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四川旅游资讯>正文

成都:非遗节来了就离不开的城市

2009-11-06 来源:四川日报
414 38 0
【导读】2009年最大的文化活动是什么?四川人会说:第二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今年6月举行的这一文化盛会,吸引了海内外嘉宾和各界群众600万人次参与,拉动成都市各类社会消费54.2亿元,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赢得世界的...
 

  2009年最大的文化活动是什么?四川人会说:第二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今年6月举行的这一文化盛会,吸引了海内外嘉宾和各界群众600万人次参与,拉动成都市各类社会消费54.2亿元,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赢得世界的瞩目……

  成都人更为自豪的是,这一盛会将永久落户成都。一个多月前,文化部已正式批复,每两年在成都举办一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本月,成都市有关方面将回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非遗节永久落户成都一事商谈双方的合作。

  十月,成都市郊的青羊绿舟公园,绿地空旷。

  公园内,一块石雕上刻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诗:“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公园的设计者当初刻下这句诗,有没有想到公园日后将成为郊野的一片芬芳之地?

  世界非遗节选择了成都,成都选择了在青羊绿舟公园建一个非遗国家公园,让两年一届、永远落户成都的非遗节,以后都在这里举办。

  今日芳草萋萋,来日百花满园。

  珍视非遗“四川经验”勇立潮头

  第二届非遗节《成都共识》: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也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追溯到2007年,在成都举办的第一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国际论坛上,有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成都宣言》。

  如果说,这一宣言直陈当今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并发出珍惜倡议,那么,在2009年论坛上通过的《成都共识》,则进一步强调了行动性——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加强国际合作,为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创造性作出贡献。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二届非遗节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青,用充满哲理的老子名言向世界各国代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迅速建起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积极应对灾难、抢救非遗、恢复文化生态的新途径。

  灾难原来也可成为保护非遗的契机——这是第二届非遗节发出的“世界声音”。在这个声音背后,是一个被誉为完美范本的“四川经验”,它成为世界聚焦非遗节、非遗节永久落户成都的“加速器”。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多次深入地震灾区,他常常会看到废墟前各族群众忘情跳舞的场面,“这让人看到了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这种文化的自觉表演,就是他们的贡献。”会唱陕北民歌的匈牙利代表拉卡托斯认为,汶川特大地震后中国政府在抢救非遗方面的务实行动,为世界各国作出了表率,“中国应该成为非遗的世界性保护中心,推动这项工作在全世界的开展。”

  业内专家看到,从2007年首届非遗节的《成都宣言》到今年的《成都共识》,非遗的保护路径在成都不断完善。于是,成都被海内外专家誉为“世界非遗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阿瓦德·阿里·萨勒哈离开成都前表示,他非常喜欢成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愿意为成都城市营销搭建国际平台。

  连续两届博得满堂喝彩,成都不再只考虑办好“第三届”,而萌生了长期举办非遗节的决心。申办永久举办权、让非遗节落户成都,迅速被提上成都市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

  国庆前夕,经文化部批复,这一文化品牌正式落户成都。确定它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同时由文化部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这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节日,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国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一个大型文化盛会。

  这也意味着,这是第四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重大文化节会,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与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和吴桥国际杂技节一样,成为定期举办的国际性旅游节会。

  “非遗节落户成都,对于推动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对于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美誉度,对于提升成都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成都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说。

  用好非遗 学者艺人群众皆大欢喜

  第二届非遗节参与达600万人次,影响广泛,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方面也作用明显。羌绣、蜀绣、油纸伞、白花石刻……因发展平台更高更广,而焕发无限生机

  非遗节落幕的第二天,成都市社会舆情调查研究中心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效果评估报告》随即发布,这是统计环节首次进入非遗节,它将为今后举办非遗节和开发性保护非遗提供参考。

  在《评估报告》里有这样一句话:“非遗节的举办,必然会直接刺激某些行业的经济增长,尤其是表现在对服务行业的促进。”

  在业内看来,非遗节纳入“经济参数”,表明它正在突破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向更广的空间拓展。

  事实证明,震后的成都非遗节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非遗节期间,外地游客在蓉消费平均增长22.7%,本地游客消费平均增长6.5%。对成都市餐饮行业拉动作用明显,餐饮行业营业额增长20%以上。拉动出租车的营业额显著增长,对百货行业整体上有积极作用,旅游酒店行业更是直接受益,非遗节期间酒店入住率维持在80%。

  这组数据表明,非遗节不再是文化圈内的热闹,而是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国际文化盛会。

  与经济效益相伴的,是巨大的海内外反响。“不知道成都那就是落伍。”当这话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李薇丽口中说出,参与了非遗节的中外来宾都会有会心一笑。

  从13天的非遗节日志中,可以找到理由:开幕式上3000名演员与数万观众互动狂欢,600场演出让人目不暇接,13天有600万人次百姓参与其中……

  因为非遗节而爱上成都的人越来越多。李薇丽十分真切地告诉大家:“没有参加非遗节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国大使和代表都不知道成都,但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是不知道成都那就是落伍!”

