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四川旅游资讯>正文

藏羌村寨重建 理县旅游经济曙光初现

2010-11-19 来源:阿坝州府
1083 31 0
【导读】群山环绕,一座座崭新的藏羌小楼点缀其间,青石板小路蜿蜒在村落中,绿化带、路灯将村寨打扮得清新靓丽,悠扬的藏族、羌族歌谣不时传来……11月13、14日,初冬的理县虽有几分寒意,但当我们步入理县甘堡...

     

  群山环绕,一座座崭新的藏羌小楼点缀其间,青石板小路蜿蜒在村落中,绿化带、路灯将村寨打扮得清新靓丽,悠扬的藏族、羌族歌谣不时传来……11月13、14日,初冬的理县虽有几分寒意,但当我们步入理县甘堡藏寨、桃坪羌寨和木卡羌寨时,一股股灾后旅游恢复及新农村建设的春风扑面而来,令人感到阵阵暖意。

  今年年初,阿坝州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州农牧区启动了“三百工程”建设(100个特色魅力乡镇、100个精品旅游村寨和100个幸福美丽村寨)。目前,阿坝州理县精心打造的11个精品旅游示范村寨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美丽的甘堡藏寨、桃坪羌寨和木卡羌寨,只是理县打造精品旅游村寨的一个缩影,藏羌村寨的重建与发展旅游结合,给当地村民增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甘堡藏寨:凸显藏式旅游新魅力

  飘香的金桂,美丽的广玉兰,一排排的金叶女贞,将新近建成的理县甘堡藏寨广场装扮得如同大都市的公园一般。而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居,极富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又让人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千里藏羌文明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甘堡藏寨在经历了“5·12”地震后浴火重生,如今凤凰涅槃般重现在理县甘堡乡甘堡村。

  准备在村里开一家藏家乐的甘堡村民达吉说,房子刚刚建好时,就有很多成都重庆的自驾游客到他家来打听,问能不能接待住宿。他们的话让原本只想把损坏的房子再修起来的达吉开了窍,于是,他决定添置一台36寸的液晶电视,并把家里的住房按照小单间的标准进行打造,当然,房间的布置一定要保持藏族特色,因为达吉明白这样的装修风格才能留得住客人。

  陪同参观的米亚罗桃坪景区管理局副局长贺思怒告诉我们,甘堡藏寨是嘉绒藏族五屯四土文化的集中体现,堪称“嘉绒藏区第一寨”,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百户藏人聚居,寨内格局犹如小布达拉宫般独树一帜;它里面的守备衙署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为藏羌地区仅存……它是古堡和古战场的再现,是嘉绒藏族文化、石头建筑文化、清代军事文化、危关古栈道文化的浓缩体。

  震后,理县和援建方湖南省本着“原址重建、修新如旧”的原则对甘堡藏寨进行重建。重建按照“传承文化,保护特色;修复文物,重建家园;老寨新村,对立统一;恢复藏寨景观、完善旅游功能;理顺水系、营造水景”的理念,以日落河为轴线,划分为核心区、新区、景观区三个功能区,如今,已新建了广场、白塔群、寨门、雕楼、转经楼等标志性建筑,以及游客接待中心、演艺厅等旅游服务功能设施。

  而今,当地村民也开始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将眼光从种植白菜转移到来来往往的游客身上。除了达吉等人要开藏家乐和农家乐,58岁的村民胡文秀家也准备做点小生意了,她告诉我们,“现在路修好了,来理县看红叶,耍藏寨、羌寨的游客是越来越多了,我家儿媳妇开了个小卖部,平时一天都要赚个四五10元,人多时还能赚上百元,比以前种大白菜轻松多了。”

  桃坪羌寨:神秘古堡再展雄风

  理县的桃坪羌寨因典型的羌族建筑、交错复杂的道路结构被称为“东方神秘古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桃坪老寨震后修缮中标价接近5000万元,修缮主体包括景点恢复重建、服务功能配套设施及景区基础设施等建设共计113个单元。加上桃坪新羌寨建设投入的1.5亿元,整个桃坪羌寨的建设接近2个亿。

   在桃坪羌寨,吸引游客的不仅是它的碉楼建筑和地下水网,还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饮食文化。羌族客栈“尔玛人家”就是桃坪羌寨的代表。

