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四川旅游资讯>正文

古蜀之脉 人文温江

2009-11-24 来源:成都日报
2377 59 0
【导读】温江,传承4000年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立足面向大成都、面向国际化、面向现代化的现实定位,紧盯“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着力八大功能片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处处呈现出更加繁荣富足...
  温江,传承4000年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立足面向大成都、面向国际化、面向现代化的现实定位,紧盯“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着力八大功能片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处处呈现出更加繁荣富足、更加文明和谐、更加生态美丽的动人景象,快马当先领跑成都西部新城。

  温江在西部新城建设中紧紧围绕核心区定位,先他人而谋动,先他人而举措,聚全区之力领跑西部新城,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如今的温江,“八大功能片区”架构起西部新城核心区强壮之躯,“高端服务产业集群”成为西部新城核心区动力之核,“七纵八横两轨两绕”成为辐射带动成都西部发展之脉。从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从历史文化、城市功能、产业发展、生态、人才、辐射等层面剖析温江领跑西部新城的经验做法。

  这片土地为何如此神奇!4000多年前,柏灌王、鱼凫王带领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这里开创了古蜀文明;4000年后,现代人又在此处创造着蓬勃的现代文明:四川省第一个小康县,连年获得“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杰出贡献奖”、“2008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及“影响中国 特色魅力城市”诸多殊荣接踵而至……如果我们把这一段历史串起来就能发现,温江,成都平原的核心区域,一直绵延着人类文化辉煌而骄傲的篇章。 

  鱼凫城 古蜀人入川第一城 

  “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今天我们已经知道,根据史学界对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研究,蚕从和鱼凫都是4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首领,当时的原始部落由于以蚕桑和渔猎为业,因此把自己的首领称作蚕从和鱼凫。

  然而在温江区,自古就有一个地名叫做“鱼凫城”,它就在今天的万春镇报恩村。温江鱼凫城及其传说屡见于文献记载。《读史方舆纪要》:“温江县……鱼凫城,县北十里。相传古鱼凫所都。”在清代乾隆年间的《温江县志》中,可以看到地图上有明确标注——温江县城以北有一个画着圈的“鱼凫城”。面对着温江鱼凫城剩下的数千米城墙埂遗迹,除了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发表过慨叹外,历代文人也有过沧海桑田的叹惜。宋代孙松寿有诗云“鱼凫迹半存,故国霭荒村”,清代王侃“湔水滔滔送远天,鱼凫踪迹久茫然……万古衣冠沉土壤,一朝宫殿剩桑田”。

  古人为什么将此地命名为“鱼凫城”?文人们对之叹惜的城墙埂下到底埋藏着什么?传说中的古蜀文明由于留下的文字记载极少,令人既神往又茫然。幸而,上世纪90年代在温江进行的考古发掘,印证了古人对于“鱼凫古国”的记载。

  1996年10月至12月,考古人员对于温江区万春镇报恩村的“鱼凫城”进行了首度考古发掘,发现了一个面积40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六边形的古城遗址,出土大量的陶片和体形较小、打磨精美的石斧、石凿、石锛等石器,以及房址、城墙、墓葬等大量文化遗存。不计其数的石制劳动工具,再现了古蜀人创业的艰辛;随处可见的屋基、灰坑,诉说着古蜀族家人安适恬淡的生活;卵石、粘土交替夯筑垒起的城墙闪现着古蜀人智慧的光芒。试掘证实:该城距今4000年左右,成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时间上,鱼凫城遗址早于之前发现的广汉三星堆遗址,以及之后发现的金沙遗址,与后两者是直接的、传承的关系。而作为古蜀国图腾的“鱼凫”,在后来三星堆的金杖、金沙的祭祀器皿上,都可以见到其图案。

  1999年,鱼凫古城遗址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事实上,不仅鱼凫古国在温江,当你漫步温江乡间的时候,也许随时会被眼前突然出现的遗迹所震惊。被考古界公认的开国三代蜀王——蚕从、柏灌、鱼凫中,另一位蜀王柏灌的墓也在温江。柏灌和鱼凫的王墓均在温江境内的寿安镇,和鱼凫城遗址的万春镇紧邻。柏灌王墓、鱼凫古城、鱼凫王墓、鱼凫王妃墓、鱼凫桥、鱼凫村,等等古蜀历史文化遗迹,千百年来深深地镶嵌在温江这片土地上。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彭邦本在其《温江鱼凫城刍议》中写道:“成都市温江区鱼凫城应即鱼凫氏族群在约当虞夏之际的早期都邑,是当时成都平原上诸族群聚落分布格局圈中最显著的中心城邑,在宝墩文化后期向三星堆文化发展转化的历史进程中居于突出的引领地位。”

  温江文史研究者王晓刚在其著作《鱼凫王国的兴亡》中说,“从古蜀人迁徙的路线可以看出,不论古蜀人从汶川翻越九顶山到虹口还是顺岷江主流沿江而下,他们出山进入成都平原的第一站无疑是温江的鱼凫城,并在此站稳脚跟积蓄力量,从而扩张拓展……可以说,温江的鱼凫古城,就是古蜀人从岷江迁徙到川西平原的第一城。” 

  金温江 川西平原人文之乡

  川西平原现存规模最大的保留完整的清代私宅建筑,就是温江的陈家桅杆,它安静地坐落在温江最北部的寿安镇天鹅村。这座展示昔日主人辉煌与归田志向的川西百年园林建筑,栉风沐雨,历经沧桑。经过近些年的保护和修缮,已经部分恢复了它昔日的气象。

