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安徽旅游资讯>正文

青阳县:戏曲活化石青阳腔传习馆近日对游客开放

2009-11-13 来源:安徽省旅游信息中心
932 59 0
【导读】耗资600余万元的青阳县“青阳腔”传习馆近日对游客开放,让世人一领“徽池雅调”古戏曲的风采。青阳县近年来积极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整理地方优秀文化遗产,使一些古老剧种盛世重现光彩。 青...

    耗资600余万元的青阳县“青阳腔”传习馆近日对游客开放,让世人一领“徽池雅调”古戏曲的风采。青阳县近年来积极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整理地方优秀文化遗产,使一些古老剧种盛世重现光彩。

    青阳腔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得名。青阳腔与徽州腔驰名于明清两代,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天下时尚"的新调。宋代,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萌生的南戏,后来形成号称"四大声腔"之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腔,先后都在池州流行过,很快与青阳丰富的民歌、九华山佛俗说唱、大型宗教戏剧"目连"(俗'还愿戏')等民间艺术融合,约至元代形成青阳腔。

    青阳腔滋养了黄梅戏,又哺育了徽剧。黄梅戏是青阳腔融合湖北黄梅采茶调、徽调发展而形成的戏曲艺术。明代嘉靖年间,池州、徽州青阳腔兴起,它吸收了徽调、目连戏、昆山腔等曲调的精华,便形成徽剧。又因青阳腔曲调清秀高雅,池州、徽州盛兴,故又有"徽池雅调"之称,从而青阳腔"为天下时尚"的新调。

  明末清初,青阳腔随徽剧涌入安徽省城安庆,以及怀宁、枞阳、桐城等地,其后徽剧走向省内外各地。乾隆年间,安庆四大徽班进京献艺,享誉京师舞台半个多世纪,在京城吸收了秦、晋、梆等北方剧种的精华,于是孕育产生了京剧。

    因此,青阳腔是徽剧的前身,徽剧又是京剧的前身,滋养了第三代地方大戏黄梅戏,包括京剧、赣剧、湘剧、川剧等戏曲剧种,都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该唱腔,借鉴其唱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故青阳腔被誉称京剧"鼻祖"。青阳腔又被誉称戏曲的活化石,它对我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青阳县青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阳县青阳腔传习馆的对外开放,必将使更多的人了解青阳,使更多的人被青阳县优秀传统文化所吸引。青阳县积极发掘青阳县文化资源,从长远来看,保护了青阳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从近期来看,必将为青阳文化旅游创造非常好的条件。

推荐阅读
安徽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