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江西旅游资讯>正文

万载县罗城镇发现古县城砖

2009-10-31 来源:欣欣旅游网
1668 49 0
【导读】万载县罗城镇发现古县城砖 在万载县罗城镇黎明村乌泥塘小组一处土堆中发现不少1700多年前万载建阳乐县城时或康乐县城时的城砖,在土堆中呈一直角状砌体(是否为古城墙一角尚不明确),墙体厚度为35厘米,现存最高度...

万载县罗城镇发现古县城砖

    在万载县罗城镇黎明村乌泥塘小组一处土堆中发现不少1700多年前万载建阳乐县城时或康乐县城时的城砖,在土堆中呈一直角状砌体(是否为古城墙一角尚不明确),墙体厚度为35厘米,现存最高度为2米多高。这种城砖与清代万载县城的城砖很不相同,长35厘米,宽17厘米,厚6厘米,但也有长、宽、厚各缩1厘米的,不尽相同。颜色为青灰色,属柴窑烧制。在砖的长侧面或横侧面,有外圆内方孔铜钱印,在铜钱印的两边又各有一个或两个“水”字印,有的或在砖横头刻有数字“六”。

    据分析,罗城古城砖上戳盖印记的作法与“晋砖”的风格相近,晋砖多在砖的一侧印有人物、龙蛇、文字等。罗城古城砖上这些印记也各有不同的意义,铜钱印表示天圆地方或财富,而“水”字则表示财富如流水川流不息,滚滚而来,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六”是砖窑编号或砖坯的批次。罗城古城砖除了在土堆中集中为砌体外,在农家的房屋基础上及檐下也有散乱发现,建房时被农民捡来砌在墙体中,完整度和硬度均比土堆中的要高。埋在土堆中的城砖,因未与空气接触,长期处在湿润环境中,外表看起来相当完整,实则已经松散糜烂,只要撬动就会散裂。

    古时阳乐或康乐县到底设在何处,自清朝以来万载、宜丰、上高历有争执。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万载县志》云:“本县城旧在治东二十里。晋封谢玄康乐公,刘宋谢灵运袭封康乐侯,实为康乐故城也。”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万载土著志·古迹》云:“吴阳乐城晋改名康乐,故址在县东北四十里。今罗城按晋武帝改阳乐县为康乐县,不闻有迁建事(旧志以阳乐即今县治晋改康乐迁治,未知何故)。盖阳乐城即康乐城也。《寰宇记》乃云,阳乐城在州西北八十里义钧乡(古时上高、宜丰两县皆设,笔者注),康乐城在县东北四里,今求之两地绝无,迹记必误矣。明《一统志》云,瑞州(即高安)阳乐城在新昌县(即宜丰)东二十里,袁州康乐城在万载县东二十里,亦误。惟瑞州古迹云康乐城在府西一百九十里,独得其实。今以道里方隅按之,其地适当罗城,罗城正古康乐乡康乐里也,康乐水在焉。至今尚有城上、西门、游门诸地名,其为康乐古城无疑。上高、新昌志各谓其县有阳乐城,盖为寰宇记所误。”据罗城当地村民讲,黎明村是当时阳乐或康乐县的东门,该村还有一个组叫城上组。南垣村叫南门(并非地处南边,亦因地名取明代当地富人孙南园之名而来。笔者注),罗城村的西门组所在地呼西门,这些地名都一直保留至今,多年以来,这几处都在挖红薯窖或搞低产田改造时曾掘出过不少城墙砖,足资证明古阳乐和康乐县原设于此。

    万载于三国孙吴黄武年间(222——229年)在罗城设阳乐县,为万载有建制县的开始,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称康乐县,均隶属豫章郡,直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才划为建成县属地。唐高宗武德五年(622年),县城由罗城迁到龙山下即如今的万载县城,又复名称阳乐县。其后县名历经多次变换,至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才定名为万载,此后一直未变。

    县城为何要搬迁?当地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说当时阳乐或康乐县城所在地的罗城塅(土人称锣形塅),因形似一面大锣,虽然地势平坦,但泰溪河(晋时称康乐河,《寰宇记》云:谢康乐(灵运)尝游此,因名。)流经塅中央,就像一条大大的裂缝,这面锣成了一面烂锣,于建县很不吉利;还一说是罗城塅似一个椭圆形的鸡蛋,泰溪河就像在中间切了一刀,岂不完蛋。当时县官听了,觉得有理,城墙还没做完,便上报朝廷把县城搬到龙山(今康乐街道,现万载县城所在地)下去了。实则当地民众不愿拆房毁地建城墙,因而编出几条歪理来哄县官,不料却哄了个正着。可是县官也不是省油的灯,下令全城百姓把城墙拆除,运到新县城去砌城墙。罗城离新县城50多里,*肩挑车推简直难于上青天。于是把拆下的城砖到处掩埋,所以后来在罗城到处都可挖到古城砖,此为民间野史也。

   万载古县城墙砖的发现,对于研究万载历史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对当时古阳乐和康乐县是否建在万载,则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来源:万载县旅游

编辑:任勇军

推荐阅读
江西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