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景区资讯资讯>安徽旅游资讯>正文

黄山风景区创新保护模式 努力实现保护管理水平和游客满意度双提升

2012-03-23 来源:安徽省旅游信息中心
1336 43 0
【导读】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黄山,在全国旅游景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遗产地保护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黄山人在实践中创新保护模式,探索保护经验,努力打造国际精品旅游...

  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黄山,在全国旅游景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遗产地保护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黄山人在实践中创新保护模式,探索保护经验,努力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在先后取得一系列国际国内荣誉的基础上,黄山风景区又成功加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太旅游协会两大国际组织,新添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两块“国字号”招牌,成为世界遗产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观测区和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标准实验区。黄山风景区同时创新保护模式 努力实现保护管理水平和游客满意度双提升。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黄山风景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保护模式——

  用“三全”保障景区森林防火工作

  黄山风景区属高山景区,谷壑纵横,山势险峻,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常规灭火器材很难满足扑火要求。黄山风景区在坚持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始终把提高火灾应急扑救能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分期建成了覆盖核心景区的高山防火水网,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全山联动、全年警戒、全员防火”的“三全”要求,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目前,黄山风景区现有防火专业队伍110人,14支应急小分队,分驻在全山各个主要景区景点,24小时昼夜值班,全天候处于临战状态。同时,每个单位、每位员工,均担负着黄山风景区森林防火的巡护和督查工作。到2011年底,黄山风景区已实现32年无森林火灾。

  建“三队”提升景区应急救援能力

  多年来,黄山风景区一直秉承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理念,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特别是2011年,黄山风景区在景区应急救援工作的推进上一年迈出了三大步:先后成立了黄山风景区紧急救援大队、安徽省山岳救援队和国家旅游应急救援黄山队。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旅游局全力打造的全国首个旅游应急安全救援项目——国家旅游应急救援黄山队成立,标志着中国旅游应急救援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专家评审会上,中国应急救援首席专家闪淳昌用“开创性”和“示范性”两个关键词来形容国家旅游应急救援黄山队,并预言:黄山是中国旅游业的品牌,将来国家旅游应急救援黄山队也将成为中国旅游救援的品牌。

  以“三预”加强黄山旅游高峰日管理

  如何保证在旅游高峰日为游客提供一个满意的旅游环境,是景区保护的课题,也是对景区管理的考验。黄山风景区近年推出的预测次日游客数量,预约旅游团队,当游客达到一定数量时及时预警的“三预”机制在高峰日旅游接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去年“十一”黄金周为例,由于启动了“三预”机制,景区将高峰接待日的日接待量控制在最佳容量4万人以内,不仅控制了进山人数,同时平衡了各景点的游客接待量,实现景区各片区客流平稳、各时段峰谷均衡、景点之间冷热均衡。

  以“四化”引领黄山保护管理

  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更好保护”理念,以“系统化、数字化、精细化、人性化”四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保护管理水平。用“系统化”的理念构建黄山和谐发展的新框架;让“标准化”建设为黄山科学发展夯实基础;以“数字化”建设助推黄山步入现代化发展快车道;通过“人性化”服务,来解读黄山人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核心价值观。黄山在处理旅游投诉中推行的“先行赔偿”办法,组建的以服务游客为宗旨的“青年志愿者”、“党团志愿者”队伍,建立的“学雷锋”长效机制成为黄山“四化”管理的有效支撑和载体,为黄山赢得了更高、更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再让我们回顾一下黄山风景区多年来首创或独创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经验——

  首创景点“轮休”,黄山景点享受“法定假”

  景区的生态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景区疲劳,景物生命力就会下降,这和人疲劳过度会生病是一样的道理。上世纪80年代,黄山的管理者受海洋休渔期和封山育林的启发,在国内首创景点轮休制,对始信峰、丹霞峰、天都峰、莲花峰等承载量小、游客量大的景区进行为期3-5年的封闭轮休,通过人工辅助促进自然恢复的措施,使林木植被得到很好的恢复,改善生态环境。黄山的这一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并在1989年4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中,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黄山的重要景区景点享受“法定假”,这是生态保护的大胆而有效的尝试,目前,已有多家风景区先后效仿和推广。

   独创“保姆式”服务,呵护“国宝”迎客松

  国宝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是黄山名松之首,黄山人对它呵护备至,它除了享受和其它古树名木一样的“待遇”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优待,黄山风景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对迎客松实施全球独创的专人“保姆式”守护,30年来共有19位守松人,对国宝迎客松进行全天候护理。近年来,迎客松保护也从传统手段型向现代科技型转型发展,早期的守松人完全靠肉眼观察、手工操作,没有多少有科技含量的装备,如今,由仿生态支撑平台、可拆卸平台和玻璃纤维材料精加工成的一套支撑体系,大大增了树体支撑稳固功能,新型支撑架不仅增强了抗风、抗压的能力,还增加了防雷、避雷的功能。

  科学保护古树名木,“梦笔生花”奇景再现

  黄山风景区坚持实行古树名木分级保护制度和建立“一树一策”、“一树一册”保护方案。黄山名景“梦笔生花”上的扰龙松于1982年自然老死后,黄山风景区曾用塑胶仿真树替代,为了弥补这一缺憾,2003年7月底,景区开始研究采用创口愈合、保湿抑蒸、接种菌根等一系列先进栽培技术,于2004年3月成功地将一株50年树龄的黄山松移植到高44米、顶部面积不足0.4平方米且尖削无土的峰顶上。成活后,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在合肥组织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黄山梦笔生花景观恢复技术”在鉴定会上顺利通过了由林学、森保、林木育种、造林、栽培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评审。

  严防死守,拒松树“癌症”于山

  被称为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从1986年起直逼黄山,最近疫点直线距离黄山不足6公里,形势十分严峻。黄山管委会成立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指挥部,设立植物检疫站,制定严格的检疫检查制度,杜绝一切松木及其制品进入景区。与此同时,黄山市积极组织实施生物隔离带工程,在黄山景区周围建设一个宽4公里,长100公里的非松树林带,彻底截断松材线虫自然传播的渠道,陆续建成了以松材线虫病为主的景区病虫害监测网络,形成景区内植物调运检疫的多重防线,成功地堵截了松材线虫病的侵入。

  强力推进景区高水平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黄山风景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保护经验、不断丰富完善保护模式,不断适应时代要求,努力实现保护管理水平和游客满意度的全面提升。

 

推荐阅读
安徽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