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安徽旅游资讯>正文

安徽省正式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2011-06-11 来源:江淮时报
2156 55 0
【导读】记者日前从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6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重点打造两条文化生态发展轴,即祁门–黟县–休宁县–徽州区–歙县文化生态发展轴向...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6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重点打造两条文化生态发展轴,即祁门–黟县–休宁县–徽州区–歙县文化生态发展轴向东至浙江,向西通向江西;绩溪县–徽州区–歙县–屯溪区–休宁县文化生态发展轴向北至江苏,向南至江西。

  据了解,规划主要围绕保护徽州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依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赖以存续的自然环境进行整体性规划。以保护区内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传承人为保护重点,完善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设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保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维护徽州传统节庆的存续环境,设立徽州文化生态博物馆群,形成徽州文化遗产系列研究成果。

  四大保护方式

  一是抢救性保护。针对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或与现代经济衔接困难、难以依靠自身的能力进行再利用保护的项目所进行的保护方式。二是传承性保护。针对操作性较强、群众基础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的保护方式。依托传习所、培训中心、学校、兴趣班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进行知识普及与传播等活动,在民间建立起广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途径和民间保护队伍。三是生产性保护。针对可以在合理开发和利用中转化为生产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的保护方式。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积极保护,并通过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挖掘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四是整体性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制定专项保护规划,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确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应当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并保护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避免遭受破坏。

  九个文化遗产密集区

  根据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质与量,结合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绩溪县“三区一廊”建设,划定九个文化遗产密集区,分别为屯溪密集区、徽城密集区、岩寺密集区、呈坎-潜口密集区、万安密集区、甘棠–仙源密集区、西递宏村密集区、上庄–华阳–伏岭密集区、祁山–历口–渚口密集区。

  十六项重点项目

  徽州民歌、祁门傩舞、徽剧(徽戏童子班)、徽州目连戏、徽州三雕、徽派盆景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徽派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红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徽州祠祭、徽菜。

  据悉,按照建设时序,近期(2009年至2015年),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完成重点项目实施,全面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远期 (2021年至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融为一体,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范例。

推荐阅读
安徽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