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云霞大凉山 魅力无穷
凉山,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道水,每一片土地都生长传说和神话,生长春天的故事,生长超越时空的奇迹。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首府西昌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绿树常青,鲜花不败,天空净朗,月亮皎洁,素有“月城”之雅称。
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形成了我国西南的民族大走廊。
凉山的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孕育了远古文明。翻阅凉山的历史发现,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据《史记·五帝本纪》、《水经注·若水》等记载,轩辕黄帝之子昌意因德劣不能承帝业,被贬为诸侯,“降居若水”(若水即雅砻江)。昌意取蜀山氏女为妻,生颛顼于若水之野(今冕宁县境)。
凉山有三重屏障,就是高山、密林、大江。与大自然相融的凉山给人类奉献了“自然风光美、人文风情浓”画卷。现在,在凉山境内发现的不同时代的各类文物点已经有2000余处,全州收藏的文物已达30000余件,完整见证了凉山历史。
民族走廊书写永恒的文化丰碑
追寻历史,2000多年前,有两条鲜为人知的著名古道经过凉山:
一条是 “南方丝绸之路”;一条是“茶马古道”。
今天在凉山世居的14个民族的先民,就是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这两条民族大走廊,在这里迁徙、繁衍、交往,共同开拓和捍卫着祖国的西南疆土,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为人类保留下一条特殊的历史文化沉积带,其中有些原生态文化,如彝族毕摩文化、摩梭人母系社会形态的婚俗等,至今都还“活”着,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民族文化大观园中最璀璨的明珠
多民族聚居,多文化相融,是凉山文化链的又一个特点。
凉山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毕摩文化古老而神秘,彝风彝俗独特而多彩,堪称彝风经典。
凉山有 “人类母系氏族的活化石”——泸沽湖摩梭人的社会文化和走婚习俗,既古典又现代,既浪漫又多情。
凉山还有被洛克称为 “中国黄教喇嘛之地的木里王国”,最后的香格里拉,一片圣洁的土地……
凉山彝族自称“诺苏”,无论在彝族山寨,还是在彝族聚居的腹心地带,仍然延传着固有的生活方式,彝族的传统文化仍然保留着古朴、独特的原生面貌,彝族所恪守的价值观中无处不闪烁出大山的魂气。
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核心文化。它凝固了彝族原始信仰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其共时存在状况,它反映了彝族先民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的历史发展序列,也再现了彝族社会生活中的原始宗教信仰。它以万物有灵为基础,祖先崇拜为主导,自然崇拜为辅助,图腾崇拜尚遗存的共时并存态势。种种信仰引起的崇拜,是远古彝族先民生存的法宝。
彝族爱美,珍惜美,堪称为典范。悠久的“选美”历史,成为人文风情中的浓墨重彩。凉山彝族地区各支系之间都围绕“美女”有不同的传说。“依诺”支系的“甘嫫阿妞”,“圣乍”支系的 “布阿诗甘伟”,这些都是不同支系和地区公认的传统美女形式。千百年来,彝族人每年过火把节时,都要开展选美活动。民歌:“美丽的姑娘,黑漆漆的辫子,水灵灵的眼睛,眼睫毛像夕阳,秀长的鼻梁,薄薄的嘴唇,像蜂王的腰,有一对天鹅似的脚,蜜蜂绕花飞,小伙子绕着姑娘转,选美人的眼睛双双落在姑娘身上。”记录着彝族美的标准。
凉山彝族选美,不仅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且还有超越时空性和超越地域性,成为民族大花园中最耀眼的带有古朴和泥土芳香的索玛花,与日月同辉……
凉山 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重要增长极
仲夏八月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季节,一个充满收获希望的季节。在这火红和浪漫的金色日子里,凉山喜事连连:
与世界著名“金叶”之国津巴布韦签署合作协议,凉山打造世界级优质烟叶基地工程全面启动;冕宁成功引资18亿元新建稀土高能贮氢动力电池产业;美国沃尔玛入驻凉山……
各路企业家纷纷踏上凉山这块投资热土考察投资项目。火把节期间将举行国际招商引资说明及合作项目签约洽谈会,届时至少有由世界500强、国有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及侨资企业构成的200户客商参加招商引资及合作项目签约洽谈会,目前确定签约项目50余个、可签约金额近200亿元。
▲
资源富集 得天独厚极具优势
凉山不凉,在这块热土上有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可开发量6000多万千瓦,其中,国家在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三江”流域上规划的14座大型水电站中,凉山境内就有11座,总装机达5000余万千瓦。
凉山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84种矿种中,稀土、富铁、铅锌、铜、锡等金属储量居全省第一。
安宁河谷平原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第二大平原,有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被誉为“川南粮仓”和各类动植物的基因库,是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
土地、气候、物种所形成的“黄金组合”,使这里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单产高、质量优。所产烟叶可与世界最好的津巴布韦烟叶媲美,是国家优质烟叶、储备烟叶、出口烟叶的重要基地。