  陈家桅杆的主人,是清咸丰年间分别为翰林和武举的陈氏父子,他们的祖籍并非温江,然而为何最后选在温江定居并修建他们的宅第呢?温江这片土地,一定有什么吸引并留住他们的地方吧。让我们先从温江的地名由来说起。

  明代郭子章的《郡县释名》“成都府温江县”的记述为:“总志云以江水温润也。予过温江,询之父老,云温水发源于岷山,至灌口,水在山谷中,其气寒,至温江而气暖,故云温江,其说近是。邑治东一里有温泉,义亦如是”。

  由于这里气候和暖,原本发源于高山雪谷的江水,流到此处时也开始温润起来。名副其实的“温江”,得天独厚地占据了川西平原最佳的地理位置,它无山无丘,土地肥沃,水文、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多种生物生长繁育,是著名的农耕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是“天府”,成都平原最佳居所是“金”之所在。温江代表了成都平原生命存在形态和生存特点。漫长农耕时代的“金温江”,是天府之国的典型体现。

  这片土地以其民俗丰饶、气候宜人、植被繁茂而充满诗意、诱发诗情。杜甫当年在金马河三渡水处观看落成的竹桥时,吟出了“日落青龙见水中”的赞叹(出处见《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金马河古称皂江,是温江最大的一条水系)。宋代陆游《游三井观》(位于万春镇三井村,俗呼“三眼井”)饱含激情地记叙着游览温江的感受:“三井久知名,暇日偶一访。栋宇坏欲尽,基址尚宏壮。画墙皆国工,烟云俨天仗。”宋代范成大《晓诣三井观》的喜悦赞赏是:“路转市声远,宽闲古城东,适从红尘来,忽入苍烟丛。”唐宋时期中国一流诗人对温江的赞美,已经积淀为甚为难得的地方形象广告词。就连宋代巨儒朱熹也极其简洁地点出了温江距离成都极近的地理位置,“温江离省近,民俗尚称饶。”

  见证着温江历代人文荟萃的宋代文庙,今天还迄立在温江最繁华的闹市中。据乾隆、嘉庆版《温江县志》载,温江文庙始建于宋咸平初(公元998年),距今已一千多年了。解放后,温江文庙在1950年被作为温江县人民政府驻地。2004年开始,温江区委、区政府筹巨资修缮文庙。2005年,温江区政府搬出文庙租房办公,还古迹于民。如今,宋代文庙已经成为温江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庙前的广场,更是全区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的主要场地。文庙大成殿底层大殿现在是温江区文物陈列馆,展厅分为鱼凫古城、古蜀遗踪、秦汉乐土、唐宋盛世、明清风华5个部分,250多件珍贵文物,以清晰的脉络,无声地述说着温江从鱼凫古国开始的4000多年历史。 

  继往开来 一马当先领跑西部新城

  一个地方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当地极其重要而独特的永久性资源,构成当地生生不息的丰富发展底蕴。进入新时代以来,温江区在这一底蕴的基础上启动了“文化名区”建设,要把温江建设成为一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化名城。

  近些年来,国学经典诵读在温江民间兴起,并从今年在全区广泛开展起来。以“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浸润人生”为主题,通过学习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推动温江深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温江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区域的文化品位,风正气顺的良好社会风气正在形成。

  在文化名区建设上,温江区做出了许多实事。为纪念出生在温江的近代著名音乐学家、东西方音乐比较理论奠基人、社会活动家王光祈先生,今年10月,温江区政府与四川音乐学院共同编辑出版了300多万字、共五卷的《王光祈文集》,使王光祈的大部分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近些年来,以纪念王光祈先生的名义,温江区出现了光祈纪念馆、光祈音乐广场、光祈艺术团,一年一度的光祈音乐节,以及去年开始设立的王光祈文艺奖。

  在2008年12月举行的首届王光祈文艺奖评选中,由政府出资对优秀文艺作品和作者进行奖励,共有40人的作品在文学类、戏曲类、美术书法摄影类、音乐舞蹈类的评选中获得殊荣。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温江区涌现出了各类文化专业协会35个,会员近3000人,文化专业协会无论在规模还是创作水平上在省内都居于领先位置,其中的微篇文学研究会、柳城书画院、光祈艺术团等在国内都具有较大影响。蓬勃热烈的文化艺术现象,反映着温江人生动活跃的精神面貌。

  文化艺术丰收的同时,温江区也迎来了经济社会上的进步。作为四川省第一个小康县,温江近年来连续成为“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 “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并获得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杰出贡献奖”、“2008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及“影响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等殊荣。在成都市“西部新城”的规划中,温江以其符合“健康、休闲”的产业定位,正在撑起西部新城的核心版块。继往开来,继续一马当先地领跑西部新城,是此刻温江肩头的重担,也是激励每个温江人奋发图强、再创辉煌的动力。

  4000年的历史给温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成都市构建的文化旅游“两中心、六体系”中,鱼凫古城遗址作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的一部分,承担着古蜀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而陈家桅杆是川西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的核心。今年8月,温江区委托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制的温江鱼凫村遗址保护规划(2009~2025年)已经出炉,古老的城垣和出土文物等将通过不同的展示区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以陈家桅杆为核心,温江正在打造川西民居旅游带。两者都将成为温江八大功能片区中“北部乡村国际休闲度假片区”的亮点内容。同时,四川省文化产业园已经落户温江,以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将为温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更为温江人文精神培养和锤炼注入的新的活力。

  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形成今天温江人特有的人文品质: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胸襟,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的追求,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作风,为温江的跨越发展和永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

推荐阅读
四川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