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内蒙古旅游资讯>正文

锡林郭勒:着力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2016-12-22 来源:内蒙古日报
2272 125 0
【导读】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103公里;南邻河北省,是我区距离京津冀地区最近、草场种类最齐全、草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纯天然草原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 锡林郭勒盟旅游资源得天...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103公里;南邻河北省,是我区距离京津冀地区最近、草场种类最齐全、草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纯天然草原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

锡林郭勒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人文遗存丰富,是我国天然草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和最具魅力的传统游牧文化的传承地,至今仍然保留着最传统、最完整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锡林郭勒盟于2004年、2005年、2010年分别举办了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2048名搏克大赛、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800匹蒙古马阿吉乃大赛、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1000人射箭大赛,创造了蒙古族“男儿三艺”标准3项吉尼斯世界纪录。2010年被授予“中国马都”称号和“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荣誉。

在11月召开的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指出,要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战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方位推介,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品牌,把我区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那么,地处祖国北疆的锡林郭勒盟将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如何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做好转型升级这篇文章?锡林郭勒盟委书记罗虎在如是给出了答案:“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我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打造锡林郭勒国家草原公园和创建全盟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要求,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信息化,协同大数据建设,围绕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发展目标,优化旅游总体布局,推动旅游业改革创新,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创新旅游监管服务体系,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旅游业发展的驱动力、创新力、竞争力,不断提升锡林郭勒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全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以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

冰雪+赛事:冷资源迸发热效应

冬季的锡林郭勒,广袤大地和自然景观绘就成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画卷;冰雪与民俗活动、历史遗存与独特风情、现代竞技与传统英雄故事完美融合,形成了大气恢弘的文化积淀和灵动剔透的冰雪旅游产品。

不过,说到这儿也许有人发问,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气温,还能吸引来游客吗?锡林郭勒近10年来发展冬季旅游的探寻实践表明,只要转变观念,冰天雪地不仅不会让游客望而却步,如果打造得力,更是会变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山银山。

但是让冰冷资源迸发火热效应,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早在10年前,锡盟一些旗县着手举办小型的冰雪那达慕,活动内容简单单一,参加活动的人数也不多。不过这些活动的举办,却为锡林郭勒盟大力发展冬季旅游业积攒下宝贵的经验。

说到锡盟冬季旅游,不得不提第十四届内蒙古冰雪那达慕暨第七届冬季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的举办地西乌珠穆沁旗。遵循着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原则,该旗逐步完善冰雪那达慕的内涵,借助铁木真国际越野滑雪精英赛暨国际雪联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打造的“银色西乌珠穆沁旗”——草原冰雪嘉年华已成为锡林郭勒草原冬季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此外,西苏旗骆驼文化节、东乌旗冰雪那达慕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冬季赛马、搏克、射箭等男儿三艺比赛使安详宁静的冬季草原变得异常热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摄影爱好者们每年都络绎不绝,流连忘返。游客可在冬季锡林郭勒草原体验祭祀火神的原始民俗活动、观赏民族歌舞、冬季民族服饰表演、观看冬季那达慕,也可以参与蒙古马文化节、骆驼文化节、雪地越野争霸赛等各种类型的冬季节庆活动。

今年,获得第十四届内蒙古冰雪那达慕暨第七届冬季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举办权后,锡盟高度重视活动组织筹备工作,赴哈尔滨市就冰雪旅游进行了考察调研,学习冬季冰雪活动举办经验和做法。经过前期周密的部署和对接,最终确定了活动方案,组建了组委会,并成立了7个专项工作推进组,各项工作都已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目前,活动举办地西乌珠穆沁旗正在按照活动方案全力推进有关工作,开幕式各项筹备工作就绪开始彩排、比赛场地正在布置和设备调试、活动的预热宣传正在开展,城镇环境整治及景观改造、食宿接待、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推进中。

“此次承办全区冰雪那达慕,对于我们来说,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品牌,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一次具体实践。因此,我们一定会把此次冬季那达慕办好、办成功,以切实行动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努力让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焕发出更大的热经济效应。”锡盟旅游局领导如是说。

全域+四季:草原随时随地向游客敞开大门

锡盟草原自然风光秀丽、蒙元文化悠久、蒙古族民俗风情浓郁,加之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全域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今后一个时期,锡盟将依托上述优势,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动力产业和富民产业,通过特色资源驱动型、龙头景区带动型、产业深度融合型、城市辐射带动型等融合发展模式,最终将锡林郭勒打造成为国家草原公园和全域旅游示范区,进一步推动全盟经济转型、促进草原生态保护、提升地区影响力。

按照此思路,锡盟在2016年推动实施了元上都遗址保护展示、中国马都广场等15个盟级旅游重点项目,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3.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各地开展了国家旅游品牌创建,申请上报创建国家旅游品牌10个;继续开展品牌景区创建,强化了对正蓝旗元上都遗址旅游区、二连浩特中蒙跨境旅游合作示范区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开展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筛选并上报自治区旅游局旅游扶贫项目10个。

