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福建旅游资讯>正文

岛内唯一畲族聚居点钟宅旧村改造 成厦门“新天地”(图)

2010-06-10 来源:海峡导报
9962 77 0
【导读】城市建设要“保持风貌、保持特色”、“防止盲目求新,尽量留空保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在岛内提升项目启动仪式上的一番话让人耳目一新。 的确,与很多地方的大拆大建相比,“尽量...

        城市建设要“保持风貌、保持特色”、“防止盲目求新,尽量留空保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在岛内提升项目启动仪式上的一番话让人耳目一新。

  的确,与很多地方的大拆大建相比,“尽量留空保旧”透射出城市建设决策者更多的责任和更远的目光。岛内片区改造将如何处理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如何让未来的厦门保留一扇窥探历史的窗口,令人关注。

  本报今日推出“大厦门,为历史让道”系列报道,带你一起走进老片区的街巷,回顾、展望这些老片区的过去与将来。

  作为厦门岛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落后厦门多年后,钟宅畲族旧村迎来史上最大的一次“改造”。

  5月15日,这个厦门最大的旧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颇受外界关注的是,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防止盲目求新,尽量留空保旧”的新城市开发思路,“新钟宅”不仅原有记忆得以保留,并试图成为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城市开发新样本。

  走进改造“深水区”的钟宅,其难以割舍的畲族文脉再次频频被提及,其耗资52亿元打造的厦门“新天地”,将成为厦门的另一张名片。

  最大改造“钟宅人”第二次转身

  雨过天晴,年过七旬的钟亦文老人坐在老榕树下,对记者说:“往后这里又要大变样了!”

  顺着老人所指的方向,原本老人熟悉的山落、田园、鱼塘,已被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居住区所取代。这块数千畲族居民生活了六百多年的土地上,正在建设新家园。

  渔民出身的钟亦文,至今对“赶海”生涯颇为怀念。他说,钟宅湾村民祖祖辈辈都是渔民,自己十几岁就跟着村里大人下海去了。

  湖里大道的开通,使得钟宅生态开始“转身”:交通便利,大量的工厂开始涌进钟宅,一些有胆识的村民开始兴建通用厂房、出租房;近几年,村里的鱼塘、田地等被征用获得的一些补偿款,村民再次用来修建房子,于是多数人从渔民身份转身成为“包租公”或“包租婆”,房租成了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掐指一算,现在村里出租房有上万间,即村民每月都有上百万元的房租收入。

  5月15日,随着这个厦门全市规模最大、实行保护性开发的旧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近4700名“钟宅人”即将面临再一次转身:从渔民转变为房东之后,他们朝着真正意义上的居民、股东身份转换。

  六百年精耕一段难以割舍的畲族文脉

  与其它旧村改造最大不同的是,这片土地,是厦门本岛发源地之一,也是岛内唯一的畲族聚居点,村内有丰富的历史遗迹。

  相传明太祖洪武年间,钟姓有勇猛汉子下山至闽海边的钟宅,至今延绵六百余年。

  钟宅至今保留许多完整的宗祠庙宇,仍可看出村民传统的民俗烙印。以“钟氏宗祠”为例,其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几经修缮,已从当初的一座小祠堂,变为现在的大宗祠。六根两米多高的旗杆分成三对,在宗祠前广场上已矗立五百多年。

  延续至今的“烧王船”习俗是其中一个缩影,已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到烧王船的节日,每家每户都要杀鸡宰羊,祖庙里里外外都摆不下了。”老年人协会几名老者描绘着那场面:锣鼓喧天,爆竹震耳,舞龙舞狮队在村前村后穿梭,非常热闹。

  现在,虽然钟宅富甲一方,但钟宅居民对一些杰出的先辈给钟宅留下的宝贵遗产依然骄傲不已。据介绍,钟宅人下南洋的亲戚很多,知名的如钟佑秧,靠着勤奋与机灵在南洋开了一家大当铺,赚了钱回来建造了钟宅最漂亮的红砖楼———福寿楼。

