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重庆旅游资讯>正文

重庆旅游扶贫的瓶颈突破之路

2016-02-08 来源:重庆市旅游局
3238 101 0
【导读】2010年10月,重庆市丰都县方斗山村村民秦桂蓉,从深山的土房子搬到新的安置点后,利用自家20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接待避暑游客,实现了脱贫致富。2013年,除开成本,收入约有7万元。2014年,收入8万多。像秦桂蓉这样从...

2010年10月,重庆市丰都县方斗山村村民秦桂蓉,从深山的土房子搬到新的安置点后,利用自家20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接待避暑游客,实现了脱贫致富。2013年,除开成本,收入约有7万元。2014年,收入8万多。像秦桂蓉这样从事乡村旅游的搬迁户,该村共有73户,日均接待能力接近2200人次。2015年夏天,全村共接待避暑游客10.6万人次,仅此一项收入就有742万元。

这是重庆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2011年以来,重庆将乡村旅游确定为精准扶贫骨干支柱产业,围绕避暑休闲市场,着力开发贫困村高山资源,大力发展避暑休闲产业。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乡村旅游扶贫取得了积极成效。

乡村旅游成扶贫致富典型

据重庆市旅游局统计,目前,重庆市共有126个贫困村纳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计划,市区两级共整合扶贫资金2亿元,支持试点村发展乡村旅游,177个高山贫困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专业村,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1.1万户。2015年1月至10月,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同比增长13.2%,乡村旅游总收入约200亿元,同比增长13.5%。

重庆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乡村旅游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农业独木支撑的格局,逐步建立起了以乡村旅游为龙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如重庆市城口县兴田村,自2011年以来,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98户,支持269人发展中蜂、板栗、高山土豆等特色产业,251人实现就近务工。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345元增长到10379元。建卡贫困户从101户336人,减少到19户72人,贫困发生率从40%降至8.7%。

重庆开展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持续推动扶贫连片开发,实现跨村发展。目前,石柱黄水、丰都方斗山、酉阳毛坝木叶黑水、黔江水市、云阳清水、奉节三角坝等地区,正在逐步实现连片旅游扶贫开发,出现富带贫、富帮贫、覆盖面越来越宽的好势头。

打破乡村旅游发展“瓶颈”

乡村旅游扶贫是一项重大的工作创新,在实践中,重庆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土地、资金等“瓶颈”。

乡村旅游发展首先要解决住宅土地使用问题。按照现有政策,农村建房用地每人占地不超过30平方米,多人一户的不超过总面积150平方米,一人一户的建筑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农民很难有接待用房。

重庆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现有法律法规,重庆创造了多种用地模式。一是将迁往城市居住农户退出来的宅基地指标,用货币补偿的方式留在村内集体使用,用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二是支持贫困户本村内异地原面积建房,原宅基地复垦。三是支持贫困户父子、兄弟联合建房,功能用房共同使用,增加接待用房面积。四是灵活计算方式,将畜禽圈舍、功能用房作为生产用房对待,不计入住房建筑面积。五是允许农户将原来的平房改成两楼一底,通过增加层高扩大面积。六是条件成熟的将其纳入城镇规划,给予建设用地指标。

重庆市丰都县江池镇横梁村,从2012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五年来,共进城安置41户147人,每人补贴8000元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退回集体建设用地指标4272平方米。按比例还房的农户136户508人,原房面积14732平方米,增加层高获得面积29464平方米。两项共获得集体建设用地33736平方米。

其次是解决贫困村融资问题。重庆主要是以乡村旅游项目为平台,整合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整村推进资金、特色产业资金、人畜饮水资金、山东对口帮扶资金等各类资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对贫困户融资的支持,主要是整合各种到户资金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全市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补助。

重庆市城口县黄金村贫困户吴大军异地建房发展乡村旅游,需要40万元。在建房前后,他获得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补贴4.8万元、发展乡村旅游补贴1万元、微型企业发展资金3万元、村级互助资金借款3万元、银行小额到户贷款10万元,共21.8万元。

重庆市旅游局局长刘旗表示,将继续加大市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每年全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70%以上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旅游发展。

同时,配套设施建设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保障。五年时间,177个乡村旅游专业村共投入各类资金21亿元左右。村内道路、饮水、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大部分村达到2A级旅游景区甚至以上标准。所有接待户农房风貌和室内设施全面改造,并实现了人畜分离、人污分离,配套建设了卫生所、小超市、小广场、小鱼塘和休闲步道。村内的卫生环境显著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

依托电商“送山货进城”

解决了发展“瓶颈”,如何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电商成为一条重要致富路。

2014年8月31日,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竹坪村的村民蔡茂林家的房屋在暴雨洪灾中冲毁,他也因此成了建卡贫困户。2015年9月15日,奉节县农村淘宝上线,37岁的蔡茂林成了草堂镇竹坪村淘宝服务站合伙人。他一边帮村民网购物美价廉的生产生活用品,一边将当地的脐橙、蜂蜜、腊肉等通过网店向外销售,每月收入上万元。

“1斤脐橙能多卖4元。因在家的多为年老力衰的老人,往年只能坐等贩子上门收购,无论大小都是每斤1元多。今年在网上卖,价格卖到了每斤5元多,一下子增收2万多元。”一位当地村民感叹道。

在奉节县,像竹坪村这样的淘宝服务站一共有60个,覆盖8000名贫困人口,其中,11个偏远的贫困村直接带动750户贫困户节支增收。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9月15日到10月15日,奉节县“农村淘宝”一个月的成交额达到1600余万元左右。

重庆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搭建平台和对上线的贫困村和产品进行电商化流程改造,是重庆电商扶贫有别于其他电商的最大商业模式差异,流程改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网上村庄,让线上线下相匹配。设计“电商平台+网上村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将贫困村进行电商化改造,包括乡村旅游接待、农产品的包装售卖、资源的包装上线和维护、村民网购代办和合作社五合一机构。“网上村庄”,统一标识、流程和统一考核,将贫困村和贫困农户捆绑起来,针对游客后备厢和大客户的期货化采购,回避了标准化的难题。二是开发独立的系统,让传统村庄智慧化。针对农产品和农家乐产品散乱的特性,公司专门开发出了一个智慧化的农庄系统,对村庄进行电商流程化改造。系统与手机端链接,农家乐和农副土特产信息能够全面、及时输入和更新。

据统计,2015年,重庆市安排电商扶贫项目3个,资金620万元,主要用于全市贫困区县农家乐、度假村的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包装、上线、运行、维护和宣传推介工作,现已完成4500户(贫困户500户)。在17个区县,87个贫困村建立电商扶贫“网上村庄”服务站,参与农户5918户,其中贫困户2500户。(中国旅游报 陈潜)

推荐阅读
重庆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