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景区资讯资讯>黑龙江旅游资讯>正文

景区票价“明涨”“暗浮”乱象丛生

2016-02-16 来源:都市时报
1500 146 0
【导读】据报道,近期,国家发改委在全国200余家景区检查门票时,发现一些景区还是存在一些乱象。

   门票车票保险捆绑销售;学生票只在暑假销售;全价票40元半价票变30元;几个景点打包销售……国家发改委近期在全国200余家景区检查门票时,发现一些景区存在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未按规定执行门票优惠政策、捆绑销售和不合理联票等乱象。

    根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门票价格,上调频率不得低于3年。不过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抑制住景区门票的涨价冲动,景区门票反而陷入“逢调必涨”的怪圈。

   门票价格“明涨”之外,“暗浮”现象也层出不穷。国家发改委此次检查发现,一些景区存在“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服务并收费”的违法行为,捆绑销售门票、观光车票、保险等。

    日前举行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明确提出,实行景区门票分类改革。对此,专家们认为,遏制景区涨价乱象,若要达到治标的效果,必须尽快明确景区产权归属与性质划分,进而厘清利益分享机制与监管部门管理职责,最终实现门票的分类管理指导;对于私有化景区,以指导为主,放开经营,对国有景区则划分为经营性与公益性景区,明确经营性景区只能获取适当的利润,公益性则应纳入财政兜底,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逐步建立由国家公园、省立公园和城市公园组成的三级公益景区体系。

   热点追踪

   哈尔滨调查“天价鱼”事件,调查组取走事发饭店的秤检测

   商家称游客欲酒后赖账

   曾多次劝阻“少点”

   近日,有微博爆料称春节期间,江苏常州游客在哈尔滨旅游,吃了顿铁锅鱼后被饭店索要上万元,该网友的爆料在网络中持续发酵,店家却拿出了另一张结账清单。涉事饭店的员工赵玲说: “现在网上整的对商家简直影响太大了,但是他反映的情况不属实,他根本就没花一万多。最后我们给他打了七折,他实际付款7200元。”

   赵玲说,这批游客在晚上7点半左右进店用餐,在自带的一箱白酒喝光后,还另加了一瓶。在点单时,服务员也与消费者确认过点的是鳇鱼,多少钱一斤,多少斤。这批游客不但酒后赖账,还动手打人。最后之所以打折,是因为老板为了息事宁人。14日,商家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在点餐时,服务员多次劝阻“少点,少点”。而消费者则回应:“不行,我来东北感受这个气氛。”“这时,服务员才给下单。”老板还称,主要是鱼成本高,冬天鳇鱼进价一百七八左右,另外员工春节是双薪。

   哈尔滨市松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调查组已去事发饭店调查取证,就游客陈先生反映的“被骗斤两”问题,调查组已经把饭店的秤带去计量中心检测,并调取了事发时的监控录像。调查结果将尽快向社会公布。

   短评

   旅游业监管不能脱缰

   猴年春节年味犹在,哈尔滨的“天价鱼事件”就上了“头条”。虽然事件双方各执一词,但席卷而来的网络吐槽,直接反映出国内旅游业依然缺乏监管的顽疾,越是黄金周、小长假的热点时间,越有人把刀磨快宰客没商量。说明群众期待一个有规有矩、运转成熟的旅游业。

   近两年,随着旅游业消费升级,因价格乱象引发的争议屡屡出现。从“三亚海鲜排档”到“青岛大虾”,地点和饮食品种不同,但本质是监管失灵下宰客经济的乱象。

   从多起类似事件看,监管部门的反应和初始态度往往遭到诟病。物价、工商等部门缺乏横向协作,屡屡陷入事前缺乏有效管理,事中不能及时应急,事后难以查缺补漏的尴尬。受此所困,游客往往陷入循环投诉、无人救急的窘境。这不仅让众多旅游目的地“宾至如归”的宣传变得可笑,更让游客满肚子都是“外乡人”被宰的委屈。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做人讲诚信,为商更离不开诚以待人、童叟无欺。往小处说,旅游是个饭碗,事关一家人的穿衣吃饭;从大处看,旅游是一张名片,是百万游客投票的口碑。当景区、商家对游客竭泽而渔时,被毁掉的不仅是一个饭碗、一张名片,更重要的是宝贵的信任。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无论是景区、商贩还是游客,旅游行业任何参与者都要在法治轨道上运转。监管部门应主动作为,及时查缺补漏,真正听取民声,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严惩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彻底告别“管不了”“管不好”“管得慢”的尴尬。唯有如此,才能以法治为抓手,逐步培育出良好的旅游环境。

   景区门票涨价乱象

   1门票收入占比过高

   尽管近年来国内旅游景点收入中,门票收入占比总体保持下降,然而比重仍高,大多数景区未来盈利增长预期均指向门票,多数5A级景区门票收入占比超过40%,其中最高的超过80%。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表示,景区运营收入构成中门票“一家独大”局面未有改观,尤其是不少观光型景区更是完全依赖门票收入,加上门票业务毛利率高,门票价格上涨对于增加景区运营收益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因而门票上涨冲动强烈。

   2门票收入成地方政府“提款机”

   那么景区门票收入都去哪儿了?记者从峨眉山旅游公司公布的数据中发现,景区游山门票收入在扣除相关税费等成本后的50%需支付给峨眉山管委会,仅2015年上半年,峨眉山旅游公司的1.8亿多元游山门票中,要支付给管委会的分成款就超过7000万元,此外还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风景区专项资金两项供给超过900万元。海南省旅游协会秘书长王健生坦言,国内一些景区门票收入往往变成个别地方政府的“提款机”,对门票涨价能否有效监管,肯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3产权不明收支“任性”

   由于景区产权不明,门票收支、管理混乱。发改委此次检查便发现,以浙江杭州灵隐寺为例,游客参观灵隐寺需要购买两次门票,只因去灵隐寺需要先经过飞来峰景区,而飞来峰和灵隐寺分别属于市政园林部门和宗教团体,财政关系不同,无法合并售票。

   专家介绍,由于目前国内尚未有专门就门票收入使用范围进行约定的法规性文件,因此门票收入支出方面较为随意。不少政府部门往往以资源使用费、基础建设费等名义分走相当比例的门票收入,也导致监管意愿不强。安徽省一家5A景区内部人士透露,由于景区运营公司归属景区管委会,而管委会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管委会每年需要多少经费,便从这里拿多少,也没固定比例”。

推荐阅读
黑龙江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