  在面对整个城市开发的步伐,钟宅畲族社区书记钟仁安坦言,对于钟宅人来说,最大的一个愿望即是最大可能地保护、保存能够延续畲族古民俗、民风和文化底蕴的东西,“这是钟宅的前世今生、文脉一代代流传,对于钟宅人来说,这是不能斩断的根脉;对于厦门来说,作为本岛的发源地,作为连接海峡两岸的一个窗口,这样的历史弥足珍贵”。

  留住记忆解密“新钟宅”开发模式

  作为本岛唯一的畲族聚居点,如何在保护历史与现代开发“不冲突”,成了钟宅旧村改造的重大难题。

  “其实,能否对钟宅独特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已成为考核钟宅旧村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钟宅畲族旧村改造指挥部相关负责人陈先生如是说。

  这也使得这里的指挥部格外与众不同。在指挥部最显眼的一楼,“钟宅社展览馆”清晰地展示着钟宅独特的闽南畲族文化。记者注意到,这不仅展示了畲族崇尚祖先的习俗旧貌、基本保存完好的老屋古厝等资料图片,还陈设了钟宅系列宣传品。

  “很多村民,也是通过展览馆了解自身的民族文化。”陈先生不无得意地表示,这也成了指挥部与村民沟通交流的窗口。在陈先生看来,这个展览馆想传递一个信息,即旧村改造将对居民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进行保留。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今巧妙、灵活、创意地解决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让相关设计院颇费脑筋。

  “钟宅湾,作为厦门岛内最后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在开发过程中同样在不断调整思路。”相关负责人表示,负责钟宅村片区的相关设计院,在深入与钟宅村民沟通,在对钟宅的历史进行探访后,自身也被原住民文化深深吸引,提出了“保护指导开发”的思路,将钟宅畲族原有的文化底蕴特色元素与民俗风情渗透到整体规划中。

  在这份规划思路里,记者看到了一个约9万平方米的红色区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最核心的区域,将是预留的民俗用地。这里是钟宅旧村的发源地,上述的宗祠庙宇、畲族古老的大厝以及上世纪初兴建的具有欧式风格的洋楼等,它们都将保留下来,成为城市博物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钟宅旧村的周边,将被拆掉改造成社区商业街、酒店、学校、高档住宅区、安置房等配套设施,与散落在旧民居中的古厝和文化古迹融为一体,成为人们享受现代生活与体验厦门畲族原住民文化的中心。

  “不仅钟宅人的自身历史不会丢,还会对其丰富,让更多厦门市民分享这份独特文化魅力。”负责拆迁改造的天地建设相关负责人如此描述。

  “二元”钟宅52亿打造厦门“新天地”

  相关知情人士表露,这一方案的出炉,反反复复,期间获得肯定,也面临压力。有人质疑,这一片区作为五缘湾片区的核心开发区域,这样的开发思路会不会与周边的高度“现代化”不相协调?

  难就难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历史的态度与割舍。但现在,厦门、湖里的相关方面,更坚定了往“开发的同时保留最完善的古民俗”这种思路迈进。

  “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防止盲目求新,尽量留空保旧’的要求,钟宅旧村的前景更加明朗,打造成开放式城市博物公园的步伐将走得更快、更稳。”上述知情人士认为。

  “这里有一个点睛之笔,就是城市生活博物公园的商业开发模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已多次赴上海考察“新天地”的开发模式,现在基本确定将其移植到钟宅,整体将投入约52亿元,打造厦门“新天地”。

  考察过“上海新天地”的相关人士表示,“上海新天地”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步行街,以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亦古亦今,已成为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知名旅游景点,并发挥出极大的经济效益。

  在未来的“新钟宅”,穿过钟宅核心部位的繁华商业街,将因延续独特的畲族文化,使得它与厦门诸多商业街与众不同,并串起这个城市生活博物公园。(易福进 曾毓慧)

 

推荐阅读
福建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