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新疆旅游资讯>正文

和布克赛尔“三个转移”扭转牧民命运

2008-12-22 来源:欣欣旅游网
3204 242 0
【导读】当水草不再丰美,当牛羊遭遇灾害,游牧了千年的牧民眼望长天,留下了苍凉的眼泪。面对草场退化,面对贫穷落后,他们将走向何方? 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是史诗《江格尔》的故乡,也是新疆唯一...

当水草不再丰美,当牛羊遭遇灾害,游牧了千年的牧民眼望长天,留下了苍凉的眼泪。面对草场退化,面对贫穷落后,他们将走向何方?

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是史诗《江格尔》的故乡,也是新疆唯一的蒙古自治县。土尔扈特部东归200多年来,东归的蒙古人民与其他各族儿女一起守护着这片美丽的热土,传承和创造着草原文明的辉煌。改革开放30年来,和布克赛尔已经形成了“南农、北牧、中工”的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中部、南部的发展日新月异,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而北部山区的草场却由于干旱缺水而大面积退化,草场承载能力明显下降,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一直徘徊在2000元左右,2007年,与南部农民收入差距拉大到5000多元!

“崇尚富裕、文明的新生活,同样是北部山区牧民祖祖辈辈的希望和梦想。而实现这个希望和梦想,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告别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彻底转变牧民的命运。”塔城地委委员、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委书记张文强,一直在思考着一个沉重的迫切的历史命题——如何改变牧民的命运,让他们不再面对贫困和灾荒?

多年以来,和布克赛尔北部山区大约有1.2万人从事牧业,而历史上牲畜最高饲养量是88万头(只)。按照科学测算,饲养80多万牲畜只需要3000多人。换个说法,1.2万人中有9000人是“富余劳动力”。如果这些“富余劳动力”不能从传统畜牧业中解放出来,还是围着草原谋生,草原就不可能得到休养生息,人均占有的资源也会越来越少,牧民增收将永远是一个遥远的梦。

面对现实,和布克赛尔县提出以“三个转移”破解北部山区牧民困境的思路:依托新型工业的兴起,将北部牧区一部分牧民转移到工厂做工,使他们从牧民转变成工人;充分发挥南部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适宜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把一部分牧民转移到南部定居,参与农业开发,从事农业生产或现代养殖,实现由传统牧民到现代农民的转变;剩下的牧民则就地转移,实行集中定居,在改造传统畜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并通过打造文化民俗旅游,带动发展三产。

这“三个转移”,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抓住了传统畜牧业升级改造、牧民由旧的生产者向新的生产者转变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游牧已经成为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从事游牧的牧民,同样是代表落后生产力的生产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要面临淘汰,落后的生产者也不可能实现富裕。

2007年,自治区将和布克赛尔县确定为山区贫困牧民搬迁定居试点县,第一批20户世代以放牧为生的贫困牧民,迈着忐忑的脚步、一步一回头地走出了大山,搬迁到南部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当起了生态农业产业链条上的新农民。“转移”带来了命运的转变——20户搬迁出来的牧民,当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6000元。面对崭新的家园,面对全新的生活,面对全新的命运,他们的目光里不见了茫然和彷徨,只剩下丰收的喜悦和新的期冀。

试点的初步成功,让许多曾经发誓“宁可饿死也不搬迁”牧民内心涌起了波澜,心生向往。2008年,和布克赛尔县不失时机地全面启动北部山区1000户贫困牧民的搬迁定居工程。在自治区大力支持下,和布克赛尔县已经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建起牧民定居房1777户、配套暖棚圈1047座。该县决心,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1000户贫困牧民全部搬迁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帮助他们转变身份、脱贫致富。

带着“搬得出、定得下、能致富”的梦想,游牧了千年的人们,依依挥别哺育了他们祖祖辈辈、而今已是伤痕累累的大草原,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彻底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命运大迁移”,走向富裕,走向新的海阔天空……

推荐阅读
新疆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