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国内资讯资讯>青海旅游资讯>正文

强卫:感恩奋进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

2011-04-14 来源:欣欣旅游网
2909 207 0
【导读】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一年来,“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4月18日视察灾区时的庄严宣言,时刻激励灾区各族儿女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回...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一年来,“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4月18日视察灾区时的庄严宣言,时刻激励灾区各族儿女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回首一年奋斗历程,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玉树正加快向世人走来。

  玉树灾后重建已经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玉树灾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天气寒冷,有效施工期短,建材全部依靠外运,灾后重建困难重重。面对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援建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灾区人民以“玉树不倒,青海常青”的坚定信念,开启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灾后重建,取得了玉树灾后重建的阶段性重大成果。

  重建蓝图精彩绘就。国务院及时出台《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制定《做好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了玉树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编制10个方面专项规划、6个县城总体规划、19个乡镇建设规划和126个村庄建设规划,确定了6大类、1579个重建项目。围绕重建项目,我们邀请全国知名设计师、一流设计团队开展“千人设计大会战”,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充分体现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目前,我们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安全实用、体现特色的灾后重建规划体系,描绘了建设生态美好、特色鲜明、经济发展、安全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宏伟蓝图。

  重建项目扎实推进。截至2010年底,开工建设的农牧民住房占三年重建任务的69.7%;开工的城镇居民住房占三年重建任务的72%;近万户城乡居民住房修复加固全部完成,部分灾区群众已经喜迁新居;50座寺院和僧舍重建开工;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等13所学校和州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藏医院等公共服务项目的主体工程实现封顶;玉树夜航机场设施、3万千瓦燃油发电机组、LNG加气站、110KV并网工程等基础项目开工或建成。这些,为完成三年重建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建速度世所瞩目。在抢险救灾阶段,我们创造了抢险救灾的玉树速度、玉树奇迹。在灾后重建阶段,我们以“抢出一天工期、早送一天温暖”的坚定信念,以“5+2”、“白+黑”的工作模式,以“三天一层楼”的实际行动,特别在去年秋季组织开展了“十月建设大会战”和“大干五十天”专项攻坚,再次创造了灾后重建的玉树速度、玉树奇迹。去年6月20日灾后重建全面启动,短短5个多月时间,我们就开工各类重建项目298个,完成投资50.1亿元,实现了“完成大部分农牧民住房重建,开工建设大部分城镇居民住房,全面完成可修复住房维修加固”的年度重建目标。

  重建保障及时有力。根据国务院有关政策,研究制定了财税、土地、金融等17项配套政策,细化了灾后重建的政策支撑。顺利完成214国道整治和308省道单幅加宽工程,对灾后重建紧急物资运输开辟绿色通道,灾后重建物资运输畅通无阻。建设结古镇建材物资配送和散装水泥集散中心,与7个省市15家建材企业和省内6家建材企业签订了钢材、水泥、木材等大宗建材供应协议,及时从省内外调运建材,确保了灾后重建建材需求。电力、水利、通讯等重建基础保障迅速到位,人员抽调、培训、轮换等重建人才保障持续有力,资金审批、拨付、监督等重建投入保障快捷高效。

  玉树灾后重建再次彰显了应对挑战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玉树灾后重建是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的灾后重建,是在制约条件最为突出、生态保护最为重要、民族宗教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地方开展的灾后重建。回顾一年来的灾后重建工作,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必须紧紧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机制、资金和技术支撑。人民军队冲锋在前、敢于担当,在拆危清墟、运送建材、基层联建共创等方面承担了大量任务,继续发挥了抗震救灾工作队、宣传队、保障队的积极作用。北京辽宁对口支援省市和中国建筑总公司、中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4家援建央企,讲政治、顾大局,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为灾后重建发挥了支撑性作用。实践证明,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建政策,充分发挥援建机制的独特优势,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重建的指导思想。灾后重建千头万绪,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尊重科学、尊重规律贯彻始终。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依法、统一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坚持进度与质量并重,坚持生产与生活兼顾,坚持施工与保障配套,坚持当前与长远衔接,坚持管理与监督同步,保证了灾后重建始终沿着科学的轨道推进。实践证明,只有把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灾后重建的全过程,坚持科学规划、科学施工、科学组织、科学管理,才能实现重建质量与速度的双赢。

