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汽车资讯>河北旅游资讯>正文

承德大道连冀蒙 承赤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

2013-12-04 来源:长城网
2069 180 0
【导读】承赤(承德至赤峰)高速公路起自蒙冀交界的茅荆坝,与大广高速公路内蒙古赤峰段相接,向南经大庙、七家、两家、头沟,在东营子与承朝高速共线至双峰寺,此后向西经狮子沟、单塔子、双滦到红石砬与京承高速公路相接,全...

   承赤(承德赤峰)高速公路起自蒙冀交界的茅荆坝,与大广高速公路内蒙古赤峰段相接,向南经大庙、七家、两家、头沟,在东营子与承朝高速共线至双峰寺,此后向西经狮子沟、单塔子、双滦到红石砬与京承高速公路相接,全长178.484公里。它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大庆至广州公路(G45)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省高速公路网“五纵六横七条线”中“纵一”的重要路段。2011年3月20日承赤高速正式开工,经过全体参建者近三年的艰苦努力,将于2013年12月9日正式建成通车。它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我省高速公路主骨架,对加强京津冀地区与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发展、带动沿线地区资源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山城起苍黄,塞外腾巨龙。

  2013年12月9日,承赤高速公路将正式建成通车了!

  这是一条跨高山、穿林地、越河谷,贯通冀蒙的通天大道;

  这是一项所有主体及附属工程一次性建成的宏伟工程;

  这是我国第一条穿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绿色生态杰作;

  承赤高速公路的通车,凝结着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心血,是数万建设者抛洒汗水、奉献热忱的劳动结晶,是河北交通人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的重要见证,树起了河北高速公路建设新的丰碑。

  抓进度:全力拼搏,奋勇争先——

  “为了早日实现通车,我们拼了命地干”

  11月的承德一派初冬的景色,登高望去,远处一山又一山,山山相扣相连,承赤高速公路犹如一条飘落在山间的黑色缎带,将山与山连接起来,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站在滦河特大桥上,筹建处处长王书斌看着脚下顺畅的高速公路感慨道:“三年了,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早日实现通车,我们真是拼了命了。”

  分秒必争,这是一次与时间的较量——

  2010年冬天,上万人的建设队伍进驻燕山深处,他们敲开冰封的大地,准备开山辟路。2011年夏天,他们迎着三伏的酷暑,“大战120天”的创先争优劳动竞赛紧接着春季的“大战60天”拉开帷幕。2012年春天,大地还在酣睡、万物还未复苏,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战90天”创先争优劳动竞赛。

  对标先进、多层评优、岗位练兵、技能比武……

  承赤高速公路筹建处开展的创先争优劳动竞赛活动,受到了省总工会的充分肯定。2011年10月,省总工会在承赤高速召开全省劳动竞赛观摩会,承赤高速公路筹建处向大会介绍经验。

  三年建设,三年攻坚,三年决战,三场贯穿全年的劳动竞赛,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方合力,为打造人民满意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时不我待,这是一场与自然的竞赛——

  承赤高速公路地处承德北部,2011年10月底,寒风已冰冷刺骨。承赤高速公路第3标段的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在混凝土拌合站,锅炉房吞咽着一车车的煤炭,全天24小时烧水供混凝土拌合使用。为使混凝土达到正常温度,施工单位在沙子、碎石料仓上全部加装保温层,在仓门挂起厚厚的棉门帘,在料仓内生起火炉,在外加剂桶外加装电热毯,甚至连罐车也穿上了“棉衣”。为保持温度,还在隧道口安装了棉布帐篷,用来阻挡寒气,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始于严寒,鏖战酷暑。夏天的承德也并不全是“好日子”。

  “这里是我们标段施工的晴雨表,红色是晴,黑色是阴,绿色是雨,可以数一下,6月份雨天21天,7月份雨天16天,造成很多户外作业无法进行。”2012年6、7月份的承德降水量比往年明显增多,这可愁坏了9标段工程部部长黄四华。

  为了避免施工进度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他们精心组织,严密部署,从器械设备、作业时间上想办法,在提高效率、科学施工上动脑筋,增加摊铺机、挖机、龙门吊等施工设备,加大施工力度,实行人歇机不歇,24小时轮班开工作业,一改雨季带来的被动局面。