西昌洋葱、德昌蒜薹各类蔬菜具有“早、优、高、稀、特”等优势;盐源苹果、会理石榴、雷波脐橙等水果享誉中外。
极具魅力和绚丽多彩的民族及旅游资源更是美不胜收,“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黄金”组合、“自然风光美、民族风情浓、科技含量高”已成为凉山享誉中外的旅游名片。
据今年6月国家统计主要经济指标综合考核报告,凉山州已进入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二位。2009年凉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7.11亿元,同比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7亿元,增长2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7.03亿元,增长57.8%,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经济指标。
今年上半年,凉山州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亿元,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1.3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8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增长39.2%;财政总收入45.8亿元,增长3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6亿元,增长3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
▲
蓄势爆发 大步迈向“第一方阵”
“天天都是艳阳天,年年都是投资热”是凉山的真实写照。
投资300亿元的凉山锦屏二级水电站实现大江截流;依托探明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达13.73亿吨的资源优势,凉山与攀钢集团合作,投资171亿元在西昌兴建钒钛基地,用2-3年时间建成投产,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182.50亿元;投资16亿元年产100万吨雷波县磷铵项目第一期50万吨磷酸一铵产品下线;投资12亿元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总投资36.6亿元;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四川稀土“采、选、冶、加、研”一体的现代稀土产业工业园区,与我国百强企业江铜集团强强联合,总投资36.6亿元……
今年凉山新建和续建重点建设项目达153个,涉及农林牧水利、交通、能源、特色产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其它等七大类,计划投资408亿元,并且还有43个总投资为5055亿元的储备项目。1-6月已累计完成投资200亿余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在西部大开发和四川西部重要经济增长极、西部重要交通枢纽建设中,凉山注重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今,西攀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雅西高速将于2011年底贯通,客容量为130万人的西昌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的成昆高速铁路已破土动工,将于2014年底建成,届时将形成以西昌为核心的西部区域交通枢纽,凉山将成为东南亚的发展经济合作圈的重要伙伴之一。
凉山,发展项目的热潮列阵而来,一个接一个开花结果。高密度的项目投入,使凉山经济发展实现从量到质的嬗变,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凉山速度”。凉山正在大踏步地向全省经济 “第一方阵”的目标迈进。
▲
大抓项目 提升产业作用民生
“项目是纲、纲举目张”,“不抓项目就是失职,抓不好项目就是不称职”,这是凉山州委、州政府的发展理念。
立足于快、着眼于好,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品牌开路。坚持工业强州、生态立州、开放兴州,一手抓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建设,一手抓 “大凉山”扶贫攻坚和藏区民生工程,放大西昌经济圈的辐射作用,培育经济增长极,提升安宁河谷、“三江”开发的带动作用,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州形成了“重企业、抓项目、兴产业”的良好氛围和发展环境。为确保项目工作落实,凉山州严格实行了“常委包片,副州长、县(市)长分线,人大主任和政协主席切块”的项目工作机制,按照定项目、定领导、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的原则,采取一个领导联系一个产业、一个企业、一个项目的办法,将九大产业链涉及的项目建设逐一分解落实到每个领导干部头上,从责任机制上把抓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形成主要领导抓主要项目,分管领导抓重点项目的工作格局。坚持将用人导向与项目考核结合起来,把完成重大任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检验和考察干部的主战场,作为识别和使用干部的主阵地,从用人机制上激活了抓项目促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武汉出发去九寨沟双飞6日游报价-开心旅行从这里开始

兰州到九寨沟旅游 九寨沟4日超值游

5A景点青城山、都江堰一日游_青城山都江堰纯玩、2环内上门接

川渝往事-山城天府大环游重庆+成都一次玩遍5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