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四川旅游资讯>正文

乡村旅游的“四川典范”

2012-04-24 来源:四川日报
1085 42 0
【导读】统筹城乡发展 深化产业融合四川是人口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大省,9000多万总人口就有6646万农业人口。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四川是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最早最快的地区之一,并且历经近30年的实践,四...

  统筹城乡发展 深化产业融合

  四川是人口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大省,9000多万总人口就有6646万农业人口。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四川是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最早最快的地区之一,并且历经近30年的实践,四川的乡村游已经成为全川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四川旅游的一大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2011年,四川全省乡村旅游实现收入626.4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6.1%,同比“十一五”期间的2005年增长了4.33倍。

  发展愈来愈快种类更加丰满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的四川乡村旅游,其产业规模从无到有,产业档次从低到高,业态从少到多,建立了环城市天府农家、川西藏羌风情、川东北苏区新貌、川南古村古镇和攀西阳光生态5大乡村旅游发展板块。

  如今,我省已拥有了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8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3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39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645家乡村酒店、14379家农家乐。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地域广阔和人文自然多样性造就了我省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和结构的丰富。利用农村自然生态和乡村文化,多方面满足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需求的城市近郊游遍地开花,是我省乡村旅游最普遍的种类。在成都周边的郫县、温江、双流等地,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极具本地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则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引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作为富民惠民的有力推手,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带动周边乡村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产业,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实现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互补、互动发展,形成“开发一个景区,保护一方生态,带动一方经济”的良性循环。

  我省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特色村寨乡村游在我省发展的势头强劲。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桃坪羌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碉楼群、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泸沽湖……我省少数民族聚居区乡村旅游特色非常鲜明。特色村寨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及各种传统节庆,每年都吸引了广大游客和研究者前来观光游览、康体娱乐、学习研究等。天府之国四川历史悠久,依托当地古蜀文化、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型乡村旅游独树一帜。在广安,邓小平故里牌坊新村就建成集“教育、观光、会议、休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与现代农业旅游基地,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学习研究。四川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休闲农业型乡村旅游是我省乡村旅游类型的重要板块。围绕花卉、水果、茶叶、中药材、蚕桑等优势产业,依托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我省打造出一个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不断满足着城乡居民新型消费需求。

  内涵外延不断拓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依托地方产业基础,近年来,我省深挖乡风民俗,利用花木、果木生长期,顺应节假日调整,整合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四川乡村旅游品牌。

  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年庆——从2011年起,我省每个季度都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据统计,去年全省各地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共有150多个,做到月月有节庆,季季有主题,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了氛围,打造了品牌,吸引了客源,聚集了人气。

  如今,我省乡村旅游已步入质量和数量并重、内涵和外延并重的发展新阶段。《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省将结合新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重点设1000个特色民族村寨、100个特色观光农业园、10个城郊型乡村旅游产业带,培育10大国际性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我省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推荐阅读
四川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