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四川旅游资讯>正文

我省构建非遗传承保护五级网络

2010-06-30 来源:四川日报
806 34 0
【导读】日前,一块醒目的招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扬琴传承基地,挂在了成都大慈寺社区活动中心,这是四川非遗的第一个村(社区)级传习所。站在金字招牌下,省文化厅副厅长泽波将时间倒推:6月17日,汶...
    日前,一块醒目的招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扬琴传承基地,挂在了成都大慈寺社区活动中心,这是四川非遗的第一个村(社区)级传习所。站在金字招牌下,省文化厅副厅长泽波将时间倒推:6月17日,汶川县龙溪乡羌人谷文化博览馆正式对外开放;6月11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挂牌成立……密集的信息围绕着一个主题:我省基本搭建起 “省—市—县—乡—村(社区)”的非遗传承保护五级网络。
    省文化厅最新统计显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经超过1万项,在单体文化资源数量上名列全国前茅。自2005年,我省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富集的资源一步步纳入由上而下的非遗保护体系。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犹如“中心服务器”,逐步成为信息采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中心;成都非遗公园这样的大型展示、活动基地,将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场所;以茂县新羌城为代表的县级传习场馆,则是网络中的管道,承上启下的放大非遗生存空间;汶川县龙溪乡羌人谷文化博览馆作为乡级支点,为非遗保护提供最基层的技术支撑;而以大慈寺社区为代表的村(社区)级传习所是整个保护体系的“细胞”,让非遗传承具有“点”的效应。
    支起的网络,也让非遗的数量优势正逐渐转化为产业优势。省文化厅产业处处长强金武的信息库里有一批典型个案:《巴山秀才》等川剧经典剧目在走市场的摸索中,已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四川文化品牌;雅安的“南路边茶传习所”,不仅传习了百年历史工艺,而且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成为当地一项与文化旅游紧密相连的重要产业;在峨眉山,“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借传统武术的影响力,成为旅游相关产业综合开发的重要纽带。
    “传统手工技艺、美术、医药、戏剧、舞蹈和音乐,对这些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的非遗,实施合理的生产性保护,使其植根于当代生活、焕发新活力是完全可行的。”强金武认为,活态传承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生产性保护同样可以服务当代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在西南民族大学专家刘志荣看来,五级网络意在让非遗“活”在百姓中。“持久性的培植和提升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才是非遗保护的根基。”

推荐阅读
四川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