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四川旅游资讯>正文

奏响绿色乐章——德阳生态重建走笔

2009-11-04 来源:德阳日报
762 34 0
【导读】去年底,四川省对外友协和成都观鸟会邀请60位中外爱鸟人士,来到重灾区德阳观鸟,拉开了“关注地震灾区生态重建- 中外鸟友观鸟活动”的序幕。来自德国、印度、巴西、英国、法国和美国的专家学者、爱鸟人士...
     去年底,四川省对外友协和成都观鸟会邀请60位中外爱鸟人士,来到重灾区德阳观鸟,拉开了“关注地震灾区生态重建- 中外鸟友观鸟活动”的序幕。来自德国、印度、巴西、英国、法国和美国的专家学者、爱鸟人士惊喜地发现,旌湖竟有数千只雁鸭类的鸟,甚至还有难得一见的“名鸟”、濒危动物“中华秋沙鸭”——特大地震后,德阳全面展开生态重建,生机勃勃的德阳成为鸟儿们一如既往的选择。

  生态重建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德阳灾后重建的“绿色之旅”稳步行进。目前,全市278个生态环境重建项目已开工103个,竣工32个。一曲生态重建的绿色乐章已经奏响。

  大地变奏曲:应急治理修复地质灾害

  〔现场目击〕:

  9月21日,一项特殊的工程正在旌阳区双东镇展开。按照规划,将在该镇玉石村的滑坡地段修建挡墙和排水沟,以达到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目的。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德阳,横跨龙门山区、成都平原和川中红层丘陵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且降雨充沛,多暴雨,属地质灾害主要易发区。

  〔灾情回顾〕:

  特大地震诱发了我市特别是绵竹、什邡大量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了原有地质灾害的变形破坏,还次生了大量新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隐患。相关部门的巡查表明,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80余处,为滑坡、崩塌、危岩、潜在不稳定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 其中,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00处。

  〔重建方略〕:

  针对严重的地质灾害,市国土资源局全面展开地质灾害修复工作,筹集500多万元资金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应急治理。目前,我市已确立两批省直管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首批25项,第二批15项,涉及泥石流、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灾害治理。到2010年,全市将完成101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编制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今年3和4月,我市相继召开两次会议,全面布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部门在汛前检查和调查各县(市、区)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地质环境条件和有关气象、地震预测资料,对全市地质灾害进行预测,编制了市、县两级《2009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完成了《德阳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这对我市矿山企业恢复重建和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此外,我市在震后全面重建了“市、县(市、区)乡镇(矿山企业)、村”四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系统,充分调动群众防灾和避险积极性。市、县国土部门和当地政府对全市近200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均落实了责任人和监测人,落实汛期24小时监测制度,制定和完善了应急预案和防御措施。

  首批灾害治理项目展开

  目前,我市第一批25个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勘查报告、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施工图设计已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陆续进入工程招投标阶段。第二批15个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完成勘查设计评审。我市在地震中受损的地质灾害监测点已全部修复,并新建了一批监测点,如今全市共有大小监测点1000多个。

  在《四川省“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2008-2010年)》中,我市将完成101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873户,群测群防点240处,7个市、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目前,我市已搬迁530户居民。各县(市、区)亦多方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应急治理。

  环保进行曲:构建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格局

  〔现场目击〕:

  在我市两条重要河流绵远河和石亭江流域内,两座日处理能力为5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这两个污水处理厂分别在今年5月和7月开工,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削减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7500吨。新建污水处理厂将具备处理生活污水和对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进行深化处理的能力。同时,我市将对所有污水管网进行逐步改造,实现完全雨污分流,确保德阳“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完成。

  〔灾情回顾〕:

  据市环保局统计,特大地震致使全市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3亿元,其中绵竹和什邡受灾情况最为严重。地震还导致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损失,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严重削弱。城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医疗垃圾处理设施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处理能力无法满足应急需要。

  〔重建方略〕:

