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考及对策
黔东南丹寨县历史悠久、风光优美,民风古朴、文化多彩,分布有石桥、卡拉、排莫等一批特色民族旅游村寨,以鸟图腾文化为代表的“丹寨锦鸡舞”受到国内外游客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赏,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度假场所和避暑胜地。
一、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业具备的条件
(一)气候资源独特宜人。丹寨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度14.2℃,被誉为“中国西部避暑胜地”。
(二)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全县有省级文物2处、县级文物19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县级130项,省级12项,国家级7项,有“非遗”文化之乡美称。
(三)自然风光优美迷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发育完整,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3%,各种动植物1500余种,素有“物种基因库”之称。
(四)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地处凯里、都匀两个全国旅游优秀旅游城市之间,为贵阳至黎从榕重点旅游区的第一站和必经之路,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和即将修建的凯(里)羊(甲)高速公路将使丹寨成为黔东地区进入珠三角的南大门、桥头堡和枢纽站。
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丹寨县旅游业大约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几年来旅游经济取得较好成效。2009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为33.41万人次,同比增长4%,其中旅游接待入境人数为13730人次,同比增长96%;旅游综合收入8314.47万元,同比增长35%。旅游业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二)旅游设施得到改善,接待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丹寨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划拨一定资金,支持旅游宣传促销、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民族旅游村寨有11个,旅行社、星级宾馆及避署休闲山庄26家,接待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三)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特色旅游产品、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已初步形成以石桥古法造纸和卡拉鸟笼等为特色的民族文化工艺产品群,以大簸箕建筑和王家苗寨等为中心的原生态民族风情旅游产品群,以石桥穿洞和摆泥天镜等为重点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群,以龙泉山寺庙和城南万寿宫等为象征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群,可为游客提供观赏、运动、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综合服务。
(四)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树立了良好的旅游形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通过编制旅游宣传画册、出版系列图书进、建丹寨旅游信息网页、邀请各级媒体拍摄采访、举办节庆活动等手段不断强化进行宣传促销。
(五)旅游商品开发成效明显。石桥古法造纸、苗族蜡染、苗族“嘎闹”服饰等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丹寨旅游商品中的精品,卡拉鸟笼、排牙芦笙以及兴仁刺绣、南皋根雕艺术等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审美价值。
三、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旅游产品开发整体水平不高,围绕自然风光、原生态民族文化开发的旅游产品档次低、精品少、缺乏创意。
(二)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单一,功能不全,没有形成能够带动全县旅游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三)旅游景点(区)分散,没有穿成线、联成片,“旅长游短”,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相对较高。
(四)投入不足,旅游景点(区)可进入性差,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程度较低,停车场、给排水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五)旅游人才缺乏,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管理粗放,服务技能和素质低下,环境和卫生习惯差,难以满足游客的品质要求。
四、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定位及思路
(一)发展定位:以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为主调,以避暑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以“两高一快”为依托,大力发展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重点打造丹寨特色旅游——“中国西部避暑胜地”、“锦鸡舞的故乡”品牌,将丹寨建设成为雷公山旅游圈和黎从榕侗族旅游圈的支撑点和衔接点,打造成为两广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避暑休闲旅游胜地和“后花园”。
(二)发展思路
1、紧紧抓住厦蓉高速公路和凯(里)羊(甲)高速公路过境修建这一历史性机遇,大力开发都柳江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国际旅游精品线和苗族风情旅游线。
2、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着力开展金瓜洞、乌坝河水库服务区、龙泉山—岔河风景名胜区的项目申报与建设,做大“避暑休闲”旅游产业文章;以特色民族村寨为切入点搞好规划,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着力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
3、依托“避暑休闲、硒锌资源、鸟图腾文化、古法造纸”四张名片,借助“非遗”文化优势,着力打造“非遗之乡”。
4、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旅游业发展,构建旅游“六要素”协调发展的格局,形成遍布全县景区的旅游网络。
5、借厦蓉高速公路羊甲互交出口的优势,对该互交出口服务区及邻近片区1000亩土地进行集中连片开发,整合全县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将之建设成为西南出口最大的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
五、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继续实施文化旅游“十个一”工程,采取走出去方式,大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宣传推介,举办、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会展活动,努力提高丹寨知名度,提升丹寨旅游整体形象。
(二)完善产业政策,科学编制规划。健全有利于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丹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则》,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
(三)加强旅游人才培养。从县情实际出发,以培养、培训、引进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支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队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营造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四)突出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依托民族风貌、风情、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大力开展具有特色的乡村原生态旅游,民族工艺旅游。
(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投入,力争“十二五”期内建成石桥、龙泉山、卡拉、排牙、金种农场等一批景区(点),使之成为全县特色突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宜人的核心景区。
(六)高起点规划建设金钟工业聚集区,主动对接东部产业转移。抓住州委将丹寨金钟农场作为 “金钟工业聚集区”机遇,超前做好工业区内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金钟工业区内修建旅游商品开发和加工市场,重点在“购”上下功夫,以“购”带动其它五大要素,形成一个特色旅游点。
(七)着力打造“非遗”之乡,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围绕打造锦鸡文化品牌,抓紧项目库建设,借助“非遗”文化优势,着力打造“非遗之乡”,做大以石桥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苗族蜡染、卡拉鸟笼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整合丹寨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打造鸟图腾文化(锦鸡文化)实景展演和舞台演出新品牌。
(八)大力实施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富民工程。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示范村、生态文明富裕村、整村推进等项目集中捆绑到民族文化村寨进行建设,重点打造石桥、卡拉、高要等民族文化村寨。
作者: 丹寨县旅游局副局长 潘万香
贵州梵净山旅游攻略【一日游】,梵净山旅游攻略,梵净山官方网站
深圳出发青海旅游 青海湖 嘉峪关 敦煌莫高窟6日深度游
石家庄到贵州旅游团 石家庄到贵州黄果树瀑布、小七孔双飞六日
黄果树/小七孔/西江/镇远/梵净山/甲秀楼/多彩贵州风6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