  三是必须充分发挥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组织的积极作用。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守职责、全面协作,实行干部分片联点责任制,强化群众工作和基础工作,全力做好项目管理、建材供应等服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重建环境。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保障重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责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和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是灾后重建顺利推进的“三件法宝”。

  四是必须广泛凝聚各族群众参与的强大力量。灾区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玉树的主人。灾后重建开展以来,灾区各族群众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支持清理废墟、受损房屋拆迁等工作,以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参与灾后重建,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群众就会理解和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并不断把感恩情怀转化为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

  五是必须大力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在玉树抗震救灾斗争中,全省上下形成和展示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大爱同心,就是灾难面前中华儿女展现的血浓于水、爱重于山、情深于海的骨肉亲情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战斗力。坚韧不拔,就是灾难面前生生不息、勇往直前、无畏担当的不竭力量。挑战极限,就是在雪域高原的特殊地区、特殊环境、特殊条件下,奋勇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和生存极限。感恩奋进,就是把对党中央、国务院、人民军队和全国人民的知恩之心、感恩之情转化为埋头苦干、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玉树抗震救灾斗争中的生动实践。它将与“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一起,成为激发灾区干部群众加快社会主义新玉树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玉树灾后重建之所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靠的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亲切关怀,靠的是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大力支持,靠的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团结拼搏、共同奋斗,靠的是无数重建工作者的忘我工作、辛勤奉献。这些,再次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制度优势。

  奋力夺取玉树灾后重建关键之年的新胜利

  今年是玉树灾后重建的第二年。做好今年重建工作,对完成三年重建任务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年重建的总目标是:全面完成今年大规模的重建任务,确保今年入冬前灾区大多数城镇居民和全部农牧民住进新家园,确保明年春季开学时所有中小学生回到新校园,确保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努力让玉树各族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一是加快重建物质家园。优先抓好城乡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快结古镇重建步伐。年内完成90%的城镇住房和全部农牧民住房重建,实现全部农牧民和80%城镇居民入住新房。学校、医疗卫生重点建设项目完成70%,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完成50%以上,文化遗产及宗教场所完成60%。统筹加快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性和先导性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灾区重建条件和发展基础。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民族手工业、商贸物流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提高灾区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全力重建精神家园。玉树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全面的提升,是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的协同建设。我们将继续高度重视精神力量的引领和支撑,准确把握灾区群众的精神需求,凝聚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面建设灾区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结合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纪念玉树地震一周年,大力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学习宣传重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不断增强灾区群众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结合实施“十二五”规划,既注重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又积极树立现代文明理念,引导灾区群众共同建设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精神家园。

  三是切实做好生态保护建设。玉树地处三江源头,生态保护不仅关系玉树、青海的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甚至全球的生态平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不仅要让灾区人民生产生活上一个大台阶,而且要让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上一个大台阶,切实保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坚决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实现“两个上大台阶”的目标。按照构筑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总要求,坚持生态重建、绿色重建、低碳重建,全面落实生态保护和建设各项措施。广泛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灾后重建工作者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绿色施工水平。坚持把生态保护的理念和要求贯穿于项目设计、勘测、施工、交付使用等各个环节,做到生态恢复与灾后重建同步推进。加强环境监测检查,及时发现和坚决纠正破坏环境的苗头性问题。大力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政策,切实增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防灾减灾能力,促进高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四是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重建环境。认真贯彻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精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突出位置,以探索完善民族地区新型城乡管理模式为载体,全面提升灾区社会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平安玉树”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多做一些“顺气”、“解结”、“纳言”、“化怨”的工作,努力把影响灾区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完成灾后重建的艰巨任务,离不开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打赢硬仗的重建骨干队伍。我们将继续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力、内驱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增强党员干部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重建提供强有力的干部人才保障。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进步中获得补偿。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将大力弘扬“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以“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干劲,不断创造灾后重建佳绩,不留遗憾、不留败笔、不留骂名,以不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期望。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美丽、更加繁荣、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一定会以崭新的形象伫立在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

推荐阅读
青海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