  根据《德阳市地震灾后生态环境恢复重建规划(2008-2015年)》,2009年灾后环保应急项目建设将基本完成,重点是环境监测监管能力恢复重建、饮用水源地监管能力恢复建设等。到2010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达到或高于规范化建设标准,灾区生态修复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到2015年,全市环境基础设施建立完善并高于灾前水平,灾区生态恢复全面展开并初见成效,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环保加固重建项目19个

  《德阳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20)》(报批稿)今年8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规划》提出基于城乡统筹考虑、切合德阳实际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具体措施,力求实现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市环保局列出的需要加固重建的项目市本级有3个、旌阳区6个、广汉市2个、绵竹市2个、什邡市1个、中江县2个,罗江县有3个。其中,罗江的略坪、新盛污水处理站已提前竣工。

  五大方案促进生态建设

  一是通过狠抓工业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推进环保民生工程。去年按期完成21户工业企业、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限期治理,关闭、淘汰小水泥、小煤窑和环保不达标的再生纸生产企业和生产线等10个,扩建城市排污管网35公里,完成减排项目34个。今年列入省、市挂牌整治的有20户工业企业、8个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

  二是持续推进生态细胞创建,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截至2008年,全市已建成1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58个生态村、26个省级生态小区、115户市级生态家园、68所绿色学校、14个绿色社区。

  三是实施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计划,努力推进农村环保工作。通过实施“两池三改”(即改水、改厕、改圈,建设垃圾池、沼气池)、“村容整洁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蔬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狠抓饮用水源保护,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积极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水源地水质环境监测全覆盖。

  五是把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项目纳入灾后重建实施规划。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重点企业污染防治项目等,目前均在稳步推进。

  森林畅想曲:栽种林木让青山常在

  〔现场目击〕:

  在中江县龙泉山区的钟楼村,放眼望去,成片的树木郁郁葱葱。在该村的碉堡梁子,一片200亩的荒山、坡地正在进行绿化开发,业主周宗建计划每年发展巨桉200亩,累计达到1000亩规模,使其青山常在,年年有收入。

  〔灾情回顾〕:

  地震使德阳林业遭受重创,全市林业系统损失超过22亿元,林木受灾面积73.38万亩,林区道路损毁260公里,林区桥梁垮塌17座,受损8座,林区输电、供水、防火等方面的经济损失达4380万元。

  〔重建方略〕:

  市林业局编制了四大类重建项目:林业生态修复项目共编制规划项目273个,计划总投资88617万元。欧洲投资银行林业灾后重建项目共编制规划项目172个,计划投资9936万元。在社会管理类项目中,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办公房恢复重建和绵竹市林业局、罗江县林业局机关办公房恢复重建名列其中,总投资达到1334万元。此外还有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类项目。

  投入重建资金超过4亿

  据市林业局介绍,预计中央基金和国外紧急贷款资金可对全市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投入4亿元以上。这是德阳建市以来林业方面最大的投入,我市将重点发展涉及干果、工业原料林、花卉等多个领域的多个基地建设。今年中江县林业局引进企业在南山等乡镇发展速生桉树3.5万亩;罗江和旌阳的大枣、核桃基地建设进行。

  林业重建助灾区群众增收

  为帮助灾区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受香港社区伙伴委托,四川蜀光社区发展中心的官员在7月份对绵竹九龙镇清泉村、金花镇文河村的受灾情况进行调研,并与村民座谈,探讨如何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新思路。四川蜀光社区发展中心与两村村民共同协商确定重建项目,由香港社区伙伴出资50余万元购买需要的种植品种,绵竹市林业局提供技术支持,实施核桃、楠竹经济林木种植,魔芋、山药林下种植;核桃改良等三个项目。

  今年7月,我市2009年退耕还林工程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的阶段验收。此次验收涉及全市第一轮补助到期的退耕还林面积86106亩,重点对退耕地还林面积保存、还林质量和工程管理情况进行了验收。针对因地震损毁的421.7亩退耕地,我市将在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完成补植补造或异地造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耕农户收益。

  林业重建的有序推进带来了明显效果,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8.5亿元,为农民增收201元。

推荐阅读
四川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