   我们到羌寨的那个上午,正好碰上曾主演200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获奖影片《大象》的约翰·罗伯特和当红影星李小璐在“尔玛人家”拍《古堡之吻》,这部讲述一位美国青年为了完成建筑学毕业论文,只身来到中国西部最古老的羌寨与一位美丽的羌族姑娘邂逅,共谱恋情的电影将让羌文化传向世界,助阵羌文化申遗。

   之所以选中“尔玛人家”为《古堡之吻》的外景地,用该片导演田芬的话来说就是:这里保持了最传统的羌民族文化。

   的确,在“尔玛人家”主人陈硕家,我们看到了火塘、羌绣、羊头、弓箭、甚至还有几张老兽皮。客人围坐在火塘喝酒聊天,那份感觉是都市人最想寻觅的。

   “尔玛人家”的羌族餐饮在当地也是非常有名的。主人陈硕说,地震当年他们就恢复了营业,这两年生意也不错。托共产党的福,除了政府帮他们修缮地震受损的老房子外,自己又在桃坪新羌寨建起了一栋528平米的羌楼,新羌寨开寨经营后,自己的生意也会越做越大的。

   陈硕还向记者透露,为了让自己的羌族客栈办得更有民族特色,自己每年都会抽时间去丽江等地学习、考察,去年还出钱让自家店里的厨师和服务员全体去了一趟丽江学习别人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意识,他说,只有不断地学习,了解客人的需求,才不至于落后于时代。他也希望自己的乡亲们能和自己一样发展旅游,发家致富。

   理县桃坪乡党委书记马治国碰到我们时刚刚参加完一个上级的检查汇报会,他说自己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还有许多细小的工作需要去跟村民沟通。

   看着这个刚刚当上父亲12天,却没有时间陪伴在妻子和儿子身边照顾他们一下的基层干部,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魏巍的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是的,在魏巍他们那个年代,军人是最可爱的人,而在当今社会里,那些默默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干部们也算得上是最可爱的人吧!

  木卡羌寨:发挥休闲度假优势

   地处岷江河畔和阿坝州千里藏羌文化走廊重要地段的木卡乡木卡村是羌族的重要聚居地,被誉为“岩石上的羌寨”,具有农业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的潜在优势。

  

  “5·12”地震将老木卡村农房、村道、水利设施等损毁严重。政府果断决定,在全力保护古羌民居建筑特点的同时,挖掘古羌文化亮点,依托老村将对面的新村打造成体验古羌文化的休闲度假基地。

  木卡村为此成立了村旅游协会并对村民进行了旅游技能培训,确定了旅游示范户6户,修建旅游公厕,规范旅游标识标牌,解决了木卡村32户260米的排污问题。

  总投资1200万元打造的木卡羌寨也是理县最先通过精品旅游村寨验收的村寨。当地的村民基本形成了创建旅游村寨,人人有责的意识。

  我们去木卡村那个下午有点降温,一阵阵的秋风将路旁的树叶不停地吹落在地。一会儿,风停了。太阳悄悄地露出脸来,我们居然看见几个村民不约而同地拿出扫帚和撮箕到同村公路上打扫起落叶来,好奇心驱使我近前一问:“大姐,这段地是不是你负责的清洁区?”这位叫陈金平的羌族大姐也许觉得我问得很奇怪:“我没得啥子要负责的清洁区,看到地上脏了有叶子就把它扫了三,未必还等它摆在路上啊,多难看嘛。影响我们村的旅游环境。”陈大姐的话让人觉得,木卡人环保意识超前了。

  在退休教师杨贵清家,我们看到了一栋装修舒适温馨的农家乐。杨贵清告诉我们,他家房子在地震中全部被震毁,震后,他在政府的引导下,在这里投资70万元,建设了一栋500多平米的三层小楼。自从房子建成后,就吸引了不少到理县来的度假游客。“客人只需花100元,就能在这里包吃包住一天。”杨贵清说,现在淡季了,他又把房子长期租给援建施工单位,这样每年也有四五万的收入。

  全部统一建好的木卡村116户民居都保持了羌民族的建筑风格,村民们还在房前房后种植了李子、甜樱桃、葡萄等小水果,这些项目又能够快速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推荐阅读
四川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