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欣欣旅游攻略>旅游资讯>火车资讯>河北旅游资讯>正文

秦皇岛火车站最后一天完成使命

2010-11-16 来源:秦皇岛晚报
2252 130 0
【导读】秦皇岛晚报讯(记者周岩、姚一铭)11月14日晚11点45分,从北京发往哈尔滨的Z1次列车驶出秦皇岛火车站站台,这一刻,经历了风风雨雨、为秦皇岛服务26年的老站送走了最后一批旅客,完成了她的使命。 从今日零时起,这...

秦皇岛晚报讯(记者周岩、姚一铭)11月14日晚11点45分,从北京发往哈尔滨的Z1次列车驶出秦皇岛火车站站台,这一刻,经历了风风雨雨、为秦皇岛服务26年的老站送走了最后一批旅客,完成了她的使命。

    从今日零时起,这里已停办客运业务。

    老站即将消失在港城人的视线中,港城人同时充满期待:不久的将来,当她重新展露容颜时,将会是一个华丽的转身。

    同一时刻不同的心情

    “甩卖了甩卖了,最后一天了。”11月14日下午,秦皇岛火车站候车大厅门外,叫卖报刊、杂志、茶鸡蛋、小椅子的小贩在来来往往的旅客间扯着嗓子叫卖,让这个流动的场所更显喧嚣。“车要进站了,请排好队等待检票。”车站工作人员依然像往常一样迎来送往。

    只是这一天,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同的滋味。

    在站前卖了八九年报纸的孙艳茹脸上泛起一丝愁容,“我这是最后一天在这卖报了,这几份报纸卖完,明天就不卖了。”孙艳茹低声说,火车站暂时换到龙家营后离她家太远,这么多年靠卖报纸维持生计,以后再找什么营生还没着落,心里很茫然。

    “从1984年9月28日开站,我就在这里工作,做过客运员、检票员,做的最长的是售票员,一做就是21年,一说老站要拆了,我这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傍晚时分,47岁的老售票员郭丽英在龙家营站忙乎一天后,特意赶到老站,她说要等到零点封站以后和大家一起搬家,还要跟老站合个影,好好看看这个曾经奉献青春的地方,“当年来的时候都是20出头的姑娘、小伙儿,大家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这里,发自心底的这份感情真是说不出啊……”

    在这一天,不仅是像郭丽英这样的工作人员想要留下老站最后的风采和记忆,许多市民也来车站拍照留念。22岁的江烁是检票员马佳英的儿子,他对老站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特意用相机记录下老站的每一个角落,“我妈妈在这里工作了20来年,我小时候就常到这玩,现在要拆了,一定要拍些照片作纪念。”

    曾是港城标志性建筑

    时至今日,很多市民还记得老站曾经的辉煌。

    时任秦皇岛日报社记者的薛顺平曾在1984年9月30日的《秦皇岛日报》上刊发通讯《一条东行的大船》,记录下新建秦皇岛站:“秦皇岛站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京秦铁路的终点站,也是京秦铁路最大的客货车站,还是京秦两条铁路干线的汇合站,每天通过144对客货列车……” “走进普通候车室,这里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宽敞、高大、明亮,可同时接纳1100多名旅客。这个高9米,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的大厅,中间竟没有一根立柱,原来,这个屋顶采用的是全国建筑史上还从来没有用过的先进的球点钢网架结构……”

    薛顺平说,当时的秦皇岛火车站是秦皇岛的标志性建筑,在那个年代体现了秦皇岛海滨城市的特点,当时的设计理念是“20年不落伍”。火车站启用后,市民们感到特别振奋,很多市民纷纷跑到火车站,不为坐车、买票,只是为了参观。作为火车站下车后的主要道路,迎宾路的宽度还一度成为争议的焦点,很多人认为路修这么宽是资源的浪费。

    期待一个全新的未来

    秦皇岛车务段秦皇岛站党总支书记高鹏和客运支部书记孟树民都是从一建站就在这里工作的老铁路人,他们见证了老站26年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水泥雨篷改造成钢质雨篷,到加高站台,再到候车室装修,从建站之初每天发客量约4000人次到现在最高峰时1.7万人次,还有风里来雨里去的三班倒,这些记忆都历历在目。”说起这些,高鹏和孟树民心情复杂,有些依依不舍的留恋,也有些对新站的期待,“老站毕竟在设备、环境上都已经跟不上城市的变化,满足不了需求,以后的新站肯定能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秦皇岛火车站作为我市对外沟通交流的重要门户,已不能体现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随着天津——秦皇岛客运专线的建设,这座忙碌了26个春秋的老站终于开始修整妆容,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推荐阅读
河北旅游线路推荐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