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青海旅游资讯>正文

机遇当前,青海旅游如何发力?

2016-03-01 来源:青海日报
2474 128 0
【导读】未来的旅游不是单靠卖门票、卖自然资源就能有所发展。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更不能单靠景区建设、收入靠门票价格这样的“老套路”,旅游供需错配期待破题。 加速“旅游+”,扶持旅游产业加快与交通、商贸、文化、体育、金...

未来的旅游不是单靠卖门票、卖自然资源就能有所发展。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更不能单靠景区建设、收入靠门票价格这样的“老套路”,旅游供需错配期待破题。

加速“旅游+”,扶持旅游产业加快与交通、商贸、文化、体育、金融、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全省旅游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和素质优化的主要方式。

由经济边缘产业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转变,从景区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化景区发展模式转变……青海旅游已具备实现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风景式展示的生态美资本,在全国旅游市场上独树一帜。

料峭二月,青藏高原春潮涌动,掀起发展升级新一轮热潮。

春回大地,青海旅游的发展,也恰如这个时节,在2015年沉甸甸的收获铺垫之下,满载着2016年的新使命和新目标,踏上新的征程。

这是全新的出发:站在新的起点,青海旅游业的发展定位,已从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向着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跃升。

五年规划看头年,蓝图铺就,重在行动。“十三五”开局之年,直面旅游市场的种种变化,青海旅游该如何顺势而为,向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不断挺进呢?

资源:向全域化景区发展模式转变

对生态地位重要,集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于一身的青海来说,旅游业发展是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的最佳契合点之一。

青海山川秀美、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生态优良,而在全省上下多年孜孜追求的绿色发展和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下,青海已具备了实现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风景式展示的生态美资本,在全国旅游市场上独树一帜。

正因为有这样好的卖点,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全域景区化的建设理念,把青海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和建设,着力打造“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形成以旅游目的地为主体,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的旅游布局,实现从旅游视角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理念创新。

“我们对旅游的认识和实践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多年努力,旅游已经实现了由单纯的接待活动向综合性产业转变,由少数人享受的奢侈消费向大众化日常性的消费转变,由经济边缘产业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转变,旅游发展从景区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化景区发展模式转变。”副省长韩建华在谈及青海旅游发展时说。

在大美青海知名度和吸引力明显提升以及生态美优势日益显现的今天,青海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暑期旅游目的地,而随着旅游业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快速树立,青海旅游发展全域旅游的着力点掷地有声,正在渐行渐进。

今后一个时期,青海省将进一步优化旅游布局,着力打造“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形成以旅游目的地为主体,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的旅游布局。

继续打造环西宁2小时旅游圈,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继续加强青藏线、三江源(唐蕃古道)、祁连山等重点景区和线路建设,使这三条线路更加成熟,成为知名旅游精美线路。

重点打造“三廊道”,黄河旅游景观廊道(南线)、青海湖人文旅游景观廊道(中线)、祁连山风光带生态旅游景观廊道(北线),让每条线路都构成一个核心景区,每个区域都独具特色。

……

整合资源,加强互补,形成特色,在这样的“大景区”谋划和建设中,相信,青海旅游也将因此开辟一片新天地。

产品:从市场需求入手,扩大旅游有效供给

近年来,在全国旅游业一片欢腾的大环境下,青海旅游也展示了“青海速度”。

有数字显示,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省接待国内外游客231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8.03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8倍和3.5倍。

在快速发展中,青海旅游业正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但在这机遇背后也有挑战。

“以往,我们过多重视的是如何扩大需求的问题,想方设法吸引游客入青旅游。但从根本上讲,我们省的旅游供给结构还不是很合理。目前,我省的观光旅游产品多,休闲、度假等产品少;吃住行方面投入的多,游购娱方面开发的少;开发的大众化、同质化的旅游服务多,个性化、高端化的旅游服务少。”副省长韩建华在分析我省旅游发展现状时指出。

很明显,未来的旅游不是单靠卖门票、卖自然资源就能有所发展。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更不能单靠景区建设、收入靠门票价格这样的“老套路”。

那么,旅游供需错配究竟要如何破题?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我省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产品品种多样化方面还是有较明显的短板。

长期以来,我省旅游发展最大的难题是季节性强,夏季人流如潮,冬春门可罗雀。此外,就是在旅游旺季,青海鲜见旅游商品的踪迹。

以供给侧结构改革思维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就是要化产能过剩为供需平衡,补短板为长板,推动旅游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为此,在今年旅游旺季,针对市场新变化新需求,我省将继续规划建设一批研学游、自驾游、工业游、摄影游、中藏药健康游等精品项目,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可调控”的不同层次旅游产品。

目前,省旅游局牵头正在抓紧研究如何大力发展淡季旅游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利用我省的格萨尔、热贡艺术等传统民族文化,三江源、雪山草地、丹霞地貌等自然资源,打造一批丰富多彩、停留时间长的冬春季旅游产品。

“作为政府部门应该是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消费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搭建好促进旅游发展的共建共享平台,让各类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唱好‘旅游快速发展’这台戏。”韩建华说。

产业:加速“旅游+”,实施跨界融合

从油菜种植,到菜籽油加工、蜂产品加工,再到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近年来,门源回族自治县万亩油菜田成为了门源县招徕游客的金字招牌,日益完美地诠释了旅游的关联带动作用。

“旅游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具有无可比拟的带动优势。旅游和互联网一样,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功能,旅游以它强劲的市场开拓能力、旺盛的需求力和人文交流优势,通过‘旅游+’为其他产业带来深刻影响。”韩建华说。

业内公认的一项统计表明,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

也有研究表明,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对拉动经济增长、带动行业发展和扩大消费需求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在青海,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商贸、餐饮、住宿、运输、旅游商品加工等加快发展,全省直接从事旅游生产与服务的人数已达到11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55万人。发展农(牧)家乐2850多家,有12万农牧民从中受益。

但与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新目标相比,我省旅游业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稳健的改革措施和创意思维必不可少,创新跨界融合更是必由之路。

“今后,要把‘旅游+’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积极扶持旅游产业加快与交通、商贸、文化、体育、金融、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韩建华说。

可喜的是在加快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全省旅游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和素质优化的主要方式。

为补齐旅游发展缺少资金的短板问题,我省积极探索“旅游+金融”的发展模式。今年,将通过大力推进景区经营权、门票质押担保、旅游资源证券化、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当前,青海旅游投资集团公司正加快组建。

此外,旅游+城镇化,助推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旅游+工业化,加快工业游的发展和各类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农业现代化,带动观光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形态;旅游+交通,把青海打造成具有国际特色自驾游目的地……

全省各地加速“旅游+”、实施跨界融合已声势浩荡并付诸行动。

推荐阅读
青海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