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旅游展会资讯>安徽旅游资讯>正文

姜尚故里安徽临泉县借力世博牵手上海

2010-07-28 来源:安徽省旅游信息中心
1567 90 0
【导读】春到流鞍河 有“姜尚故里”之称的临泉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我国大陆人口第一大县,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过去十多年间,与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一样,在外界看来,顶着“农业大县”帽子的临...

        春到流鞍河

  有“姜尚故里”之称的临泉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我国大陆人口第一大县,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过去十多年间,与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一样,在外界看来,顶着“农业大县”帽子的临泉发展得可谓不愠不火。

  “一个城市、一个县域如何发展,其自身定位、发展战略、突破路径至关重要。”临泉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爱民如是说。去年起,临泉县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发起了“安徽在崛起、临泉怎么办”大讨论,随后提出了工业立县、商贸强县、人才兴县“三大战略”。今年上半年,临泉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呈现出加速向好的态势。

  正当各地将招商引资作为“进位争先、奋力崛起”的重要工作及突破口之际,临泉县委书记朱爱民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临泉也要打好‘农业牌’”的理念。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期间,朱爱民亲自上阵、当起了“推销员”——在上海举办“临泉优质农产品推介会”,集中展示临泉发展“绿色农业”的最新成果。

  会议期间,早报世博记者对朱爱民进行了一次深入采访。朱爱民说:“世博会的举办为临泉走进长三角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将利用好这个平台,进一步向上海、向世界展示生机勃勃、前景无限的新临泉。”

  开拓上海农产品市场

  加速融入“长三角”

  记者:临泉沃土平畴,气候适宜,物产丰饶,临泉县也一直是“农业大县”,但这顶帽子似乎也成为束缚临泉快速发展的“绊脚石”。那么,现在临泉在发展农业上有何新思路?

  朱爱民:临泉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畜产品生产百强县、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在农业生产上,我们突出“绿色”、“环保”、“科技”、“产业化”四个主题。

  首先是绿色。临泉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今年又被命名为“中国绿色名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了临泉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同时,我们实施“无公害食品生产计划”,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临泉已有26个农产品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其次是环保。我们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污染预防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全县形成了“林—草—牧—沼—菌”等10多种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方共赢。

  再次是科技。临泉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科技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最后,是产业化。主要举措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中精力抓好“一园四区五基地”建设。“一园”,即沪皖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四区”,即粮食、水产、养殖、循环经济四个示范区;“五基地”,即中药材、瓜果、食用菌、蔬菜、花卉五个种植基地。

  记者:战略领先是“走出去”的关键。在大力开拓上海农产品市场、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圈方面,临泉县有着怎样的战略规划及竞争策略?

  朱爱民:临泉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圈的合作和交流,关键是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分工合作、互惠共赢。临泉将立足自身的优势,建立“三大基地”,实现“三个对接”。

  一是面向长三角的农牧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临泉盛产粮食、肉蛋奶等农副产品,在参与长三角的分工合作中,农业资源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将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把临泉打造成长三角的“菜篮子”和“粮袋子”。

  二是面向长三角的劳务输出基地。临泉是大陆人口第一大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80万左右。而长三角地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刚性需要不断增长,结构性劳动力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临泉在劳动力输出上与长三角的合作有着广阔的空间。

  三是面向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基地。长三角纺织、食品、机械等传统行业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扩张,临泉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规划了一个33平方公里的省级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服装加工、食品加工、机械电子、家具生产等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承接基础和空间。

  “三个对接”就是工业对接、农业对接、资源对接。目前,长三角商务成本不断增高,而临泉在土地、劳动力上价格相对便宜,综合商务成本只有沿海的1/3左右,有利于长三角降低生产成本、转移产业。今年就有投资6亿元的江苏东盾纺织园、投资5亿元的扬州工业园等项目落户临泉。

  上海是一个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对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的需求会不断的增加,这为临泉开拓上海农产品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皖沪已签订了《食品农产品互认协议》,通过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可加快临泉农产品挺进上海市场的步伐。

  做活“人”字文章

  兴盛文化产业

  记者:临泉作为大陆人口第一大县,在人力资源上拥有很大的优势。那么临泉如何把“人”的优势深挖出来,做活“人”字文章?

  朱爱民:临泉常年跨地区务工人员达60多万人,年创劳务收入近40亿元,是闻名全国的劳务输出大县。面对这一县情,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力争到2012年,每年组织培训劳务输出人数保持在1万人次以上,平均每年增长保持在5%以上,届时劳务总收入力争突破50亿元。

  一方面是走出去。积极拓展劳务派遣业务,加强与全国各大用工城市的联系与合作。目前,在上海就有临泉籍民工5万人左右,在整个长三角地区有30万人。二是引回来。今年起,县委、县政府设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我们已在部分乡镇启动建设10个以上工业集中区或农民工创业园,引导有创业愿望并符合创业条件的人员进入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把人口变人手,把人手变人力,把人力变人才,全面做活“人”字文章。

  记者:临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请问临泉在文化发展、繁荣方面有何规划?文化发展又将为临泉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哪些支撑?

  朱爱民:临泉是全国文化先进县,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建有沈子国,是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的封地,秦、汉、魏、晋、唐时期就在此设县。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姜尚,东汉大文学家蔡邕,诗人蔡文姬都是临泉历史名人。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建设文化名县为目标,按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发扬传统文化与做大文化产业并重,坚持市场和政府共同推动的原则,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首先,是打响姜尚故里、生态家园、淮北粮仓、豫皖商都、美食之城、杂技之乡“六张名片”。其中,着重挖掘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杂技文化产业。临泉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杂技、马戏)”。目前,我县有杂技、马戏团体890多个,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全年收入超3亿元,“临泉杂技”被列入文化部和安徽省重点扶植的区域文化品牌。

  其次,做大毛笔工艺文化产业。临泉素称“毛笔圣地”、“北国笔乡”。临泉毛笔兴起于明永乐年间,以尖、圆、齐、健四德俱全,刚劲飘逸、珠圆玉润等特点誉驰书画界。李先念同志曾为临泉题名“笔乡”。目前,临泉年可产20万支、300多种毛笔。县委、县政府正着力将这一产业发展壮大。

  三是发扬光大肘阁、抬阁民俗艺术。临泉肘阁、抬阁是具有独特的淮河风情的民俗艺术,是集戏剧、绘画、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2008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临泉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投资2亿元的姜子牙文化公园正在规划建设中。临泉的生态旅游景点较多,如柳家花园盆栽荷花闻名中外,有观赏荷花珍品600多种,并成功申报了上海吉尼斯世界记录。我们将大力打造现代休闲文化、节庆娱乐文化(山羊美食节、桃花艺术节)等,通过精心组织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为了给繁荣群众文化提供良好载体,县委、县政府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了县城总体规划,2011年将完成集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县梆剧团为一体的县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目前,投资7500万元的姜子牙文化广场、投资1.2亿元的杂技广场和投资1.5亿元的体育中心正在建设中。

推荐阅读
安徽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