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景区资讯资讯>福建旅游资讯>正文

福州:构建“大西湖”景区

2010-01-04 来源:福建日报
1089 58 0
【导读】当你踏着悠闲的步伐,沿环福州西湖4.2公里长的步行道漫步,就会深切地体会到这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美丽湖泊,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西湖变迁,首先是拆墙透绿,公园的美丽景色不再被围墙阻挡。据公园管...

        当你踏着悠闲的步伐,沿环福州西湖4.2公里长的步行道漫步,就会深切地体会到这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美丽湖泊,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西湖变迁,首先是拆墙透绿,公园的美丽景色不再被围墙阻挡。据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福州市、鼓楼区政府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把过去的小西湖变成了今日的“大西湖”。第一期工程,就是拆墙透绿,让违章建筑及阻碍视线的围墙走出市民的视线,从视觉上让美丽的西湖公园还于市民。特别是新修建的环西湖步行道,由木栈道和青石花岗岩铺成,彰显着西湖特有的韵味。每当夜幕降临后,漫步在这条景色优美的步行道上,婆娑的湖光树影,阵阵的湖畔歌声,市民便会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宜居城市的美好。

        西湖变迁,还在于景区面积的拓展。福州市委、市政府围绕构建“大西湖”景区,对西湖总体规划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规划设计,确定待动物园搬迁后将原址并入西湖景区,同时把左海公园纳入“大西湖”范围。

        如今,昔日弥漫着腥臭的动物园已摇身变为历史上西湖八景之一的“大梦松声”景区。“大梦松声”工程于2009年春节后动工,投资1500多万元,历时9个月。施工中保留了松涛亭、荷亭、桂斋等建筑以及猴山和园内大量树木,在拆除了全部动物馆舍后,在大梦山顶建梦山阁,在山麓建西湖社,在墨池畔建藏书楼、文昌阁、报功祠等建筑组成西湖书院,并利用西门水闸建仿古廊桥,改造了西湖清淤站建流憩园,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园内建湖滨步道300多米、园路800多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并引种银杏、罗汉松等特选树,今后园内植物将呈现季节色相变化。同时,清理墨池、平章池驳岸,开挖平章溪,引西湖水流经平章池、平章溪、墨池再回西湖,形成循环水体。水上建有雄兵桥、后贤桥、曲桥与步行道等,并有机连接,其间点缀形态各异的太湖石,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

        西湖变迁,贵在彰显文化品位。为恢复西湖特有的古典风貌,福州市决定逐步迁出公园内游乐设施,打造西湖历史文化景点。自2007年10月开始,经过23个月的建设,去年国庆环西湖步行道全线贯通,全线有西湖晨曦、大梦松声、栈桥卧波、左海之滨、西堤春晓、流憩园、廊桥秋韵、仙桥柳色八景,通过步行系统串联起来,营造出大西湖浓厚的古典园林氛围,并突出亲水性,将西湖、左海美景展现于游人眼前。其中位于晨曦广场的一幅直径5米的地雕是福州市目前最大的地雕。依托大梦山打造出的一处占地3.7公顷的山体绿地,按照大西湖总体规划并入西湖后,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格局。通过恢复大梦松声、西湖书院等旧景,完善“荷亭晚唱”,将历史建筑与人文资源、传统园林空间及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创造出滨湖宜人休闲空间和亲水空间,凸显“山水西湖”的历史风貌。

        其实,西湖变迁,折射出的是福州市政府善于听取民意,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的情怀。早在2007年,福州市政协会议上,委员们提出《关于恢复福州西湖休闲古典园林景观,加强筹建大型左海游乐园、并尽早促成免费开放的建议》提案,当年就被政府采纳。委员们认为,福州西湖是城市的点睛之作,开发绕西湖外环景区,动物园搬迁后旧址划归西湖公园,园内与景区不相适应的设施如儿童游乐区等应陆续搬迁,推进左海公园免费开放,构建“大西湖”景区,还湖于民,以进一步改善西湖生态环境,让市民有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这些建议,如今都基本成为现实。(卢雅)

 

推荐阅读
福建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