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内蒙古旅游资讯>正文

鄂温克旗民族文化助力旅游升温

2017-10-10 来源:呼伦贝尔市日报
1007 126 0
【导读】近年来,鄂温克旗委、政府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第三产业的龙头”,把握旗情、顺势而动,打造旅游品牌,与民族文化相呼应,与“中国旅游强县”相配套,与城市发展、拉动经济相协调。通过充分利用百公里旅...

近年来,鄂温克旗委、政府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第三产业的龙头”,把握旗情、顺势而动,打造旅游品牌,与民族文化相呼应,与“中国旅游强县”相配套,与城市发展、拉动经济相协调。通过充分利用百公里旅游景观带和百户千万牧户游工程,在积极做好地区民生的前提下,有效保护和利用各民族民俗文化;在丰富旅游活动内涵的同时,实现了民族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双赢。通过整合鄂温克旗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进一步提炼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展示鄂温克旗旅游形象。在开展旅游活动的同时,促进民族文化保护开发与利用,进而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生命力。如今的鄂温克旗已经接待了上百万的国内外游客,旅游收入以平均14%的速度逐年递增。

非遗文化——积淀旅游发展内涵

鄂温克旗70%的苏木乡镇都建有自己的民族民俗博物馆,通过充分挖掘以三少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整理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旗内现有的国家、自治区、市、旗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业化经营,引导遗产项目传承人的旅游开发,积极支持做大做强,以招商的形式使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提升档次,使得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抢枢”等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里亚特蒙古族服饰、巴彦呼硕敖包祭祀、鄂温克柳条包营造技艺等14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蒙古族经典歌曲《敖包相会》的由来、索伦鄂温克民间服饰、鄂温克族传统节日“瑟宾节”等3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熟知鄂温克,为旅游发展注入全新动力和品质积淀。

特色民族文化——丰富旅游产业链条

鄂温克旗通过整合旅游资源,融合特色民族文化,依托三个“唯一”,即全国唯一的鄂温克族聚居区、唯一的布里亚特蒙古族部落、唯一的厄鲁特蒙古族部落为抓手,策划原汁原味的特色旅游路线,形成体现狩猎文化的吉登嘎查鄂温克猎民部落、体现鄂温克草原游牧文化的敖包相会(巴彦呼硕)景区、体现蒙兀遗存遗址文化的辉河湿地景区,体现厄鲁特蒙古族部落文化的伊敏苏木,锡尼河布里亚特蒙古族部落以及巴彦塔拉达斡尔族部落,充分展示鄂温克旗丰富多彩的多元民俗文化。

通过推动全旗牧户游的转型升级,充分挖掘特色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帮助整理和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活动项目,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提升档次,拓展市场。目前,全旗牧户游达到百余户之多,通过借助旅游商品开发项目,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布里亚特蒙古族、厄鲁特蒙古族等民族服饰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产品。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地方民族特产加工远销区内外,通过借助旅游景区(点)、博物馆内以及各种旅游展示会、交易会等宣传项目,将一些传统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民族民俗文化向广大游客进行展示,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中融入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和艺术内涵,大大提升了旅游商品的文化性、纪念性和实用性。

民族节庆——绘制旅游多彩画卷

鄂温克旗“瑟宾节”“冬季民俗文化节”“伊慕讷节”等民族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经过了多年沉淀,形成了固定的客源市场与文化氛围,成为鄂温克旗知名旅游品牌。2017年的鄂温克旗伊慕讷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通过与专业广告营销团队合作,成功策划呼伦贝尔旅游产品推介专题宣传方案,形成“春季伊慕讷节”、广告植入、软文发布等专题推广方案,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发展至今,鄂温克旅游已逐步形成“春季伊慕讷节、夏季瑟宾节、秋季采摘节和冬季游牧文化”四季品牌节庆活动。

鄂温克旗积极做好节庆活动现场协调会、实地考察、新闻媒介宣传等部署工作,同时将各苏木乡镇的传统民族民俗活动进行打包,整合推送,适应新常态,并通过向牧户游提供各项政策与资金支持等方式助力活动,增添色彩。

推荐阅读
内蒙古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