  提质量:精雕细琢,层层把关——

  “要建成一条经得起时间考验、人民满意的精品高速公路”

  燕山腹地,山高谷深,地形陡峭,承赤高速公路位于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地形,可谓“地无三尺平”,施工难度可想而知。面对种种困难,承赤筹建处提出了“和谐建设、精细管理、标准施工、质量优良、安全耐久、美观环保、节约资源、造福社会”的建设理念。保证质量、坚守安全,成为每一个承赤人的心声。“我们不只是想简单的修一条路,而是要建成一条经得起时间考验、人民满意的精品高速公路。”处长王书斌誓言铿锵。

  注重细节,严格要求。质量是高速公路建设的生命。只有严格控制质量,做好每一道工序、每一处细节,才能铸就高质量的高速公路。在承赤高速公路3标段施工时,一排树立在边沟旁的小矮墙格外吸引人眼球。“为了保持小矮墙的墙体稳定性,我们对它的施工设计图进行反复改进,除了墙背挂防水板、墙背底填筑砂砾垫层外,还在墙背内砌筑三角形浆砌片石,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3标段质检部部长李鹏介绍,小矮墙使用的是红色劈裂砖,统一采用横向勾缝、竖向无缝、帽石压顶的砌筑方法砌成,外形美观、线条平顺,且防、排水效果极好。

  承赤筹建处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高标准、严要求,他们制定了一个高起点、规划了一个高目标。作为施工方来说,高起点和高目标,就意味着管理难度的加大和投入的增加。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高标准之下,3标段的施工单位中铁五局又提出了“向高铁项目看齐”的口号,将铁路施工的标准移植到高速公路建设上,以更为严格的要求执行施工标准。各施工单位纷纷向中铁五局看齐,主动提高标准。

  层层把关,严控质量。筹建处要求各参建单位对人员及机械设备按合同进行履约检查,把好原材料进场质量关、试验检测关、各道工序验收和开工关、施工过程关、安全施工关,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审批。“在质量控制上,我们坚持24小时跟班作业,对超前支护、爆破开挖、钢筋绑扎等每一道工序全程跟踪检查,坚决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的禁令,保证了工程质量处于全程受控状态。”筹建处副处长段海军说,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工之前,都实施首件工程认可制,任何分项工程未按标准施工将不予以验收。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2013年10月19日,省高管局交工验收组对承赤高速公路进行交工验收。在交工验收总结大会上,验收组为承赤高速公路打出98.9分,此分数是2012年以来我省高速公路工程交工验收得分中的最高分。

  固标准:制度保障,精益求精——

  “施工标准化是我们解难题的杀手锏”

  2013年4月22日,随着一声炮响,承赤高速公路全长6766米的茅荆坝隧道右洞顺利贯通。经过紧张科学的测算,这条被称为“关外第一隧”的长隧道,实测误差仅12毫米,顺利实现了冀蒙两地无缝对接,标志着承赤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的又一场战役告捷。

  茅荆坝隧道位于冀蒙两地的交界处,燕山山脉中山区,海拔1700米,隧道区地势起伏,年平均温度9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1.4摄氏度;该隧道地处茅荆坝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因此隧道工程建设中绝对不允许出现斜井、竖井。同时,隧道施工方业主单位分别由河北和内蒙古两方担任,施工和监理也是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建设企业。

  面对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受限等困难,如何在确保进度、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无缝对接,是摆在参建各方的一个关键议题。作为我省全面实施“工地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承赤筹建处以标准化施工为抓手,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铸就了工程的内实外美。

  让标准固化于制。“管理精细化,制度保障是根本,制度跟上了才能确保凡事有章可循。”王书斌指着一份《工地建设标准化实施细则》详细阐释道,字里行间折射出标准化施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你看,拿机械设备管理来说,平日施工人员就必须严格执行‘五个一’制度,即一机(机械维护)、一人(专职防护)、一本(机械施工日志)、一牌(设备标识牌)、一证(机械操作证)。白纸黑字写清楚了,大家心里才能有数。”

  承赤筹建处把制度建设摆在标准化施工的重要位置,从项目前期开始,就组织专业人员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工程招标开始之前,筹建处历时半年时间完成了《工地建设标准化实施细则》和《施工标准化实施细则》,从隧道、桥梁、路基、路面到场站建设都制定了详细的标准要求,确定了以“建设管理标准化、工地建设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方向,提出了“一切施工皆有标准,一切施工遵循标准,一切施工达到标准”的要求。

