特旗礼德美》、《辽阔美丽的杭盖》、《三匹枣骝马》等脍炙人口的民歌,这些曼妙的歌声和优美的旋律就像春风细雨滋润着辽阔的草原,滋润着老百姓的生活,滋润着乌拉特人的历史。当我们用心倾听一曲乌拉特民歌,犹如站在苍茫的草原上向大自然倾诉。这种艺术境界,被诸多音乐学家、歌唱家称之为“天籁与心籁的完美统一”。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听到乌拉特民歌,都会让人感悟到那份独有的激动。

推荐阅读
内蒙古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