  来自非遗传承人的感受,同样欣喜,更加真切。

  第二届非遗节上,人们天天把泸州油纸伞的展位围得水泄不通,短短几天时间,就销出上千把油纸伞,收入2万多元。非遗传承人毕禄富兴奋地表示:“非遗节的举办,让更多地人了解到泸州油纸伞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希望非遗节能够持续办下去。”

  对白花石刻传承人唐骏来说,非遗节犹如他事业的“起跳点”。正是通过今年的非遗节,曾经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白花石刻,以精美工艺吸引了众多眼球,已有不少客商向他表示想购买一批做高级礼品。所以节后他特别忙碌,他原本有一个30多平方米的 “铁笔斋白花石刻工作室”,如今白花石刻名气渐大,他发现自己的工作室面积有点小了。

  收获更大的是羌绣。非遗节上几位羌族姑娘的现场绣制,引来一些待业的成都市民的咨询:“能不能学这手艺嘛?”茂县羌寨绣庄总经理李兴秀喜不自胜,当即承诺:“如果你们人再多点,我就登门办班。”此前绣庄已吸引到3000多名妇女在家从事羌绣生产,如今又添了一大群有潜力的生产者、非遗传播者。

  非遗节给了蜀绣更大的平台。成都郫县在非遗节上重拳打造分会场,着力包装从事蜀绣生产的郫县安靖镇。在与苏绣等中国名绣的各路行家交流后,蜀绣更注重走向市场,现已拥有10万从业人员,形成一个大产业。而有800多人从事蜀绣生产的郫县安靖镇,已规划到2011年培育3000名以上蜀绣等级技工,提供相关产业岗位6000个!

  刺激消费、拉动就业、延伸关联产业、走市场促传承……正是非遗节这个大平台,为诸多非遗项目发掘出其经济价值,促它们走上“生产性保护”的宽广之路。

  畅想非遗 民众参与热情越来越高

  “不要认为只有节庆活动时非遗活动才受欢迎。”业内人士对成都的“非遗前景”很看好。非遗国家公园建成后,将形成一个节庆需求与长效营运相结合、传承与利用相结合、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结合的园区。

  成都锦里,民俗休闲街。

  皮影传承人周伟以手推车在滚滚人流中占据了一个好摊位。他静静地拿起牛皮飞针走线,不时会有人驻足看他的作品,看他的制作过程。

  到了傍晚,他的皮影会更加显出迷人魅力。“变戏法”的时间到了,灯光投射在柜台上方,历史戏剧人物在他手里活灵活现地表演起来。这时,老人、孩子都会围拢过来,看到精彩时一起鼓掌。

  “上百元的皮影孩子们买不起,我就用纸板教他们做。” 两届非遗节和其他传统文化活动,周伟都会积极参与,平时还会去学校、社区传授皮影。按周伟的话说,有兴趣就是好的,非遗的保护和推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要认为只是在节庆活动时非遗活动才受欢迎,这几年在成都,民众参与非遗的热情已经渐渐高起来。在各个景区和文化街区,游客和市民都爱去玩一玩非遗项目。”成都市文化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对成都的“非遗前景”很看好。

  在成都可以数到的民间传统文化推广区域很多,锦里、文殊坊、琴台路街区,黄龙溪、平乐、洛带古镇,都是以四川地方传统特色为支撑点建设和开发的,这些地方现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休闲地,众多非遗项目渐渐找到了弘扬的场地。

  不过,这些场所对弘扬非遗来说,地方多,地盘小,较为分散。非遗传承人,想看到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这样一片天地,已在今年9月动工。花海、植被、铺地、雕塑、灯光、小品……青羊绿舟公园已初具规模,非遗创意也已开始。

  当非遗国家公园在青羊绿舟公园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建筑园林与非遗项目相结合、节庆需求与长效营运相结合、非遗传承与非遗利用相结合、文化力量与旅游效益相结合、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结合的园区。

  规划正在实施。这些愿望,将在2011年4月实现。非遗公园的目标,是每年吸引游客800万人次。

  更重要的目标,是实现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实现公园的常态化运行,做到三大原则:唯一性、国际性、长效性。

  “公园应该成为国际经典文化旅游目的地。”把“大巡游”的狂欢,固化在非遗公园里,是公园最重要的理念:也许会有一条河用来划龙舟;会有几个舞台来唱川戏、京戏、平剧、秦腔,说二人转;会有全套的作坊来做陶艺、扎染;当然,喝茶听书、跳沙朗舞,这些我们四川的特色场所也不能缺少……

  非遗节永久落户成都,猜想已经变成现实。在成都市文化局提供的新非遗公园概念规划中,全球非遗人都可能在成都找到弘扬自身文化的位置。

  在《成都共识》这份千字宣言的文末,有这样一句话:“对已成传统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传统”二字,此刻看起来,是那样耀眼。

推荐阅读
四川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