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安徽旅游资讯>正文

“非遗”绝活谁来传承?

2010-07-17 来源:安徽日报
1017 68 0
【导读】当涂县“太平府铜壶”列入安徽省首批非遗项目,唯一传人年届古稀;一间门面有店无坊无学徒—— 今年67岁的张恒兴师傅,这段时间很难过。作为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
         当涂县“太平府铜壶”列入安徽省首批非遗项目,唯一传人年届古稀;一间门面有店无坊无学徒——

  今年67岁的张恒兴师傅,这段时间很难过。作为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平府铜壶”手工制作技艺的唯一传承人,原本省市有关方面拟定让他在上海世博会的安徽馆里一展身手,后因他罹患中风而被迫取消。张老感到痛心和遗憾,让他觉得伤感的是,“太平府铜壶”制作技艺后继无人。他说,自己要是有一天突然“走”了,这一技艺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据史料记载,太平府铜壶产于当涂县,俗称紫铜壶,兴起于李唐王朝的中期,到元至正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55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自采石乘船渡江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后便被冠以“太平府铜壶”之名至今。民国时期,当涂县的太平府铜壶参加在芜湖举办的国际铜壶博览会,一举荣登榜首,其制作技艺,解放前还曾被编入小学教科书。 2007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张恒兴也由此成为太平府铜壶制作技艺传承人,并获得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职称。

  生于1944年的张恒兴,世居当涂乡下,自幼随父学艺,其父解放前曾在县城开了家名震一时的“张永兴铜壶店”。解放后,张家的店和张氏父子及师徒伙计一起并入“当涂县国营五金机械厂”。尽管“五金机械厂”不再制作太平府铜壶,但张恒兴却潜心钻研,掌握了“太平府铜壶”独特的手工制作工艺。张老不仅能制作重达百公斤的大壶,也能制作只存杯水的小件;不仅能制作弧形壶、线形壶,也能制作用于茶道表演的长嘴壶,其纯手工制作工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可惜,正当太平府铜壶的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渐受重视时,作为这一绝活的唯一传承人的张恒兴,却于2006年12月患脑溢血中风。

  原本张老儿子是最理想的继承人。可是儿子初中毕业后,跟他学了两年,就不学了。嫌没保障,就招工进单位了。现在当大客车司机,跑长途。他想指望孙子,但孙子今年才13岁,说要等考完了大学后再说……

  日前,在当涂县城西大街一间临街的门面房里,行动困难的张老告诉记者,这间2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是家传的老宅。 2007年,太平府铜壶成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县里拿了1万元,将他家的这间门面房改造成“太平府铜壶店”,做了个门楼招牌,几块展板,他拿了10来把壶放在架子上摆着给人看。张老说,来买的人多了,可卖了就没有了。因为他不能做壶了,一把壶他都不卖。店里又没有学徒,整天就他和腿脚不便的老伴及偶尔过来闲聊的街坊邻居,守着这个纯摆设的“店”。

  张老现在1个月也就1300元的退休金。有人劝张老把这做样子的“店”租了,贴补家用。再把壶都藏起来,没人学更好,将来成绝品,还能发大财。然而,张老不这样想,他说,趁如今他还能教,想带几个徒弟,让这门手艺后继有人。

  告别时,已是黄昏,记者回头看着张老独自坐在昏暗的小屋中,显得孤独无援,很无奈……

推荐阅读
安徽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