  让标准外化于行。2011年,在项目部自检中,质检工程师发现8合同段首件工程盖板涵的混凝土外观局部存在麻面、颜色不均匀等瑕疵,被项目部果断拆除,重新施工。

  “达不到标准化要求的绝不放行,有力地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筹建处副处长张建军介绍说,标准化过程控制衔接紧凑、过程严密,实现了管理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工程施工由随意化向标准化的转变。

  对于驻地场站标准化建设不合格的,也坚决推倒重来。在筹建处严格要求下,各参建单位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了标准化工地建设。2011年5月,全线61处标准化工地一次性通过省高管局验收,合格率100%。

  “只有把施工标准化落到实处,才能达到管理目标可明确、管理措施可操作、管理结果可预测、管理责任可追究的效果,也才能克服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面对艰巨的建设任务,王书斌坚信,“施工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始终是解难题、扫“荆棘”的一个“杀手锏”。

  上科技:优化创新,节约成本——

  “打破传统思路,运用科技手段,闯出新路子”

  面对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的山区高速公路,王书斌表示,“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路,运用科技手段,放开手脚,敢于创造,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闯出一条新路子。”为破解工程复杂、桥隧较多、安全难控制、施工进度难把握等难题,筹建处因地制宜优化设计,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加强技术创新,广泛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保证了工程高质量完成,确保了通车目标的实现。

  “原材料本来就很贵,加上山区道路不好走,运输费用非常高,大大加重了我们的负担。”王书斌介绍,面对这一难题,筹建处对承德地区原材料进行了大量调查,结合相应规范,配比当地建设材料进行合理试验后,决定大量使用承德当地的普通建筑材料。这一举破解了原材料成本高昂的难题,这在河北省内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尚属首例。

  “采用降低水泥剂量,加入高性能减水剂,以及增加承德当地普通建设材料的用量,降低用水量等措施,不仅节约了资金,还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抗裂性、抗化学腐蚀性。”王书斌说。

  在施工各个环节中,路面压实及平整度是路面工程质量的关键。“完善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全过程监控工作状态,动态控制路面施工质量,是我们承赤利用科技手段做出的一大创新。我们的技术在省内,甚至是全国都是领先的。”谈及此技术时,筹建处副处长郝新利十分自豪,压路机上有限速器,还有监控,在进行摊铺、碾压作业时车辆一超速就会发生警报,提醒司机减速,这样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摊铺、碾压作业质量。

  此外,在压浆材料的使用上,筹建处运用高性能管道压浆材料,改善了传统压浆材料易造成压浆不饱满的现象,解决了浆体流动性差、泌水和收缩等难题。

  我省首条边施工边绿化的高速公路——

  承赤高速路修通了绿色廊道也建成了

  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巍峨的群山、碧绿的植被,承赤高速公路沿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牵动着建设者的心,在建设的同时如何保护原始的自然生态?“减少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筹建处处长王书斌一语中的,生态环境是公路建设底线,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得多,所以在建设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精心呵护武烈河。武烈河为滦河支流,古称武列水,是承德避暑山庄湖区的主要水源,又是承德市的主要饮用水,被称为承德的“母亲河”。为避免武烈河的水体受到污染,筹建处要求施工单位选在河流枯水期进行桥梁施工,并明确规定要设置临时堆放场存放废渣,场地周围必须采用拦挡措施,防止溢流,严禁废渣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施工结束后要及时清除围堰及水中杂物,运至指定的弃土(渣)场进行永久处置。

  安全穿越茅荆坝。茅荆坝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国内第一条穿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速公路,承赤高速的建设者们始终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王书彬感叹地说,为了安全穿越保护区,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国内知名专家纷纷被筹建处请到建设现场,认真研究,并制订了详细方案。最大程度保护了生态环境。

  承赤高速是我省第一条边施工边绿化的高速公路,路修通了,两边的绿色廊道也建成了。尽管这项措施给本就工期紧张的项目建设,增加了更多的压力,但却是承赤人建设生态高速,保护沿线生态环境的庄严承诺。

推荐阅读
河北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