锡盟还继续强化旅游大交通建设,加快城镇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至景区连接道路和景区内道路建设,修建好观景台,全力打造锡林郭勒旅游风景道。据悉,2017年该盟将完成14条850.9公里旅游公路建设。以进京快速铁路的推进为契机,积极做好市场开拓和线路产品推介工作。依托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城市功能,建设锡林郭勒草原自驾车大本营和二连浩特跨境自驾车大本营。同时强化旅游服务驿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建设的工作。

与此同时,推广二连浩特市、多伦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做法,积极推进乌拉盖管理区、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正蓝旗4个旗县市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重大旅游项目,集中推出和提升改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2017年,锡盟将重点推进元上都遗址保护展示项目、锡林风景线项目等20个盟级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49.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2个,完成投资35.9亿元;新建项目8个,完成投资13.3亿元。

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锡盟在全域旅游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四季概念,以“提升夏季、发展冬季、培育秋季、涵养春季”为总体思路,以“纯天然、原生态、真休闲、实度假”为发展方向,以足量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发展路径,高起点、高标准策划旅游产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创新培育休闲度假、健康养生、避暑休闲、体育娱乐、汽车露营、深度体验的旅游产品,改变锡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同时,将着力培育打造“多彩西乌珠穆沁”——草原民俗风情节、国际游牧文化节、内蒙古环多伦湖——元上都公路自行车赛、骆驼文化节等各类品牌节庆活动。并抢抓“互联网+”发展新机遇,加快推进“锡林郭勒盟文化旅游产业大数据中心”和锡林浩特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设计规划、项目建设工作,尽快建立运营全盟智慧旅游营销推广平台。

旅游+X:向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乘风进发

在历史的长河中,世世代代生活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人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游牧文化。我区唯一一处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元上都遗址就在正蓝旗境内,被周恩来总理誉为“草原文艺轻骑兵”的新中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在苏尼特草原,以正蓝旗为代表的察哈尔语为蒙古语标准音。锡盟境内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64项,国家自治区命名的文化之乡(基地)36处,居全区各盟市之首。除此之外,锡林郭勒草原形成的以蒙古族长调、呼麦、马头琴、服装服饰和歌舞表演为代表的民族演艺文化;以蒙古族“男儿三艺”摔跤、赛马、射箭和蒙古象棋为代表的民族竞技文化;以草原那达慕、祭敖包、婚礼、祝寿为代表的民风民俗文化;以奶食品、奶子酒、手把肉和蒙古族行军快餐——风干肉为代表的民族饮食文化等共同构成了这里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当前,锡林郭勒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攻现代畜牧业、清洁能源和文化旅游3大产业。锡林郭勒盟决策层清醒地看到,文化旅游资源是当地的优势,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目前,锡盟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文化创意企业(或者基地)已经初具规模。3年来,全盟文化建设投入近30亿元,已建成9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成立近50家小微文化创意企业。接待游客人次从2012年的981.7万增加到去年的1340.13万,旅游收入从144亿元增加到282亿元。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旅游+’战略”的部署,为锡盟发扬文化优势,提升旅游档次指出了发展方向。下一步,锡盟将以“旅游+文化”深入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挖掘和展示展演,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锡盟旅游局副局长格日勒图认为,实施“旅游+”战略,能够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共同谋划、共同创建、共享成果。

除了“文化+旅游”以外,锡盟还将深入推进“旅游+”战略,以“旅游+数据”提升智慧旅游服务功能和现代监管及营销水平;以“旅游+城镇化”打造特色旅游城镇;以“旅游+健康”培育一批蒙医药、体育、温泉康养旅游基地;以“旅游+扶贫”建设旅游扶贫示范村;以“旅游+生态”发展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特别是以推进“旅游+现代畜牧业”,利用锡盟草原畜牧业的基础和优势,按照生产过程变成旅游体验、生产环境变成旅游空间、生产要素变成旅游要素的思路,加快发展现代休闲农牧业和生态观光产业。

据统计,锡林郭勒盟现有旅游景区(点)80余处,旅游业正在被打造成为全盟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目前,锡林郭勒盟兴起了一批形式多样的牧人之家旅游综合体,满足了大众化旅游消费需求。全盟民族商品企业发展到2000余家,乡村旅游接待户、牧人之家发展到450家,从业人员4500人,人均收入达1.3万元。随着“旅游+”战略的不断推进,这些民族商品企业和牧人之家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思路已明确,蓝图已绘就。在锡林郭勒盟决策者们的切身实践和有力推动下,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已在广袤草原落地生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文化旅游业已向着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乘风进发。

推荐阅读
内蒙古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